「推荐」专家解读:面对疫情冲击和影响,中国经济如何在危中寻机?( 二 )


三是鼓励培育和引进各种数字服务提供商 , 通过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拉动或推动 , 争取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及集成电路等领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和生态环境 。
我国各种巨无霸型的数字服务提供商如阿里系、腾讯系、用友系等 , 都可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 纵向通过物联网技术 , 通过人、工厂、设备的互联 , 建成全程智慧化的工厂 , 横向与产业链伙伴无缝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 从而进一步实现客户需求驱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这可以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发展主线 。
锚定数字中国建设不松懈 ,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住解决疫情控防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的机遇 , 想方设法补齐短板 , 锚定数字中国建设不松懈 , 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一是以数字化提升来建设数字政府 , 打造掌上办事之市、之省、之区域 , 如“掌上办事长三角” , 加强区域间乃至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衔接贯通 。
这次全国各地开市、复工复产中的各种不协同、不一致等现象告诉我们 , 要彻底反思疫情防控中的各地设卡封路、各自为政的非一体化做法的危害 , 深刻探究统一经济体系碎片化的内在原因和机制 , 要推广沿海地区一些省份按产业链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好的经验和做法 。
在现有体制下 , 突破经济体系“碎片化”的关键 , 还是要在中央政府统一指挥下实现地方政府间的有效协调 , 其技术基础在于建设好一体化的政务数字平台 。
二是以数字化提升来优化营商环境 。 疫情如果持续太长时间 , 必将大幅度提高企业营商成本 , 恶化优化了多年的营商环境 , 降低在中国经营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大幅度推进减税降费、继续“放管服”改革 , 都是可以努力应对疫情、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措施 , 但是这些对于疫情后需要大力发展新产业和形成新动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
因为 , 无论是继续吸引国外先进企业来投资 , 还是我们自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不仅需要有为政府和“放管服”形成的商业生态 , 更需要有专业化、数字化配套的营商环境 , 甚至是硬核的科技环境 , 如5G甚至更高标准的信息网络条件、大规模的IDG数据中心、高水平的医学研究开发中心等 。 这些不仅需要实打实的、长期的、巨额的新基建投入 , 也需要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作为支撑 。
三是以数字化提升来拓展城市服务系统 , 在全国推进“城市智慧大脑”体系建设 , 更精准、更直接地为企业、市民主动提供服务 , 这也是营商环境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甄别行业和企业 , 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 , 分企施策 , 化危为机抓住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刺激经济恢复和振兴政策的机遇 , 甄别行业和企业 , 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 , 分企施策 , 化危为机 。
一是要保持和壮大全球产业链中重要龙头和核心企业 , 特别是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企业的竞争力 , 并给予优先支持 , 包括给予区域市场和海外市场开拓的支持 , 鼓励其抢占经济复苏的先机 , 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 。
二是培育和壮大全球产业链中关键配套企业和潜在创新企业 , 配以劳动用工、抗疫情、财政金融等方面的全面支持 , 鼓励其率先全面复工复产、达产达标 , 在经济走势的低位扩大投资规模 , 替代处于不利地位的竞争对手 , 扩大市场份额 , 稳固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
三是要支持大批中小微企业坚持营业 , 不关门倒闭 , 给它们以免息、免税、减免房租、社保暂缓、特殊的用工政策以及以信用而非抵押贷款等一系列优惠支持政策 , 协助其扩展线上和本区域市场业务机会 。 简单地说 , 因为关系到大批劳动者的就业和社会稳定 , 因此政府的首要目标 , 就是要让它们活着 , 留下来 , 等待经济复苏的机会 。
四是对大量的城市中小服务业企业 , 政府应该鼓励和房东、银行和员工一起形成企业命运共同体 , 为它们提供低房租 , 政府减免税费 , 银行免息延贷 , 提倡劳资成本共担等 , 帮企业克服疫情期无法避免的停业、开工延期、复产不足等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