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30天获批,清华大学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卸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两年多后,73岁的陈冯富珍再次“披挂上阵” 。这一次,这位曾率领世卫组织应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2014年埃博拉疫情、2016年寨卡疫情等公共卫生危机的“铁娘子”,依然没有离开公共卫生领域 。
4月2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陈冯富珍出任首任院长 。仅用30天就通过学校审批,这个清华史上成立速度最快的学院,将独立于清华医学院,充分发挥清华独特的综合学科优势,开创公共卫生学科发展新模式,初步设立预防医学、大健康、健康大数据、公共健康政策与管理四个国家急需、面向未来的学科方向,只招收研究生 。
“在我从事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的40年中,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性和严峻程度可以说都是前所未见的 。面对疫情,我们应当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同时深入思考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给人类留下了什么 。”陈冯富珍表示 。
在她的执掌下,这所新成立的学院将瞄准哪些痛点发力?又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公卫政策研究等方面带来什么新的举措?
公共卫生学科和人才培养必须转型升级
多位专业人士向采访人员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全球应对公共卫生挑战的诸多短板,传统公共卫生学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亟须直面挑战,转型升级 。
历经百年的公卫学科在此次疫情中显露短板 。9世纪,英国伦敦不断出现的群体性传染病事件,催生了公共卫生学科,我国公共卫生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 。但随着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防”“治”分离现象日益突出,公共卫生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缺少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人才等成为现实问题 。
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量为0.61人,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每千人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量提高到0.83人以上,但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
“我国每万人口仅有1.4名疾病防控人员,相当于美国的1/5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颜虹告诉采访人员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3000多所大专院校中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大学仅有93所,全国每年培养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7000人左右,这一规模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无法满足日常与应急需要 。
除了入口时的人才不足,还有出口时的人才流失 。
“从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到2018年,全国疾控中心的从业人员下降了4.5% 。”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感叹:“公卫学科的就业中普遍存在就业领域狭窄及薪资较低的情况,因此在部分高校,面对公卫专业,学生想的不是如何学好专业本领,而是如何换到就业前景更明朗的专业去 。”
复合型公共卫生健康人才亟待培养
补齐公共卫生健康人才培养的“短板”,既需要重视对公共卫生学科的投入,也需要学科本身人才培养理念的调整 。这也是此次疫情暴发以来,学界及公众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重要的关注点 。
“我国现行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仍然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基本课程设置较窄,仍以传统五大卫生为主干,缺乏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导致医学与公共卫生衔接不够紧密,体现在预防医学生临床知识和实践经验较少,而临床医学生也不能充分理解公共卫生的巨大作用 。同时,健康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薄弱,公共卫生的科学性与人文艺术性处于割裂状态,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不高,专业认识不够,对‘健康中国’‘全民健康’理解不到位,严重影响国家战略的实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团队日前撰文指出 。
连日来,多位学者呼吁,现行公共卫生与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应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复合模式,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与健康专业的复合度 。
推荐阅读
- 「北京」北京组建7029个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
- 世卫组织肯定中国订正新冠病例数据:对公共卫生来说非常重要
- 那个入境泪崩的留学生,做志愿者了
-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赋能和精准治理
- #赋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据赋能和精准治理
- [社区]北京村(居)委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助力社区防控 协助流调和消毒
- 渝西地区@重庆: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获批 总投资150亿元
- [战"疫"说理]筑牢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护网"
- 「应急管理体系」[战“疫”说理]筑牢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护网”
- 公共卫生:一线青年公卫人“三低”困境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