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客网TB』AR行业“风雨凋零”,苹果能否撑住半边天?


AR软件带来的突破并没有推动硬件走到台前 。
在平板背后的摄像头中加一个激光雷达 , iPad Pro2020款再次昭示了苹果对AR的势在必得 。
从技术研发投入、人才招聘到不曾间断的AR硬件传闻 , 苹果押注AR多年 , 亦真亦假的新闻也传了多年 , 苹果对AR的态度越来越清晰:细水长流 , 循序渐进 。
与此同时 , AR厂商MagicLeap却因资金问题准备卖身 , AR的现状到底如何?苹果在AR上煞费苦心又是为了什么?
激光雷达 , 一颗AR心
苹果官网的iPad Pro宣传页面写道:
特制的激光雷达扫描仪利用直接飞行时间(dToF) , 测量室内或室外环境中从最远五米处反射回来的光 。 它可从光子层面进行探测 , 并能以纳秒速度运行 , 为增强现实及更广泛的领域开启无尽可能 。
其中提到的一个核心词就是所谓的ToF技术 , 即通过测量光飞回的时间计算距离 。
iPad上多加了一颗激光雷达 , 最关键的就是提高空间定位能力 。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 iPhone用户都很熟悉自带的测距APP , 这个APP在夜间或者光线很暗的情况下 , 是很难找到平面并进行测距 。 但是新款iPad Pro可以做到 , 靠的就是这颗激光雷达 。
『镁客网TB』AR行业“风雨凋零”,苹果能否撑住半边天?
本文插图
在此之前 , 激光雷达更多地是和自动驾驶挂钩 , 即我们熟知的车载激光雷达 , 其体积大、价格高一直是被外界诟病的地方 。 不过 , 在苹果的iPad上 , 这颗激光雷达的体积做到了足够小 , 它的外观看起来更像iPhone的前置“刘海”中的深度摄像头 。
据分析 , 虽然苹果的激光雷达使用的是平面3DToF , 并不是车载激光雷达那种旋转的单线或多线ToF , 但算法和传感器原理和车载雷达一样 , 为dTof技术(直接测量飞行时间) 。 而常用的ToF摄像头采用的都是iToF技术(间接测量飞行时间) , 个中的原理不过多赘述 , 从系统集成度上来看 , dTof要难于iTof , 两者的区别如下:
『镁客网TB』AR行业“风雨凋零”,苹果能否撑住半边天?
本文插图
图|源自网络
无论原理如何 , 激光雷达的本质是感知周围的环境 , 可见为了实现更好的AR效果 , 苹果是煞费苦心 。
这也是苹果继结构光镜头模组之后 , 在硬件上为AR带来的一次重要革新 。 回顾近几年的苹果的AR发展 , 其动作更多是聚焦于软件层面 。
ARKit的诞生被认为是苹果官宣对AR野心的开始 。
软硬件两手抓 , 真假传闻扑朔迷离
苹果一向的作风是:如果产品没有成熟 , 宁愿放弃也不会强推 。 而在ARKit之前 , 他们从专利申请、招揽技术人才、收购三个层面推进 , 做好了技术布局 。
其实自2014年开始 , 苹果就陆陆续续挖角了不少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 , 比如担任过Magic Leap首席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的Zeyu Li、Oculus的研究科学家Yury Petrov、微软HoloLens音效工程师主管Nick Thompson , 以及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虚拟现实专家Doug Bowman博士 。
挖角的同时 , 苹果的人才招聘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 并且马不停蹄地收购一些从事AR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创业公司 , 这其中就包括ARKit的原型厂商Metaio 。
截止到当前 , 苹果收购的与AR相关的创业公司包括:
『镁客网TB』AR行业“风雨凋零”,苹果能否撑住半边天?
本文插图
万事俱备后 , 苹果在2017年的WWDC上重磅推出了ARKit: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软件解决方案结合摄像头、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实现对真实环境的智能理解 。
从推出ARKit开始 , 苹果一直在探索AR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 , 在此期间 , 苹果还推出了RealityKit框架、Reality Composer和Reality Converter等创意工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