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逆行千里 守护生命



【沈阳日报】逆行千里 守护生命
本文插图

十送辽医 , 昔日依依不舍的送别历历在目;“不计报酬 , 无论生死”是他们的誓言 , “只有同舟共济 , 才能共渡难关!”是他们的企盼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辽宁累计派出11批次医疗队共计2054人驰援湖北省 , 开展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 其中沈阳市驰援武汉和襄阳5批21家市属医疗机构共111人 。 他们义无反顾地逆行集结 , 以白衣做战袍 , 以救死扶伤为天职 , 与时间竞速 , 与病魔搏斗 , 打响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
赴湖北每次召唤沈阳从未缺位
111人 , 五次出征 , 每一次出征都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迅速集结 。 每一次都做到了紧张有序、有条不紊 , 一声令下 , 立刻出动 。 每一次国家的召唤 , 人民的需要 , 沈阳从未缺位 。
驰援湖北号角一吹响 , 沈阳医护人员们纷纷摁下红手印 , 递交请战书 , 主动请缨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 。 市卫健委迅速选拔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勇于担当、服务能力强的紧急援助医疗队 。 五批次111名医疗队员 , 分别来自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等21家市属医疗机构 。 这些医院 , 代表着沈阳市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的最高水平 , 医疗队成员涵盖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3个重点专业 , 均具备临床经验丰富、较强专业业务能力的骨干 。
“大年初一 , 医院接到通知 , 通知下发后不到半小时 , 就有11名医护人员请缨 。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汝峰第一个报了名 , 感染科护士长白洋和呼吸科护士王娇也参加了辽宁医疗队 。 由于次日即将赶赴武汉 , 张汝峰立即为正在住院的老母亲做出妥善安排 。 抵达武汉后 , 张汝峰被任命为辽宁省医疗队医疗二组组长 , 他带领15名医疗队员负责济和医院6楼病区 。
“为减少湖北当地物资压力 , 医疗队所需物资统一配备 。 ”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李斌称 。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专业结构全、技术过硬的“战士” , 沈阳医疗队在防控一线不怕困难、不畏生死、不辞劳苦 , 顽强拼搏 , 向武汉传递着辽宁人民的信心和爱心 , 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 。
在武汉大胆创新大幅度提高治愈率
在武汉协和江北医院 , 国家专家组三次来到医院指导 , 对沈阳重症组的出色工作非常满意:“患者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好的救治 , 你们团队的病人无须转诊!”
支援这家医院的 , 正是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辽宁医疗队重症医学组组长冯伟带领的重症团队 。 冯伟告诉采访人员 , 武汉协和江北医院是该区域唯一一家设有ICU的医院 。 这个区域大部分的重症患者都集中在这里 , 作为一家区级医院 , 一下子接诊这么多的重症患者 , 压力可想而知 。 医疗队接手后 , 迅速按照感控标准 , 理顺重症救治流程和必要的病房改造、设备配备;同时 , 统一治疗规范 , 建立三级查房制度 , 统一重症诊疗规范 , 完善感控制度 , ICU逐步规范 。 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是重中之重 。 治疗中 , 重症组因人施策 , 根据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 , 分别采取早期插管、肺复张、俯卧通气三种治疗手段 , 大幅度提高了治愈率 。
3月28日中午 ,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到了一个长条形的包裹 , 寄件地是:武汉 。 原来 ,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全体新冠肺炎患者” , 给该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主任、辽宁驰援湖北重症医疗队沈阳队队长孙晓旭寄来的锦旗 , 上面写道:“众志成城医者仁心” 。
“我们回来的时候 , 那些患者就说要给我们送锦旗 。 ”孙晓旭还记得刚到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东院区重症治疗组工作时 , 刚刚改建完的病区设施还有待完善 , 新组建的团队仍需要磨合 , 紧急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急需救治 。 在接收病区后 , 第一天夜里就收治了4名重症患者 。 “困难必须克服 , 作为医者关键时刻就要冲得上去 , 绝不放弃一个病人!”这是孙晓旭的誓言 , 也是所有医务人员的心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