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北京老胡同的印象
现代城市快速发展,高楼大厦日新月异,但每座城市都依然保留了一些自己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比如上海的弄堂,北京的胡同,这些城市特有的建筑,就是这座城市最有特色、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符号了。
去一座城市旅行也好、居住也罢,想要快速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认识这座城市里的风土民情,最不可错过的就是这些城市保留下来的历史性建筑了。
刚来北京的几年,我对胡同就异常感兴趣,平日里出去玩,南锣鼓巷、烟袋斜街、东交民巷都是首选,有些地方去了不只一次。而若是朋友来北京,请客吃饭,也会首选胡同附近的餐厅。比如帽儿胡同、金鱼胡同、八大胡同等等,只要你留心,会发现在这座科技化的城市里,还藏了一些颇具北京老城特色的胡同。
在北京居住时间越久,越发爱这座包容性极强的城市。于是看到《胡同的故事》时,立马想要入手,一方面希望透过一些文学大家的视觉去看北京胡同,另一方面,也希望从中能够获得一些我不曾见识过的北京,好在未来聊起这座深爱之城时,有更多内容可谈。
胡同从建立到今天,已经有八百余年历史,若你常去逛胡同,会发现很多百年老店,而胡同,也是北京城的特色,是连接过去与今天的一座桥梁,是传承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看《胡同的故事》之前,我曾读过很多生活在北京作家的书,但大多是他们一个人的故事,而这本书中涵盖了四十多位作家,他们有些是长居北京,有些只是短暂停留,但他们对北京胡同的认识和记忆,却像一个万花筒一般,向读者从各个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北京城。
个人建议,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你可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北京胡同去转转,而后再来阅读,会有极为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你曾在那个胡同生活过,也曾在那里与胡同里的人交谈过。
每位作家笔下的胡同、胡同里的事儿都不同。
萧乾笔下的胡同是灵动的,他的作品里更多呈现的是胡同里的童年趣事。比如我印象最深的,是作为穷人家孩子的他,做了一个简单的风筝,当风筝飞上天空,他写道:“小心坎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这句话着实感动了我,是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童年,穷人家的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单纯、幸福的快乐。
汪曾祺可以说是一位超级可爱的作家了,他笔下的文字很多都诙谐有趣,常常读着就能笑出声来。
比如他的作品中写道,北京城是四方的,于是大家都习惯性的用东南西北去描述方位,即便是老头老太太一起睡觉,觉得拥挤,给对方说的也不是你往那边去点,而是你往南边去一点!
比如他说胡同名字的来源,很多来自胡同里的人和事。“石老娘胡同,是因为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个接生婆;大哑巴胡同,是因为这里曾经住过一个哑巴;齐白石住过的百花深处,则比较个别,不叫胡同而是有一个雅致的名字,但走进去,其实是一个公共厕所!”
比如他还写道:老北京人有几句老话,叫做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这几句话可谓是总结出了北京人的生活哲学。什么是都不着急,永远不烦不燥。
【谈谈你对北京老胡同的印象】 书中有不少大作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冰心、季羡林、史铁生、汪曾祺等人,还有一些是不曾读过,但文字却也颇有一番韵味的作家,不论是谁,写出的或长或短的关于北京胡同的记忆,都从不同角度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这些作家都有着一股魔力,他们笔下的胡同,仿佛如同电影画面一般,生动鲜活的出现在脑海里,让从未了解过北京的人,对胡同有了更直观的印象,也会让已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更觉得这个城市可爱、滋生出更多的热爱之情。
■网友的回复
小时候家住在南城宣武那片胡同里,菜市口那块儿。就这一大方块地是胡同平房,外面都是高楼了。好几年前搬走了,现在还在不过基本上没什么人住了。跟住楼房的区别挺大。大家屋子都不大,也就几十平。我们都不是啥有钱人,都土著,也就住一两间屋,一个胡同里几十个院,一个院里几个人家。一个院里的人都从一个门儿里进进出出,低头不见抬头见。要说你炖个肉别人家能闻着其实也没错,有谁买吃的买多了都互相分点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家家里闹矛盾里别人家能过来劝两句,因为我小时候老跟我爸打架,邻居三天两头来也帮了不少忙,虽说我该怎么叛逆还是没变。。住胡同最好的一点就是附近这一大片胡同有好多同班同学,住得近大家就都上内个离着近的小学了,冬天夏天平时自己一个人也没啥可玩,父母也都不是啥高素质人才也不用逼着我们天天去课外班,就每天放学一起聚着玩。真的,10分钟路程能找出7-8个我们班的,都住内片胡同里,感情超好,就这样一起玩到了小学毕业。(我才发现他们好多都不是北京户口要回老家上初中,不过现在还都有联系)(那时我才明白北京户口多重要)住胡同最惨的是冬天没暖气,要自己搞内炉子烧煤。我真的挺服我爸妈的,其实烧煤取暖真的巨麻烦。一到冬天大伙每个家里都伸出个烟囱,胡同里垃圾桶边都是烧白了的煤。而且胡同里的孩子好多都上不到大学的,高中初中结束学业的大有人在,即使高中毕业也大部分专科吧。他们虽然有北京户口但是真的不好好学,也就成了大家口中的混混儿,或者说混社会的,我当时小学时候经常跟高中混混儿玩(住得近被迫),大家都住这片胡同,表面上我比其他小孩儿胆大说白了我那会儿真的有点儿怕他们。他们好像有啥等级,谁是谁小弟,谁是跟谁混的,哪个高中打架最吊,哪个初中势力大什么的。其实也不能赖他们,因为北京现在更上层的人大都不是本土北京人,都是牛逼的上一代上两代外地人移民的后代,像我这样的土著就跟胡同里等着拆迁的穷鬼或者当钉子户的富鬼大有人在,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或多或少变为了底层,有点难过。对比平房胡同,我还是喜欢楼房,住着舒服,但是平房那段快活得一匹天天就知道傻玩的日子值得我一生怀念。文笔比较烂,想到哪说哪,见谅。
推荐阅读
- 每日一问,今天北京让湖北籍的进去了吗
- 你为啥爱北京
- 北京最安静的地方在哪里。
- 北京男怎样认识北京女生
- 国庆买票很绝望!今天看到这么个中转方案 但是我从来没换乘过 对北京也不熟悉 请问一下这样换乘来得及吗
- 北京哪里点痣好
- 北京有安静的考研地方么
- 甘肃人来北京发展,怎样找到甘肃人一起报团取暖
- 北京首都机场距离天安门多远
- 山东户口可以去北京领区办理日本旅行签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