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疫情下的留学生:危急之中,感受人类命运相连( 五 )


“周围的人怎么一点都不急呢?”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的硕士生杨静也有相似的困惑 。
1月底 , 已有新冠肺炎病例在新加坡出现 。 “我看到超市里有人在排队买口罩 , 口罩都被抢空了 , 但是很奇怪 , 街上都很少见到有人戴口罩 , 戴口罩的都是中国人 。 ”杨静说 , 当地人对待新冠疫情的态度是“割裂”的 , 一方面大家会去超市里抢购口罩、卫生纸等物品 , 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态度 , 新冠肺炎疫情很少成为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 。
“疫情蔓延到全球后 , 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学校纷纷宣布取消面授课堂 , 3月中旬 , 南洋理工大学校园内已出现两名新冠肺炎感染者 , 但我们迟迟不停课 。 ”杨静看到 , 她所在的南洋理工大学依然在坚持面授课程 , 防护措施也没有她期待中那样完善 。 “学校只取消了50人以上的面授课程 , 我所在的班级有40余人 , 全部的课程、考试都在照常进行 , 我的室友是学电气专业的 , 他们还在照常做实验 。 ”杨静说 , 南洋理工大学的教室门口 , 张贴了二维码 , 学生在在进入教室前可以扫描二维码 , 填写表格记录个人信息 , 以便追踪潜在接触者 。 但“是否填写完全是出于自愿的 , 我有事着急上课 , 就会忘了填 。 ”
临近期末 , 杨静又多了一重心理压力 。 “在家实在学不进去 , 白天我通常会去学校的图书馆学习 , 到了期末 , 图书馆里的学生更多了 , 而且大家经常挤在一张桌子上学习 。 ”杨静清楚地记得 , 有一次在图书馆学习时 , 对面一位亚裔同学接连打了好几个喷嚏 , 但没有人觉得异常 , 反而是杨静戴着口罩行走在图书馆时 , 周围的人会自觉远离她 , 有时还会投来鄙夷的目光 。 “他们觉得 , 只有患者才会戴口罩 。 ”
“我们学校在新加坡的郊区 , 从图书馆的楼顶上看 , 能看到柔佛海峡 。 ”3月17日 , 杨静看到新加坡邻国马来西亚宣布封国的消息 , 她又陷入了紧张情绪 , 去超市买了米、面、肉制品、鸡蛋和蔬菜 , 又买来了洗手液和卷纸 , 以防万一 。
疫情之下 , 杨静在新加坡的日子还能照常过 , 只是会在上下学的路上避免人群聚集的地方 。 前几天 , 她收到学校发来的邮件 , 南洋理工大学终于要全面进行网络授课了 , 但考试形式将维持不变 。 “我们学校已经出现9例新冠肺炎患者了 , 他们怎么就不着急呢?”杨静哭笑不得 。
【蔡晓】疫情下的留学生:危急之中,感受人类命运相连
本文插图

受疫情影响 , 原本热衷街头摄影的陈思只能偷偷到住处楼下的小树林里拍风景 。受访者供图
相隔千里的牵挂
“新冠疫情 , 中国打上半场 , 世界打下半场 , 留学生打全场 。 ”虽然这只是一句对留学生的调侃 , 却有留学生表示 , “打全场”几乎是他们的真实状态 。
“有时候 , 相比于在千里之外担心家人 , 我宁愿自己处在一个较为危险的地方 , 会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 ”中国疫情严重的那些天 , 杨静几乎每次看新闻都会哭 , 担心家人感染 。 她几次情绪崩溃 , 给家里打电话的频率是平时的三、四倍 , 反复叮嘱家人不要出门 , 不要聚集 , 戴好口罩 。 还通过网络捐款的形式 , 为中国抗疫出了一份力 。
看到中国的疫情有好转 , 杨静紧张的心情开始有所放松 。 转眼再看看自己所在的新加坡 , 新冠肺炎病例开始以每天十几例、几十例的速度增长着 , 又变成了家人不停给她打来电话 , 叮嘱她戴好口罩 , 减少出门次数 。
袁林的爱人家在湖北宜昌 , 澳大利亚疫情暴发前 , 袁林和爱人每天都盯着疫情滚动数据 。 “看着国内增长数字 , 心都碎了 。 ”
朱赫收到了来自母校的关怀 。 3月20日 , 他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处的通知 , 学校将为在海外交换的学生寄出一批口罩 。
中国疫情发生时 , 邱邱和她的同学在纽约想方设法为国内的同胞寄送口罩 。 “我们联系了纽约很多厂家 , 对接国内负责接收、发放这批口罩的人员 , 饱经周折 , 才把口罩寄送回国内 。 ”而今 , 却是邱邱的妈妈想方设法从国内为身在纽约的秋秋寄送口罩、防护服等物品 。 “这种感觉挺神奇的 , 疫情之下 , 人类命运紧紧相连 , 亲情的定义也更加丰富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