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队』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援汉记:竭尽全力完成重症救护

1月27日 , 大年初三 , 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13名医护人员 , 与大部队会合奔赴武汉 。 从医疗组到后勤组 , 从制度制定到隔离病房里的战斗 , 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
『北京医疗队』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援汉记:竭尽全力完成重症救护
文章图片

特派采访人员 和冠欣 摄72岁患者鞠躬致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王维 , 是一名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和玉树灾后重建工作的“老兵” 。 遇到疑难病例和危重患者抢救 , 他总是带着队伍冲在前面 。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不久 ,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被确定为收治重症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 。 医护人员们首先遇到的棘手问题就是 , 武汉协和是一家以外科见长的医院 , 绝大多数本地医护人员缺乏呼吸设备的使用技能 。 2月10日 , 无创呼吸设备陆续运往各层隔离病区 , 王维很快组装好了第一台无创呼吸机 , 并开始手把手地教当地医护人员组装 。
作为病区护士长 , 感染内科主管护师吴正芳带领队员们率先接诊了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 。 此后 , 她们又率先进入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隔离病区 。
3月中旬 , 72岁的患者吴阿姨要去做CT复查 。 为了保障老人安全 , 吴正芳尽量缩短途中转运时间 , 一路上她不断加快脚步 , 这一去一回 , 在憋闷的防护服的制约下 , 吴正芳几乎喘得说不出话来 。 吴阿姨见状感动得直落泪 , 向吴正芳鞠躬致谢 。 “你多大了?”隔着防护服 , 吴阿姨看不出吴正芳的年龄 , 当听说吴正芳已经45岁的时候 , 老人心疼地哭了 。
悉心救护毫无怨言多年从事感染病学专业工作 , 面对新冠肺炎 , 胡岚率先发现有的患者早期肺部影像学表现较重 , 但临床表现很轻微;相反 , 有些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 但胸部CT表现却异常严重 。 她的这一发现给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线索 。
护师张微微所在的武汉协和医院8楼西病区 , 先后收治了多名重症患者 , 其中4名患者进行了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 护理这样的患者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 。 张微微冒着风险 , 主动带着队员给患者吸痰、翻身拍背 , 配合医生调整、固定气管插管位置、进行深静脉穿刺护理等特护工作 。
白国强和于刚刚两位青年医生日常承担的 , 是最艰苦、最有风险的临床工作 。 他们利用工作之余收集医疗数据 , 希望能从中发现新冠肺炎发展的规律 。
赵美佳和王彤两位护师都是90后 , 转运患者、喂饭、协助患者大小便、为患者擦拭身体……两人从没有任何怨言 。
范凡、兰雅智和关宏奎3位男护士承担着最为繁重的重症病人护理工作 。 连续奋战让他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 , 然而 , 这些热血男儿没有轻言退缩 。
【『北京医疗队』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援汉记:竭尽全力完成重症救护】领队刘壮说 , 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 大家都竭尽全力完成好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攻坚任务 。
战场之外运筹帷幄『北京医疗队』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援汉记:竭尽全力完成重症救护
文章图片

特派采访人员 和冠欣 摄作为北京友谊医院医疗队领队 ,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壮出发时 , 便打算着如何要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发挥到极致 。 不过 , 在飞赴武汉的航班上 , 北京医疗队总领队刘立飞找到刘壮 , 希望他担任起医疗协调的关键角色 。 刘立飞看中的 , 是他在北京友谊医院医务处担任过负责人 。 “战时医务处”有多重要 , 刘壮也比别人更清楚 。
不能直接在战场上施展拳脚 , 刘壮略带失望;但当他抵达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时 , 便立刻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多么重要——隔离病区需要改造 , 三个病区必须尽快依次开放;核心医疗制度需要建立 , 没有良好的基础 , 难盖高楼 。 “我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协调工作上 , 好让其他医护人员能够专心战斗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