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智库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关于消费金融创新的几点探讨

[ 亿欧导读 ]在与曾刚探讨消费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亿欧整理了关于消费金融的五个代表性观点,与读者分享。
亿欧智库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关于消费金融创新的几点探讨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亿欧网”在不久前由亿欧主办的“2019世界创新者年会——金融科技创新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发表了主题为“消费金融的创新与监管”演讲。在与曾刚探讨消费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亿欧整理了关于消费金融的五个代表性观点,与读者分享。
1, 现金贷属于消费金融吗?本质区别体现在哪里?
【亿欧智库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曾刚:关于消费金融创新的几点探讨】在广义上,现金贷属于消费金融的范围。在国外,消费金融中包含现金贷,统一归类于零售部门进行统计。其逻辑是对个人的偿还能力进行评估,个人的还款意愿不会根据实际消费的用途发生变化,因此对贷款的用途场景没有强制要求。
但是对于中国的市场环境来说,现金贷和消费金融的监管体系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要求。中国消费金融的特点是:专款专用,在这样的环境下现金贷就无法归类于消费金融。从宏观角度来讲,国家更倾向于鼓励有消费场景的消费贷款,因为消费现在是GDP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对于消费金融来说,非持牌机构的问题会比较大,主要存在两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定价,二是企业行为。现在对这部分公司的整顿,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银行业务。尤其在银行在做客群下沉的过程中,和许多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会因此中断,产生的连带效应使得银行在客群下沉的速度会开始变慢。
2, 针对资金流向的问题,是否有可能建立可实行的监控机制?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一般的机构可能不具备建立的能力。
全球融体系的建设到后期会体现一个共同的趋势:脱离监控的部分会越来越少。中国虽然现在脚步慢一些,但是迟早的事情。
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尤其对大额的现金管理开始越来越严格,不管是线上交易还是线下交易,都是可追踪的、被纳入体系之内的。而且随着政府数据整合的进程不断推进,以后不被监控的空间会变得更小,对应的是行业规范化程度提高。
3, 考虑到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还能保持五年的高速发展吗?
目前对于市场的整治只是一个短期的动作,目的是整治干扰市场的因素。对消费金融行业的增长不造成影响甚至还可以保持告诉的增长,是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从宏观趋势来看,消费信贷的规模占比将继续上升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去看发达国家的美国,居民部门的信贷可以占到银行整体的70%以上,在中国这个数字现在仅为30%。但是消费对于GDP的贡献已经高达60%了。中国已经不再是当年靠投资、靠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真正稳增长的核心已经转到消费和内需上面。而这个数字说明与个人相关的金融活动应该至少达到60%以上才算合理,才能真正的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
未来银行业务中企业贷款会逐渐下降,增量会很大体现在个人贷款上。现在行业还处于规范和不确定的状态,因为银行所谓的零售转型实际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其中做的好一点的是招商银行,它的零售业务已经达到60%了,我认为这是符合中国经济结构发展的一个状态。
4, 对于国外其他消费金融机构的研究,对我们是否可以起到借鉴或警示的作用?
关于市场的发展,有些结果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制度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比如说日本消费金融的发展,很长时间都处于低迷的状态。但是中国的消费金融的发展可能无法避免日本曾经遇到的情况,我们要做的是我们怎么做的比日本做的更好,使这个结果晚一点到来。
而且反观日本,不一定是一个反面教材。日本近20年的经济停滞,社会还能否维持稳定和谐,宏观调控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日本消费金融问题的爆发虽然源于催收,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对于经济增长抱有了过高的期许,经济杠杆过度导致了经济下行。经济下行必然导致无抵押的信用贷款风险上升,打击催收会无形的放大影响。说到底,催收只是承担结果的一个手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