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当影院开始送外卖,有人准备了10亿元开始抄底( 二 )


“现在应该已经是情绪的底部了 , 并且情绪的底部已经在触底 。 ”国海证券传媒分析师朱珠告诉投中网 , “但小影投公司真正的至暗时刻还没有来临 , 等到真正复工之后 , 如果影院的进项依然覆盖不了之支出 , 现金流又不能支撑2-3个月 , 才是这个行业真正的出清时刻 。 ”
超500家影院复工 , 但年内行业下滑已成大势所趋
近日 , 在新疆等疫情控制稳定的地区 , 已有不少影院开始复工 。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 , 截至3月23日 , 全国复工影院已达528家 , 较前一天增加5家 , 全国复工率4.65% , 当日全国票房2.08万 。 当前 , 这一举措已被电影总局全线叫停 。
即便影院能渐次逐步复工 , 一个更难的事情也会摆在面前——没有片源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尽管有影城经理对投中网透露 , 有关方正在策划一个关于“难忘记忆”的经典影片展映 , 在各地都没有完全复工的情况下 , 以经典的、优秀的老影片作为复工初期的影片供给 , 但这一举措的可实施性存疑 。 “如果能够如常实施 , 我们作为影院 , 当然希望很多大片能够合理安排好档期 , 配合好影院 , 带动影院复工、带动观众进场” , 该影城经理对投中网表示 。
关于何时能够回暖 , 在投中网走访的行业数位专家观点不一 。 共识在于 , 多数专家都认为4月影院可以开业 , 但观影行为何时能够恢复正常化主要有两个论断 。
第一种声音是 , 因为影院开业时间参差不齐 , 且观众对聚集性观影行为尚有忌惮 , 片方与发行方的信心不足 , 渠道和上游都会受到影响 , 全部恢复观影需要等到7月;第二种声音则认为 , 随着4月底疫情紧张度缓解 , 五一档将迎来一波小高潮 , 但由于2020年开学时间延迟 , 暑期档将被压缩 , 暑期档票房表现未必会好 。 但业内普遍认为 , 具体回暖的时间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 , 协助电影市场完成冷启动工作 。
朱珠同样把政策扶持放在重要位置 , 她把电影市场回暖分为四个阶段:1.政策支持;2.影院正常营业;3.大片定档 , 最后才能看单荧幕产出 。 如若相关政策能够给予员工社保、电影专项基金 , 以及房租方面的减免 , 对于电影公司而言将会是重要利好 。 最终能否带动群众的观影热情 , 还是要看大片何时定档 。 但从一个长逻辑来看 , 如若拿业内普遍的衡量标准——票房增速必须要超过银幕数量增速 , 2020年的单银幕产出极有可能是下滑趋势 。
马太效应凸显 , 巨头准备抄底
面对疫情带来的连锁反应 , 包含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湖南等多地都已经出台了电影行业相关补贴政策 。 例如 , 广东省电影局已将负责的中央和省级电影专资扶持受疫情影响影院资金分配方案进行了公示 , 具体到了单家影城 。
地方补贴显现成效还要一段时日 , 但已有头部公司开始筹备“抄底”工作 。 在近日的一场电影行业线上沙龙上 , 大地院线董事兼艾沃次世代董事方斌直言 , “像股市的操作逢低吸纳、逢高卖出一样 , 今年到了收购影院的绝好机会 。 ”
这一论断是基于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优质影院几乎凤毛麟角 , 集约化不高 。 国内13000家影院里 , 年票房在500万及以下的影院数量高达64% , 年票房在1000万以上的影院却仅有16%左右 , 如若除去万达电影、大地、博纳等头部连锁品牌院线 , 落在散户头上的1000万以上的影院更是少之又少 。
实际上 , 已经有公司开始行动 。 2020年3月8日 , 上海电影集团发布公告称 , 为缓解长三角及周边区域影院的经营压力 , 与控股股东上影集团、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公司合同》 , 共同投资设立上影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新设公司将通过并购、增资、参股等形式对长三角及周边区域内的影院进行投资与整合 。
一周之后 , 上海电影集团再度联合上海电影、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 , 宣布共同成立全国首支10亿元影院抗疫纾困基金 。 据了解 , 目前首批2亿元资金已经到位 。 一时间 , 外界多认为 , 电影院线终于要迎来一丝实际意义上的最大转机 。 而这10亿纾困基金 , 业界多认为大概率也是用来收购影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