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平:脱贫攻坚收官战 第一书记怎么干(深度关注)( 二 )


“药”是中药材,当地的种植历史,传承了上千年 。整个岷县,有数百种中药材,大面积种植的有当归、黄芪和党参,百花村以种植当归为主,春天下苗,夏天锄草,秋天采挖,祖祖辈辈周而复始 。不过,侯永平发现,百花村的这味“脱贫药”,还欠些火候:村里都是熟地,育出来的当归苗,品质不如山里好 。村民还告诉他,近年来,村里的当归常生病 。
侯永平从原单位请来专家会诊,对症下药,根治了病害,去年,当归亩产增收160多斤,增收400多元,36户贫困户摘了穷帽子 。侯永平还多次请来专家,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刷新了村民的老经验、土办法,掌握了新技术,了解了新品种,从育苗、定植、管理、施肥、预防病虫害完成了观念迭代,更让村民们高兴的是,在专家帮扶下,培育出了熟地种植的高品质当归苗 。
如今,又到了当归种植的时节,村民们早出晚归,正忙碌地栽种着希望 。侯永平与大家一边抗击疫情,一边探讨药材种植,有了去年的丰产增收,村民今年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更高了 。
“今年,还有一件重要事儿,就是强班子育骨干 。”侯永平说,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的一个问题是“老龄化”,他打算将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培养成村班子后备队伍,进一步提高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带好班子、抓好制度,凝聚合力、激发活力,为村里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 。”
云南会泽县拖落村第一书记边静——
冲着难事办  盯着项目干
本报采访人员  徐元锋
山花烂漫的春天里,眼瞅着新建的两个钢架大棚即将派上用场,边静心里觉得很踏实 。作为云南省审计厅派驻到拖落村的第一书记,她和“小伙伴”们多方协调,去年建起三个辣椒育苗大棚,引进新品种,当年就发挥效益:每亩增产约50斤 。
拖落村地处集中连片贫困的乌蒙山腹地,位于云南省会泽县 。采访人员从会泽县城出发,一路爬坡过坎,车子在“山肚子”里穿行一个多小时才到 。镇党委副书记林德能说,拖落村以前在镇里最“拖落”,如今有了大变化 。五年多来,拖落村的3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只剩下12户,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2%,去年整村出列 。
边静2018年2月到拖落村担任第一书记 。两年派驻期满,今年因为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保持派驻队伍稳定,过完年边静又回到村里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3名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们一道起早贪黑,在拖落村设起“卡点”,落实防控措施 。抓住各地复工复产机会,动员村民外出务工,村里1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基本都出去了 。
她告诉采访人员,工作中有时也“着急上火” 。比如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盖好了,有的贫困户就是不搬,一会说没钱买家具,一会说没时间打扫屋子,边静就和村干部一起帮着买家具打扫房间 。“搬新房拆旧房是国家硬政策,只有磨破嘴皮解释,村民才能一点点逐渐接受 。”说起这些,她感触很深 。
边静一年要在村里驻够200天,拖落村偏远,昆明的家是顾不上了 。和采访人员出村部看大棚,一个小女孩喊着“妈妈、妈妈”追了出来 。边静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疫情孩子还没入园,家里老人年纪大了还需要照顾,只好带上孩子来村里 。”
边静观察,贫困地区群众脱贫里,见效最快的是外出务工,一年能赚好几万;中期要靠扶贫产业;而最长远也是最根本的,是抓好村民素质和乡村教育 。审计厅挂钩以来,拖落村硬件变化天翻地覆:进村通组的道路硬化了,主路还装了路灯;156平方米的卫生室拔地而起,头疼脑热小病不出村;新建的学校占地22亩,设施条件全镇一流,120个孩子寄宿住校,离家远的学生也有热腾腾的午饭吃了 。而发展产业,村里主要靠“双椒致富”——辣椒正改良新品种,花椒产业从无到有 。也是去年,边静他们帮着联系拉来20多万棵花椒种苗,免费发给群众种到陡坡地上 。边静说:“这5000亩花椒3年挂果5年进入丰产期,村民能持续受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