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笔记』后来为什么终身与秦为敌,解密!为秦国收复河西的公孙衍

公孙衍的犯罪档案
犯罪嫌疑人:公孙衍
绰号:犀首(意味其人言辞锋锐 , 无人能挡 , 似犀牛之首)
籍贯:魏国河西郡阴晋人(被秦国夺取 , 改名为“宁秦” , 后划入上郡)
人物经历:
秦惠文王五年 , 公孙衍离间齐魏联盟 , 拖延了魏军救援齐军的行动 , 间接导致齐魏联盟第一次中原争霸战争的失败 。 公孙衍因功升任秦国大良造 , 执掌秦国军政大权 。
秦惠文王六年 , 魏国割让公孙衍家乡阴晋 , 以此讨好公孙衍 , 意欲稳定秦魏关系 。
秦惠文王七年 , 犀首率兵驻扎河西 , 与魏将龙贾对峙 。
秦惠文王八年 , 犀首在河西围歼魏军 , 擒龙贾 , 斩首八万 , 为秦国夺回百年失地 。
秦惠文王九年 , 率领秦军一万精兵 , 战车百乘 , 助魏攻楚 , 战胜 , 魏割上洛酬谢秦国 。
秦惠文王十年 , 离秦 。
『史学笔记』后来为什么终身与秦为敌,解密!为秦国收复河西的公孙衍
文章图片
公孙衍
犯罪经过:秦惠文王十年 , 收受魏国贿赂后 , 修改国策 , 即放弃东出攻魏、称霸中原 , 而是向西进攻义渠、称霸西戎 。
判决结果:犯受贿罪、通敌罪 , 罢相 , 逐出秦国 。
上述档案 , 猛一看就是个老套的故事:一位有大功勋的同志 , 思想建设跟不上 , 被敌人的糖衣炮弹所腐蚀 , 最终背叛人民 。 但是深究细节 , 就能发现其中疑点重重 。 疑点一:犯罪动机难以成立
但凡犯受贿罪 , 一定会考虑性价比 , 公孙衍作为秦国军政一把手 , 有必要贪图魏国的一点财物吗?在白色收入和黑色收入之间还存在着灰色地带 , 公孙衍如果想为自己创收 , 依靠广阔的灰色地带就够了 , 根本就没要必要触犯严苛的秦法 , 去拿魏国的这笔黑钱 。
就算公孙衍真顺手牵羊收了魏国的孝敬 , 也不一定为魏国办事儿 , 上文提到的秦惠文王六年 , 魏国将公孙衍的家乡赠送给秦国 , 向公孙衍示好 。 可公孙衍在次年照样领兵在河西与魏军对峙 , 礼虽然收了 , 但一点儿面子都没给魏国 。 疑点二:国策变更和收受贿赂毫无关系
国策变更和收受贿赂其实是两个孤立的事件 , 将两者强行联系起来并不合理 。 秦国的国策变更是出于秦国的需求 , 不论此时谁担任大良造 , 都会这样做 。
秦献公与魏国死磕沙场殒命 , 秦孝公赌上国运支持商鞅变法 , 秦惠文王不遗余力的对付齐魏联盟 , 都是奔着收复河西 , 洗刷秦国百年国耻这个目标去的 。
可在秦惠文王八年 , 秦国打赢了第五次河西之战 , 收复了河西 , 三代国君奋斗一甲子 , 到此刻目标实现 。 秦国这辆战车 , 突然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 身为军政一把手的公孙衍此时必须站出来为秦国指明一个新的方向 。
『史学笔记』后来为什么终身与秦为敌,解密!为秦国收复河西的公孙衍
文章图片
收复河西后 , 秦魏地图
所以变更国策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 与其它事情无关 。
可仍有人会说:放弃东出打击魏国 , 选择向西进攻义渠 , 这是一件对魏国有利而对秦国无利的决定 , 这足以说明公孙衍的用心不纯!事实真是如此吗?揭秘一:向西进攻义渠 , 并不是卖国行为
东出函谷还是西戎争霸 , 这道选择题 , 在秦国历史上不只出现过一次 。
【『史学笔记』后来为什么终身与秦为敌,解密!为秦国收复河西的公孙衍】最为人知的就是身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 , 秦穆公面对一个统一且实力强劲的晋国 , 东出争霸的国策屡次遭到挫败 , 不得已才向西发展 , 最终“并国二十 , 遂霸西戎” 。 这极大的拓展了秦国的战略纵深 , 增强了秦国国力 。
如果按照公孙衍所说 , 吞并义渠 , 那秦国的国土面积会拓展三分之一 , 综合国力会大幅度上升 。 积蓄国力 , 等待时机 , 这是公孙衍为秦国开的一副“固本培元”的药 , 并不能说公孙衍卖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