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谈史记▲如何辅佐三代齐王,乱世捍卫齐国威严?,权臣晏婴
引言:
晏婴 ,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 思想家 , 外交家 。 而说起来也真是奇妙 , 他的父亲曾经也是齐国的上大夫 , 在父亲去世之后 , 他便子承父业接替了父亲的位置 , 继续担任齐国的上大夫一职 , 一心一意负责齐国君王 。
文章图片
晏婴
在他在位期间 , 他一共辅佐了三代君王 , 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才能与外交风格 , 在诸侯国中颇受人欢迎 。 晏婴博学多才 , 能言善辩 , 口才极好 , 因此在他出使楚国期间 , 他不仅极为巧妙的化解了楚国所给予的屈辱 , 还极大地捍卫了齐国的尊严 。 在思想方面 , 他也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 甚至还写下文章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 因此在当时 , 在后世都颇受学子尊重 。 著名的思想家 , 教育家 , 儒家创始人孔子也曾这样评价他:“灵公污 , 晏子事之以整齐;庄公壮 , 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 , 晏子事之以恭俭 , 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 , 晏子细人也 。 ”子承父业位居上大夫 , 一心报国得百姓敬重根据历史记载 , 齐灵公二十六年 , 晏婴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 , 于是晏婴便接替父亲的位置 , 成为了齐国的新一任上大夫 。
文章图片
晏婴
在政治方面 , 晏婴也颇有抱负 , 将自己的满腔热血都投入到辅佐齐国君王治理国家之中 。 在齐灵公在位期间 , 晋国曾经派人攻打齐国 , 而齐国的军队由于实力不敌晋军因而遭遇了失败 。 面对失败 , 齐灵公选择逃跑 , 晏婴多次劝说未果 , 最后只能无奈作罢 。
在齐庄公继位之后 , 晏婴听说晋国可以主动退兵 , 便对国君建议联合其他的国家一起报答晋国愿意退兵的恩惠 。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 , 齐庄公并没有意识到晏婴的苦心 , 反而带领军队攻占了靖国的土地 。 无奈之下 , 晏婴只好将自己家中的贵重物品全部上交给了国库 , 带领家人前往东海之滨的小村庄靠着打鱼和耕田维持生活 , 不再过问朝廷政事 。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奸臣所杀 , 于是便决定出山 , 带领随从前往齐国的都城吊唁齐庄公 。 晏婴不顾自己的性命 , 独自一人闯入了齐国王宫中 , 而这时奸臣身边的人就劝他趁此机会将晏婴斩杀于此 。 好在这奸臣也意识到晏婴是齐国百姓的精神支柱 , 如果杀害了他 , 便会失去百姓的支持 。 就这样 , 晏婴逃过一劫 , 继续留在齐国辅佐新一任君王 。
文章图片
晏婴
在我看来 , 这晏婴确实是聪明之人 , 在知道自己的劝阻对君王无济于事之时 , 他便及时的激流勇退 , 不在君王面前碍眼 。 后来在得知君王已逝的消息之后 , 他也不顾个人安危前往吊唁 , 也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良之人 。 晏子使楚 , 不负君王所托
齐景公元年 , 回归朝堂的晏婴继续辅佐国君发展国家 。 而这齐景公也是一个胸有大志的君主 , 在他稳固自己的统治之后 , 便着手开始改变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 在这之前 , 齐景公已经通过联姻的手段与晋国结成了秦晋之好 , 因此便把目光放到了楚国身上 。
文章图片
在当时 , 齐景公可以信任的大臣也非常少 , 而这晏婴便是其中一个 。 再加上这晏婴本来就擅长与人辩论 , 口才十分好 , 派他出使实在是合适之极 。 当晏婴到达楚国之后 , 受到了楚国的轻视与侮辱 。 楚国国君知道他身材较为矮小 , 便命人在正门旁边开了个小门 , 并且人晏婴从小门进去 。 晏婴知道 , 这是楚王特意在戏弄他 , 于是便以诙谐的语言加以讽刺 , 最终楚王只能作罢 。
奈何事情没有结束 , 在进入朝堂时 , 楚王还派了身材魁梧的武士在道路两旁欢迎他 。 晏婴看到之后 , 对楚王说:“我是为了两国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来的 , 而不是为了与楚国进行交战 , 希望大王能够把这些武士撤下去 。 ”就这样 , 晏婴兵不血刃的去掉了屈辱 , 而这个故事后来也被大家叫做晏子使楚 。 从中可以看出 , 即使是面对强大的敌人 , 晏婴也没有后退 , 仍然用自己的生命维护着国家的威严 。 品德高尚 , 兢兢业业辅佐齐王
推荐阅读
- 「史今中外s」潜伏大陆40年没被发现,结局如何?,女特务为隐藏身份嫁给农民
- 「趣谈唐宋元明清」宋神宗走向前台,自己一人如何扛起天下?,王安石彻底罢相
- 「百花老头」一分钱不花就能添营养,如何用松针土养好花?将它切碎发酵
- 百花老头■身价蹭蹭疯涨不停,如何将金枝玉叶养成漂亮的盆栽?谨记4点
- 「退休花大伯」如何处理花草盆栽的虫害问题?一对一解决小黑飞、蚜虫、红蜘蛛
- 退休花大伯▲从根源上将它灭光光,如何去除花盆里的蚂蚁虫害?5个方法
- 娱乐盼夏▲授课之后,她们的下场如何?,古代皇帝的房事启蒙老师
- [情事生活汇]他们下场都如何?结局意外相似!,历史上泄露天机的四位大师
- 写乎▲一个二婚女如何成了汉景帝的皇后?
- 文踪旅迹@朱棣如何对待他的妻儿们?,建文帝朱允炆失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