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昴日星官』奠定盛世大唐基础的伟大钻石玩家——隋炀帝( 二 )


隋炀帝为唐王朝带去的第二好处是 , 开凿大运河 。 这一创举被后世人誉为“弊在当代功在千秋”可以和秦代的长城相媲美 。 秦代的长城作为中国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 , 建设的当时被山东六国士子骂作暴政 , 不体恤民力 , 却对长城的战略地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长城的建立可以说是为后世的诸多中原王朝赢得了应对游牧民族的入侵的缓冲时间 。 同样的事情落到隋炀帝的身上 , 隋炀帝也没捞到一个好名声 。 谥号为“炀” , 可见当时掌握舆论的人对杨广的痛恨有多么深 。
由于不重视科学技术 , 过去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力一直都很低下 。 有个段子是这么形容我们过去生产力低下的社会状态的 。 交通基本上靠走 , 通讯基本上靠吼 , 治安基本靠狗 , 取暖基本靠抖 , 挖掘基本靠手 。。。。 站在理论丰沛的今天的我们清楚看到 , 这种状态很不利于封建的大一统 。 皇权不下乡 , 直接导致政令的阻滞 , 不利于民情的上通下达 , 间接的形成了全各地区的高度自治状态 。 更别谈经济文化的相互流通 。 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的经济来往 。 一方面省却了陆运固态的人吃马嚼的大量损耗 , 一方面促进了南北地域文化的交融 , 更为重要的方面了封建统治者对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管理 。 大运河的开发可以带来这种情况的彻底改善 。
话又说回来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也不是心血来潮 , 必定是一个国家的智囊团团体商量协作的结果 。 随着杨广的即位 , 他越发清楚的意识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 而其他北方地区想对比南方经济来说 , 发展较为缓慢 , 发展缓慢带来税收的缓慢 。 一方面 , 北方作为政治中心 , 长期经历战乱 , 毁坏较为严重各地经济恢复较慢 , 又是世家门阀的盘踞之地 , 各种政策的刺激容易滋养门阀的肥大 。 另一方面 , 南方相对于北方来说较为安稳 , 出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考虑 , 南方作为一个大后方 。 这里面有前面南朝的几代人的努力 , 也有也有政治军事发展的需求 , 更为重要的是地理位置的便利 。 漕运日益提上杨广的政治里程 。
根据中国气候史简表可以看得出 , 隋朝时期中国处于一个偏于温暖的时期 。 而一方面温暖利于南方农业的发展 , 农业的产余就有了交易的需求 。 一方面 , 由于隋文帝的休养生息 , 隋朝北方人口增加速度较快(到隋大业年间人口又40万户增加到90万户) , 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的加大 。 如果产生粮食危机 , 那么损失最大的是世家豪门 。 在这种情况下 , 世家豪门在政治上是不会反对隋炀帝开发大运河 , 以漕运代替陆运的决策的 。 毕竟最终实际收益获得最大的群体门阀 。 他们可以通过大运河把政治触角伸向南方 。 另一方面陆运有着速度慢 , 运输量少 , 花费更大 , 人吃马嚼消耗多 , 根本无法满足两京以及边防军的迫切需求 , 而且隋文帝经过大量的政策刺激 , 隋政府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发大运河的物质条件——六大粮仓均已库满(兴洛仓、回落仓、黎阳仓、广通仓、河阳仓、常平仓)
大运河的开凿为后续的贞观盛世做好了铺垫 , 影响后世的各个王朝无论北宋南迁还是经济中心的南移 。 它和长城一样在国家的发展上成为重要的战略 , 它无愧于后世的“国家经济命脉”之称!
隋炀帝为唐朝奠定的第三个基础是经通西域 , 打开丝绸之路的大门以及加强对东北边疆的军事经略 。 隋文帝时期 , 由于漠北的突厥日益强大 , 无暇西顾 。 与西域的交流仅限于使臣的往来和边民的自主贸易 。。 所以隋朝在炀帝即位之前与西域的交广 ,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均有限 , 根本谈不上实际性的经营 。 大业元年杨广即位 , 边疆来自北突厥的威胁减弱 。 隋炀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 欲修一条驰道到达涿郡 。 于是决定巡边 , 启民可汗误以为杨广要出兵攻打北突厥 , 组织突厥所部、室韦、奚等部落修筑一条自榆林到涿郡的御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