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住武汉百步亭的湖北作家:儿子在新闻一线,亲家患病后治愈

作家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抗疫主题诗文集《战“疫”之歌》 , 书中作品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 , 从大量抗“疫”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优秀之作 , 旨在以文学传递力量 , 为抗击疫情作出一份贡献 。 书中汇集的65篇作品 , 来自65位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和身份的作者 。 本报采访人员采访了其中四位 , 听听他们笔下的抗疫故事 。
“我现在还在武汉 , 住百步亭 , 这是大儿子的家 。 ”春节前来到武汉帮忙带孙子的湖北作家柯于明万万没有想到 , 这个春节竟过得如此惊心动魄 。 他所住的百步亭社区 , 曾因为一场“万家宴”成为备受关注之地 。 而柯于明所担心的 , 远不止这一点 。
推荐■住武汉百步亭的湖北作家:儿子在新闻一线,亲家患病后治愈
文章图片

柯于明供图大儿子已有俩月没进家门【推荐■住武汉百步亭的湖北作家:儿子在新闻一线,亲家患病后治愈】柯于明在湖北咸宁一家媒体工作 , 因为春节前孙子放寒假 , 儿子、儿媳忙不过来 , 他只好前往武汉帮忙 。 原计划是想等到孩子上完节前的课外班 , 就举家回咸宁过年 。 没料到疫情急转直下 , 他和老伴都困在了武汉 , 一直到今天 , 仍在居家隔离 。
柯于明的大儿子是《湖北日报》摄影采访人员 , 一直在一线工作 。 自从大年三十上午前往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采访后 , 他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了 。 “随着疫情日益严重 , 他的工作量成倍增加 , 每天往返于几家定点医院 , 并多次冒着危险进入核心区和ICU采访 , 拍摄了许多医生、护士奋战在一线的照片和视频 。 ”柯于明告诉采访人员 , 由于武汉的疫情尚未结束 , 大儿子仍在医院、街头采访 , 不知何日是归期 。
大儿媳妇是江岸区法院的一名公务员 。 “这些日子里 , 除了支持丈夫工作 , 照顾老人小孩 , 她跟单位所在社区的同志一起 , 深入到居民中做防护宣传 , 劝人戴口罩 , 送菜上门 , 帮忙买药 , 还上门测量体温 , 拉网排查发烧者 。 ”
柯于明和老伴带着两个孙子 , 闭门不出 , 可心天天悬着 , 时刻担心儿子、儿媳妇的安全 。 隔离期间 , 小孙子还曾经发烧过一次 , “是感冒 , 但很吓人” 。
按楚地乡下风俗 , 农历正月二十是“补天”的日子 , 要在锅中煎烤一种圆形的米粑 , 分给全家人吃 , 以求一年风调雨顺 。 但当天返家取采访设备的大儿子 , 连楼都没上 , 自然也没能吃上母亲特意煎的米粑 。 柯于明把这段故事写成了《补天》一文 , 被作家出版社的诗文集《战“疫”之歌》收录其中 。 文中写道:“大孙子懂道理 , 现在爸爸不上楼 , 他就忍着 。 而小孙子却不干 , 哭闹着要下楼去见爸爸 , 我拿棒棒糖哄他 , 他也不要 。 儿子在单元门口通过门铃话筒听到了哭声 , 可惜他不能上楼来安慰一下 。 ”
亲家大年三十在丽江确诊大年三十这天 , 丽江市人民医院确诊了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 他是柯于明的亲家 。 “亲家随我小儿子去那里旅游 , 没想到在武汉就感染了 , 在丽江被发现 。 亲家年高体弱 , 长期患有重型糖尿病 , 又人生地疏 , 这次染恙 , 凶多吉少 。 我天天为他捏把汗 。 ”
没想到 , 奇迹竟然出现了 。 柯于明在散文《云自南方来》里 , 记录了亲家治愈新冠的经历 。 “亲家没有因为是武汉人而受到任何歧视 , 反而得到了及时、精心的治疗 。 丽江市人民医院和分院组建医疗救治小组 , 省医疗专家专门前来会诊 , 20多名白衣天使天天围着他转 。 他只要一按床铃 , 医生护士都跑步来到跟前 。 经过医护人员18天精心照料 , 亲家完全康复 , 捧着鲜花走出了医院 。 而那20多位医护人员 , 从大年三十到元宵节都没能回家团圆 。 亲家出院那天 , 连声高喊:感谢你们!感谢丽江!感谢云南!旁边的护士连忙劝他:不要激动 , 不能大喊 。 ”
和亲家一同出游的是柯于明的小儿子一家 , 他们也一直在丽江隔离 , 期间曾出现过发烧症状 , 好在有惊无险 。 小儿子在《楚天都市报》当采访人员兼编辑 , 在被隔离丽江的两个多月里 , 一直在想办法远程采访 , 发表了20多篇武汉抗疫的暖心故事 。 柯于明的朋友开玩笑说:“你小儿子在丽江搞了个‘战时丽江采访人员站’ , 是在‘外围作战’ , 你大儿子是在‘武汉保卫战’的主战场 , 你们家算是个典型的‘抗疫之家’了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