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从简」到君臣相离,张昭后期为何被孙权疏远?,从君臣相得

张昭 , 东吴的名臣之一 。 在推进孙吴历史的过程中 , 他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 他一生的命运都跟孙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 孙权即位前期 , 张昭备受重视 , 二人亦师亦友 , 君臣相得 , 而后来 , 张昭与孙权却诸多不和 , 渐行渐远 , 君臣相离 。
有些人认为张昭虽然忠于孙权 , 但因本性端肃 , 士品高标 , 故后期逐渐被孙权疏远 。 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 , 但是 , 张昭与孙权在政治选择上的背离 , 才是君臣渐行渐远的主要原因 , 这背后不仅蕴含着特定的世族阶层和文化背景 , 更是侧面反映孙吴政权存亡的大局变化 。 从成为谋士到临危受命 , 张昭在江东的地位达到顶峰
张昭 , 字子布 , 祖籍徐州彭城 , 他少有才名 , 与当时名士论道而不落下风 , 曾先后拒绝以孝廉、茂才被举荐的官职 , 为一方名士 。 直至汉末天下大乱 , 张昭跟随北地士子百姓南渡避乱的大潮 , 恰逢孙策于江东建业 , 与江东本土世代儒族势力水火不容 , 急需江北士人支持 , 张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孙策的谋士 。
据史料记载 , 孙策当时尤为看重张昭 , 二人亦师亦友 , 军政大事毫不避讳 , 甚至在以北方士子全都赞美张昭一人的情况下 , 笑以管仲、齐桓公君臣相宜的佳话来比拟二人 。 建安五年 , 孙策彻底抹除了东汉朝廷在江东的势力 , 拥兵江东 , 踌躇满志 , 割据之势就此形成 。 这其中 , 张昭不仅为孙策平定江东出谋划策 , 而且其汉末流寓江东人士精神领袖的身份也是极大的助力 。
「素素从简」到君臣相离,张昭后期为何被孙权疏远?,从君臣相得
文章图片
同年,孙策被人刺杀 , 性命垂危孙权仓促上位 , 张昭作为首席顾命大臣 , 其政治地位达到此生巅峰 。 孙策临终针对江东现状 , 托言张昭辅助孙权起用儒士治理江东 , 甚至说出如果孙权无法胜任 , 张昭可以代替其位之类的话 , 足见江东此时形势严峻 。
当时孙氏江东政治集团在内面临群龙无首、难以为继的困境 , 于外江东本土诸多英豪占据地利、手下也有精兵猛将 , 对孙氏尚有不服 , 而江东流寓人士顾惜己身 , 作壁旁观 , 这一时期江东境内可谓战乱频出 , 张昭的作用便前所未有地彰显出来 。
首先,张昭忠心耿耿 , 即时辅佐孙权上位 , 点兵较将 , 稳定军心;其次 , 张昭、周瑜共同安抚招揽江东流寓人士 , 先后举荐鲁肃、诸葛瑾等将相之才 , 这一举是扩大了孙吴政权的统治基础 , 形成了收抚江东人才的途径 , 平衡了江东、江西在军政要务上的人数 , 从而极大促进孙吴政权的江东本土化,为后来孙吴在江东建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 后来张昭作为文臣 , 不仅一手制定了吴地的典章礼制 , 甚至坐镇军中 , 亲上战场杀敌 。
「素素从简」到君臣相离,张昭后期为何被孙权疏远?,从君臣相得
文章图片
由此可知 , 张昭在江东政治集团中的核心地位及重要作用 , 因此孙权对其极为敬重 , 从把自己母亲的丧事交付给张昭 , 可见对其亲厚倚重 。 从权力的顶峰跌入人生低谷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可比后起之秀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 , 然而他和诸葛亮不同的是 , 他辅佐的帝王是一个雄才伟略之主 , 要在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下面讨生活过日子 , 可没有那么简单 , 伴君如伴虎是有道理的 。
建安七年后 , 孙权与张昭因对待曹操招降的政治分歧而逐渐疏远 , 不过五年时间 , 张昭就以一种狼狈的姿态退出权力中心 , 可能有很多人想不明白为何张昭会起落如此之大 , 原因很简单 。 对待曹操的政见不同
「素素从简」到君臣相离,张昭后期为何被孙权疏远?,从君臣相得
文章图片
曹操经官渡之战的胜利 , 着手统一北方的同时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以正统之名施压各地割据军阀 , 以图天下大业 , 割据江东的孙氏政治集团赫然在列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 孙氏政治集团中出现了以张昭、秦松为首的归降派和以周瑜、鲁肃为首 , 实际是孙权指挥的独立派 , 两派围绕如何应对的一系列军事布署上存在根本分歧 , 争论不断 。 建安七年 , 孙权就曹操令江东献上质子一事召集群臣商议 , 纵使张昭等人主张送质 , 孙权最后还是做出不送质子的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