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把每一位来青人才当成家人 求贤若渴的青岛:来了就是青岛人

半岛采访人员 肖玲玲
2019年,25万海内外英才会聚青岛 。至此,青岛已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并获评由智联招聘联合相关机构评比出的2019年度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
【『青岛』把每一位来青人才当成家人 求贤若渴的青岛:来了就是青岛人】这些数字背后,汇聚成的是建设青岛的磅礴力量 。
“‘来了就是青岛人’,不仅表达了青岛对人才的渴求,更要把每一位来青人才当成家人,帮助扶持他们在青岛成就事业梦想”,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表示,“激发人才活力,帮助他们成就事业,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
一流平台会聚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干成一流事业
“注重人才价值的自我实现,让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全”,是青岛招才聚才的初衷 。
究其根本,人才看重的是成就事业的平台和创造创新的价值实现 。为此,青岛在为广大人才搭建建功立业的平台上下足了功夫 。
2019年,青岛立足“搞活一座城”,在全市发起15个攻势 。接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相继获批,赋予了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家责任,这为广大人才提供了放飞理想的广阔舞台,去年有近7000名外籍人才来青工作或开展项目合作 。
与此同时,青岛抓住建设上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历史机遇,提出打造中日、中韩、中德、中以、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央企“国际客厅”,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让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在青岛互动耦合,助推人才实现价值倍增 。
站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用产业来聚集人才、让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是青岛引人用人的思路与打法 。
针对产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青岛紧盯现代金融和智能制造等前沿技术产业,引进 “瞪羚”、“独角兽”人才企业项目,完善以投资为驱动的“人才+项目+资本”招引机制 。聚焦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编制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紧缺急需专业目录和职业工种,引进中科院青岛EDA中心、矽昌通信等高端人才企业,促进集成电路等产业链的快速形成 。
面对“新基建”这一新风口,青岛早在去年6月,就提出抓住新兴产业投资机遇,加快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在今年1月公布的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量达20个,总投资632亿元 。可以说,在“新基建”这轮竞赛中,青岛已经“起跑” 。“新基建”的发力,将使青岛的产业平台势力进一步增强,为各类人才施展抱负提供更好的干事创业平台 。
搭建高层次、高质量的事业平台,用一流平台,助推一流人才干成一流事业,将是青岛回报广大人才选择青岛的最好礼物 。
大力破除人才制度束缚,解放和释放人才活力
“对人才能力和价值的认可,是对人才最大的尊重和激励”,胡义瑛局长告诉采访人员,“2020年,青岛将发起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攻坚战,把评价权还给市场主体,做到谁使用谁评价 。”
青岛,是一座工业之城,制造之城 。产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技能人才队伍 。加强顶层制度供给,是解决技能人才供给不足,保障技能人才后继有人的关键举措 。
今年,青岛将全面升级技能人才发展顶层制度,着力破解技能人才待遇无光、发展无望问题,持续打造工匠之城 。一方面,将进一步畅通技能人才向上发展通道,率先指导企业探索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技能专家、技能总监评聘,从制度上破除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 。同时,积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重点探索业绩与薪酬挂钩的路径办法,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经济收入水平 。
“什么绑住人才手脚,我们就改革什么” 。近些年,人才评价备受诟病,评价权与使用权分离,评价标准不科学,严重制约了人才活力的释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