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木子』竟写了1万多字,朱元璋大怒:赏板子!,500字就能说清楚的奏章
东汉时期造纸术在中国正式问世 , 这不仅给人们日常的阅读和书写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 也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 随着纸张的普及 , 人们不再惜字如金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出现了不良的风气 , 官员给朝廷写的奏书或者是官府的公函 , 往往内容空洞无物 , 却长篇大论 , 文坛的风气都被带坏了 。 不仅官方的文体又臭又长 , 文人的诗歌也大多华而不实 , 无病呻吟 , 当时这种文体被称为“齐梁体” 。
文章图片
诗词[春禽(仿齐梁体)]
当然 , 平日里的诗歌这样写 , 也没有特别可以苛责的地方 , 但是奏疏是皇帝每天都要读的 , 你让皇帝每天去面对对仗工整 , 又废话连篇的奏疏 , 皇帝哪有这个时间和精力 。 隋朝统一之后 , 齐梁体依然泛滥 , 隋文帝非常恼火 , 将官员的奏书张榜公示 , 并对奏书过于冗长无物者予以相应的处罚 。 这样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 但并没有彻底扭转 。
【『北岸木子』竟写了1万多字,朱元璋大怒:赏板子!,500字就能说清楚的奏章】这种现象在明清时期依然存在 。 喜欢长篇大论的官员 , 并不都是尸位素餐之流 , 他们有些人的品行和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 只不过看起来有一些迂腐 。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年间地的好官茹太素 。 洪武18年 , 也就是1385年 , 明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大考核 , 这是朱元璋整顿吏治的措施 。
文章图片
不整顿不知道 , 一整顿发现4000人里面工作出色称职的只有1/10 , 而品行恶劣的也占1/10 , 剩下的十分之七八 , 则是处于中间状态不好也不差 。 于是朱元璋下了一道有特色的诏书 , 诏书里面丝毫不隐讳 , “奖善惩恶” 。 茹太素仕途一波三折 , 早年做过地方上的参政 , 后来被贬官 , 考核的时候 , 他是翰林院检讨 。 因为他通过了考核 , 并且非常优异 , 朱元璋就把他提拔为户部尚书 , 相当于现在的财务部长 。
茹太素为人刚正 , 多次被人弹劾 , 所以官位非常不确定 , 但是朱元璋对他百般容忍 , 因为朱元璋明白他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官员 。 在茹太素担任刑部侍郎的时候 , 对于国家大事关心非常上书 , 要求监督朝廷的内外官员 , 包括国家的钱粮赋税都要一一管制起来 , 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 朱元璋基本上都接受了 。
文章图片
之后茹太素因为一些原因降为刑部主事 , 仍然屡次上疏针砭时弊 , 在这期间他给朱元璋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万言书 , 就将他迂腐的一面暴露了出来 。 因为在奏书里面他的废话太多 , 写了17,000多字 。
朱元璋让中书郎念给他听 , 读了3000字还没有切入正题 , 朱元璋非常恼火 , 又接着读了一段 , 听到有到这样一句“当今官场里有才能的人 , 一百人里面也就一两个 , 剩下的都是庸才!”也就一两个 , 剩下的都是庸才 。
朱元璋本来就嫌这一奏疏太长了 , 听到这句话之后更加怒不可遏 , 马上将茹太素宣进宫 , 将他训斥了一顿 , 直接赏了他一顿板子 。
文章图片
后来朱元璋又看到了茹太素的奏书 , 想起他平日里也有不少可以采纳的建议 , 就让身边的人接着读 。
到16,000多字的时候 , 终于切入正题了 , 朱元璋发现其中有5件事说的还是比较合理的 , 便挑出了几件准许执行 。 后来朱元璋感慨道 , 明明500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 , 竟然要写1万多字 , 太不象话了 , 尽搞这些繁文缛节 。
之后朱元璋让中书省拟定了相关的奏书格式 , 规定上书的官员不能写废话 , 有事直接说 , 不要拐弯抹角的 。
推荐阅读
- 『历史差役』曾出现在历史课本中,你知道是什么吗?,他死后光绪写了一副挽联
- 【木子李同学】拉开了北魏大乱帷幕;梁武帝扶持无用之人而错失良机,河阴之变
- 『负屃历史』愣是没比过曹操的三句话?,为什么乾隆写了一生的诗
- ##穿越时空?古代“扯淡碑”上面写了“扯淡再也不来了”
- 古人智慧:雍正王朝:老八的信中到底写了什么,雍正看完后为何会吐血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