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信中国」年报解读|“激进狂奔三年” 融信中国2020“稳中求质”

回溯融信中国的成长史不难发现 , 作为一家典型的闽系房企 , 高价格拿地、高负债经营是融信中国曾经的行业备注 , 背后更彰显出其迅速扩张的野心 。
「融信中国」年报解读|“激进狂奔三年” 融信中国2020“稳中求质”
文章图片

如今 , 融信中国正努力摘下“激进”的标签 。 2019年 , 融信中国继续降低扩张速度 , 减少拿地数量 , 控制负债规模 。
融信集团董事会主席欧宗洪在其2019年年报“主席报告”中写到 , 2019年公司坚持“平衡发展”策略 , 把握市场契机 , 主动降低融资成本 , 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 优化债务结构 , 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
聚焦降杠杆保利润 负债率下降至70%2017年年中 , 融信中国首次提出销售额冲刺千亿的目标 。 “千亿目标对我们来说并不遥远 , 我们计划在1-2年内实现 , 并且在不牺牲利润的前提下 。 ”时任融信中国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张文龙当年如是说 。
2016年财年 , 融信中国合约销售额仅为246亿元 。 短短三年时间 , 融信中国从一家百亿量级的房企“狂奔”进入千亿梯队 , 在2018年其销售额便达到1218.84亿元 。
三年完成千亿宏愿后 , 融信中国经营策略突然转向稳健 , 这也与前三年的“激进”不无关系 。
事实上 , 融信中国前几年的高增长主要依赖高杠杆 。 杠杆持续放大 , 势必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 从2014年到2019年底 , 融信中国的有息负债呈不断增长态势 , 从172.59亿元增长至623.51亿元 。 与此同时 , 融资成本也在增加 。
【「融信中国」年报解读|“激进狂奔三年” 融信中国2020“稳中求质”】近年来 , 在房地产调控、融资收紧 。 高周转扩规模与做减法稳发展 , 成为融信中国须面对的选择题 。 2019年初 , 欧宗洪表示规模快速增长不再是融信中国的第一核心诉求 , 品质与经营的发展更为重要 , 融信的主要任务是降杠杆 。
如今 , 降杠杆效果已显现 。 3月24日 , 融信中国公布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 , 截止2019年末融信中国的负债率为70% , 同比2018年的105%大幅下降 。
在欧宗洪看来 , 融信中国正在探索更有效、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 助力于企业管理费用的下降和利润率的提升 。 在行业稳健发展的基调下 , 融信中国将在产品质量、小区营造和平衡发展“三架马车”上重点发力 , 继续打造高质量地产项目 。
深化“1+N”布局 拿地策略从扩张到克制曾有地产媒体如此总结融信中国的资本运作逻辑:先对旗下的土地进行高估值—增加净资产—降低负债率+获得高评级—债权融资—再买地—再进行高估值 。
有业内人士称 , 丰富的土地储备 , 是融信中国快速发展的“杀手锏” 。
2016年8月那场竞争激烈土拍大战 , 让融信中国声名鹊起 。 上海静安中兴社区一块起拍价46亿元的住宅地块 , 融信中国最终以110.1亿元拍下 , 溢价率高达139% 。 2017年 , 融信中国继续“激进”收购大量地块 。
连续大手笔角逐土拍市场后 , 融信中国的“拿地后遗症”开始显现 。 有媒体报道 , 2016年、2017年高调拿下的土地 , 却迟迟未能贡献正向的销售额 , 融信的去化效率也处于末位 。
由于融资成本上涨 , 融信中国的拿地策略由扩张转为克制 。 2018年 , 融信中国新增土储478万平方米 , 同比大幅下降68%;拿地总价191亿元 , 同比大幅下降73% 。
丰富的土储成为保证其销售额连年增长的基础 。 报告显示 , 2019年 , 融信中国期内实现销售额1413亿元 , 同比2018年增长15.9% 。
与此同时 , 2019年 , 融信中国的拿地策略依然谨慎 。 “就公司目前的土地储备 , 可以支撑公司未来三年的需要 。 ”融信中国方面表示 , 公司以招拍挂、一二级联动等多元化渠道新获得46个项目 , 新增土地储备约730万平方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