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为了改一个称号,逼得匈奴500万人反叛,空想者的愚蠢改革( 二 )


宣帝也是给足了单于面子 , 特许他不行跪拜之礼 , 在皇帝面前不称 "臣" , 皇帝接见他时用接待客人的礼节 。
还有一个重要的且具有象征性的东西 , 王莽的改革与其背道而驰 。
匈奴实际上作为西汉藩臣 , 必须得由朝廷颁发它君主与官员的印绶 , 这是东方帝国对待附属的传统做法 。
印就是现代的章子、公章 。
西汉颁发给单于的印上 , 刻的字是:"匈奴单于玺" 。
"新莽"颁发给单于的印上 , 刻的字是:"新匈奴单于章" 。
事实上 , "善于"、"恭奴"这两个名号 , 单于都接受了 , 王莽本就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 为了有名无实之物 , 王莽总是不爱惜钱财的 。单于在这一点上能被收买 , 毕竟你"新莽"爱把叫我啥就叫啥 , 我内部又不用这种称号 。
关键就在于印上的刻文 , 这是最让单于纠结的 。
「王莽」为了改一个称号,逼得匈奴500万人反叛,空想者的愚蠢改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西汉颁发的叫"匈奴单于玺" , 而不叫"汉匈奴单于玺" , 这表示匈奴是不属于西汉的 , 两国地位相等 。皇帝的"印"叫玺 , 单于的也叫玺 , 这表示皇帝与单于平起平坐 。
新莽颁发的印 , 加了"新"字 , 表示匈奴属于新莽政权 。"玺"字改成了"章"字 , 这样一来单于就和普通臣子无异 。
在西汉时期 , 只有匈奴国的臣子 , 其印上才刻"章"这个字 。
这样的印在匈奴发行几代 , 那些引弓之民就都要打心眼里觉得自己是汉臣了 。
孔子曰:"必也先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 , 言不顺则事不成!"单于虽不读《论语》 , 还是明白这种道理的 。
王骏等人拿着新印要换西汉的旧印 , 当时的乌珠留单于对印上的刻文不满 , 死活都不想交出旧印 。最后 , 在一番周旋与哄骗之下 , 单于一时脑热 , 就把旧印交了出去 。
这帮人拿到旧印 , 就像握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 不敢留在手上 , 怕单于琢磨一晚上后 , 第二天又要派人要回去 。其中有个猛士 , 当机立断用斧头砍毁旧印 , 生米煮成熟饭 , 单于再也得不到它了 。《资治通鉴》:明日 , 单于果遣右骨都侯当白将帅曰:"汉单于印言'玺'不言'章' , 又无'汉'字;诸王已下乃有'汉' , 言'章' 。今即去'玺'加'新' , 与臣下无别 。愿得故印 。"
琢磨了一夜的单于越想越不对劲 , 第二天果然派人来要旧印 , 发现旧印已被毁 , 也无可奈何了 。
王骏等人走后 , 单于是越想越气 。
「王莽」为了改一个称号,逼得匈奴500万人反叛,空想者的愚蠢改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年十月(所有事发生在公元10年) , 单于以"护送王莽要的乌桓人"之名 , 集结十万大军 , 勒兵朔方要塞之下 。
当然 , 此时的单于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王莽 。
王莽也"不是软柿子" , 单于如此大胆 , 他岂能忍?这就出现我文章开头说的那一幕:30万大军计划北击匈奴 , 想将其分裂为15个国家 。
此时 , 王莽"说风就是雨"的一面又暴露无遗 。
军队还没出发呢 , 他不仅已计划好分裂匈奴为15国 , 连这15国的国君都确定好了 , 都是呼韩邪单于的后代 。
可谁怕谁呢?王莽让事情更加激化 , 单于也不是吃素的!
乌珠留单于向他的子民宣布:"我的先祖呼韩邪单于受了汉宣帝的恩惠 , 所以匈奴才臣服大汉六十余年 。当今皇帝(指篡位的王莽)不是汉宣帝的后代!我没理向他由臣服!"
其实乌珠留单于的说法是具有"合法性"的 , 你也不能说他反抗王莽是叛乱 , 毕竟别人说了:自己只认汉宣帝的后代 。
总之西汉整整六代君臣不懈努力 , 用了令人心痛的代价才降服了匈奴 。所有成果 , 都烂在了王莽手里 。逼反匈奴却又无法降服它 , 还完全丢失了西域 。东汉因为少了个西域 , 凉、并两州被掠夺得荒无人烟 , 还被西羌"吊打"十年 , 这些黑锅王莽该背一半 。王莽改称号的初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