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多地实现防疫健康码互通互认 专家:严防数据泄露
严防健康码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多地实现防疫健康码互通互认专家提醒
□ 本报记者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祁增蓓
如何实现有序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平衡?如何辨别人员的健康状况、避免出现聚集性的传染事件?近期 , 健康码在全国各地的推行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健康码由浙江省率先推出 , 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 , 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 , 经后台审核后 , 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 , 可作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 。 一般来说 , 健康码分为绿、黄、红三种颜色 。 绿码 , 市内亮码通行;黄码 , 实施7天内集中或居家隔离 , 连续申报健康打卡超过7天正常后 , 将转为绿码;红码 , 实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离 , 连续申报健康打卡 , 将转为绿码 。
目前 , 北京市、广东省、湖北省等地均已推出官方健康码申领渠道 , 各个省份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也正在启动 。
然而 , 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隐忧 , 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
一码通行简化流程
避免接触防止感染
2月9日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浙江省疫情防控责任令》(第2号) 。 该文件提出 , 要统筹把握好疫情防控与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的关系 , 突出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实行分级分类管控 。 在妥善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 , 各地要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影响 。
在此背景下 , 2月11日 , 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 , 用“红黄绿”三色二维码作为数字化健康证明 , 居民和来杭人员只需上钉钉或支付宝领取 , 绿码可凭码通行 , 红码和黄码需按规定隔离并进行健康打卡 。
“健康码是一项数字化健康评估证明 , 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 , 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 , 经后台审核后 , 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 , 作为个人在本地区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 , 实现一次申报 , 全地区通用 。 通过线上安全授卡 , 线下扫码核验 , 判断人员健康状况 , 记录体温、判别高危人群 , 并引导全民自主健康申报 , 实现社区、企业、学校等分级采集数据 , 政府主管分级查看疫情数据 , 能够触达更多群体、覆盖更多场景、接入更多数据 , 对用户和管理部门来说都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
健康码应用后 , 居民不再需要重复填报健康表格 , 高速路口和小区卡口工作人员也实现了“无接触式”查验 , 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 按照杭州市政府发布的企业复工申报指南 , 企业复工需要在钉钉上申报 , 在审核通过之后 , 企业员工每天也需要在钉钉上进行健康打卡 。 不久之后 , 腾讯也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码 。
郑宁认为 , 健康码主要有三方面的优点 。 首先 , 电子版的健康码取代纸质的出入证 , 减少了来自各个层级的表格给个人和管理人员带来的烦扰 。 健康码可以实现一次线上填报 , 多次多处使用 , 可以简化过关检测手续 , 不仅节约了时间 , 也减少了人员聚集的传染风险 。 其次 , 借助于大数据技术 ,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够对人员进行实时监测管理 , 解决各种表格填报范围不同、数据不一致、交叉不可用等问题 , 提高联防联控效率 。 第三 , 各类单位也可以及时掌握本单位员工的健康信息 , 采取有针对性的精准联防联控措施 。
多地实施互认机制
信息安全备受关注
由于健康码具有多种优点 , 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广泛应用 。 截至2月24日 , 健康码已在全国近200个地市上线 。
随着各地健康码的采用 , 各省之间的数据整合又成了一个问题 。 由于各地的健康码依托不同的数据资源 , 往往造成已经领取健康码的市民前往异地工作时 , 还需再注册健康码 , 甚至需要隔离14天才可恢复正常工作 , 这给不少复工人员带来了困扰 。
推荐阅读
- 疫情■受疫情影响,外资要全面撤离中国?谣言
- 『组织』美政府“欲问责”世卫组织 外媒质问: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更好应对疫情?
- #疫情#IMF为何预估中国经济仍将是全球最好之一?分析来了
- #长江日报#卓尔西班牙籍主帅何塞:疫情打乱了备战,但这段经历让我们更团结
- 美国土安全部:疫情下,恐怖分子或对杂货店、病毒检测点下手
- 『央广网』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把脉世界经济|疫情重挫世界经济
- 4月9日以来哈尔滨新冠肺炎疫情已致51人感染,含多名医护
- 中美高级官员召开视频对话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 『共克』山东工业技师开展疫情日常防控培训与应急演练
- #城区#武汉疫情等级降至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