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管好地下水,打开“黑箱”定准标尺是关键

『地下水』管好地下水,打开“黑箱”定准标尺是关键
图片

刚刚过去的3月22日 , 是“世界水日” 。 该纪念日旨在呼吁世界各国关注水资源 , 唤起公众的水忧患意识 。
中国水科院副院长王建华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坦言 , 地下水超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小视 。 他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 , 近10年来全国地下水供水量每年约1000亿—1100亿立方米 , 约占全国供水总量的18% , 其中北方6个一级流域片地下水供水占比达1/3 , 全国年均超采近170亿立方米 。 但由于埋藏于地下 , 地下水系统某种意义上像是一个“黑箱”系统 , 打开“黑箱”定好管控标尺尤为关键 。
管好地下“水袋子”难在哪
要实现地下水科学管控 , 全面掌握其动态和过程信息是基础 。 近年来 , 随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工作的开展 , 我国地下水监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 但我国地下水超采历时长、程度深且成因复杂 , 要实现地下水资源全面保护和有效监管 , 仍任重道远 。
“已建的地下水监测系统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 地下水开采计量体系不健全 , 地下水管控标准尚不明确 , 是地下水监管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 。 ”王建华指出 , 已建成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 使得监测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 但实际中 , 地下水监管设施分属多个部门和层级 。 不同部门观测信息能否充分共享 , 国家和地方的观测标准能否统一 , 直接关系到地下水管理效率与效果 。
地下水位动态趋势是地下水资源超采与否的指示性指标 。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会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地质环境及陆域生态问题 , 而地下水水位过高又可能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威胁城市地下建筑安全 。 合理的地下水位区间是地下水资源管控的重要依据 。 因此 , 亟须明确地下水管控标准 。
如何向科技要答案
地下水的流动性及其系统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 决定了地下水监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
在王建华看来 , 要实现地下水系统保护、科学治理与有效监管 , 需要定量回答清楚一系列问题 。 比如 , 区域地下水实际动态如何 , 地下水的合理取用量如何确定和控制 , 地下水保护与治理措施如何影响地下水动态等等 。
想要准确回答上述问题 , 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 通常地下水系统可观测的要素只有地下水水位和少量的流量流速信息 , 难以满足地下水管理的需求 。
“想要打开‘黑箱’ , 我们可以在进一步完善监测和计量能力的基础上 , 开发水循环精细模拟模型来系统描述地下水相关的所有通量和状态量 , 并预测各种保护与治理措施对地下水修复的效果 , 从而为地下水保护与治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 ”王建华指出 。
当前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地下水循环过程 。 比如 , 目前西辽河平原和河北坝上平原等降水较少的的农牧交错地带 , 由于取用地下水的灌溉面积增加等因素 , 许多地区已经出现较明显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生态恶化的趋势 。 传统的调查统计方法难以精确确定农业生产中地下水的开采量 , 给每口机井装水表又因其点多面广面临着投入大和运维难的困难 , 亟须计量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
对此 , 王建华指出 , “以电折水”技术、遥感反演技术、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等可作为地下水开采计量体系构建前的过渡技术进行研究、推广 , 并应积极探索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
标尺怎么划定才科学
保障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 , 加强地下水监督管理 , 一直是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内容 。
“管好地下水 , 科学制定标尺是关键 。 开展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工作 ,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 , 是地下水强监管的重大进展 。 ”王建华认为 , 制定管控指标 , 应以问题和现实需求为导向 , 因地制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