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二 )


▲晚上光秃秃的街道和整齐地高层住宅楼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附近唯一的一家烤冷面在回龙观,除了装修、超市、餐馆、美容美发等行业能挣到钱,其他行业在这里想要实现盈利都没有那么容易。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回龙观地铁对面,华联商场门口的“滑雪场”在这里规模算是比较大的华联商场里的商品也是参差不齐,过道和走廊里经常摆满了散卖的商品,有那么点儿大卖场的感觉。所以大家经常在公司附近进行消费,或者直接选择网购。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 ▲华联商场内部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2016年回龙观与天通苑的周末消费热力图对比。回龙观的消费外溢严重,天通苑居民却可以在附近的商场完成购买 | 来源:TalkingData里面的餐馆也是类似“阉割版”,菜品相当不齐全。
这与另一座睡城望京相比,后者是日料和韩国料理的乐园,而回龙观则非常亲民非常朴素地以各种快餐简餐为主,人称“成沙兰桂”的天下:成都小吃、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桂林米粉。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但好在价格平易近人,生活成本可以大大降低。
所以那个你印象里灯红酒绿,文化资源无比丰富的北京并不在回龙观。那可能是三里屯、大望路,是鼓楼,是灯火通明的长安街,或者是夜夜笙歌充满国际化气息的宇宙中心五道口。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五道口夜景其实地图上看一下,回龙观离五道口不过四站地铁的距离,其中落差却如同两个世界。它矗立在一个陌生世界的边缘,如同游乐场旁边突然出现的一片荒漠,是这座城市的一个异托邦。
也难怪回龙观除了睡城以外有过另一个称号:回龙观·布鲁克林。
part.3 北京的“三线城市”不止回龙观
其实在北京,像回龙观这样的大型居民区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北京另一个著名的睡城天通苑,工作日白天的人去楼空和夜晚的灯火通明形成鲜明对比;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 ▲天通苑地铁站路口附近的店铺曾经认为昌平无比遥远,直到去了沙河那一带连地铁都没有的地方,觉得昌平都还算市中心了,看到个三层楼高的商场都会有点激动;
曾经觉得通州是个太偏僻的地方,八通线途经的那几站简直像是在把人逐渐带离北京。殊不知在八通线到达不了的地方,那些地名更加陌生的县和村,也是属于北京的。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更何况比这些地方更远一点的,也有一批人住在那个叫燕郊的地方,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西装革履地排队挤上公交车,去国贸、金融街上班。
至于房山和丰台的“北京”,跟旧城区二环以内热热闹闹的北京相比,完全就已经宛若两个城市了。
北京可能要分成两种地方:睡觉的北京和上班的北京。
与“家住回龙观,上班中关村”同理的,还有“家住门头沟,上班中关村”、“家住沙河镇,上班中关村”。
新老城区在各种资源上的差异造成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困境,其结局只能是人们在每天通勤时候的疲于奔命,顺便幻想着北京这座超一线城市何时能够允许他们结束三线城市的生活。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2003年与2018年回龙观卫星图对比就连北京一位住建部官员也曾说过“实践证明,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夜晚降临,人们回到家,可能会想起《空间的诗学》里面巴什拉温情又诗意的话语:
“所有的庇护所,所有的藏身处,所有的卧室,都有共同的梦境价值”,“家宅庇佑着梦想,家宅保护着梦想家,家宅让我们能够在安详中做梦。”
只是好梦的尽头总会如期出现一只现实的闹钟。
当年在回龙观建了大量经济适用房,提供给本地的中低收入者和外来人口,可是到了现在我们用20年把34平方公里的回龙观建成了一座住着50万人的“睡城”。
但无论如何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北京能拥有一个稳定的安睡住所,已经实属不易了。
每个月5号或10号看一眼自己数额上涨的工资卡,距离拥有自己家的日子似乎又近了一点点。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对于2019年
你有什么规划吗?
北京各地区居住生活的人,有区域性特点么?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8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07
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
关于《回龙观地区功能优化规划研究》的相关信息,公众号cityif,2016-07
用数据说话:家住回龙观是怎样一种体验,公众号cityif,2016-08
■来自的网友回复
这是我在其他题目的答案。不过更适合这题。
对口音敏感的北京人,比如我,能听出东城,西城,崇文,宣武的口音不一样。(这四个地儿现在被合并成东西两城,加一块儿可能比很多县城小,土著人口也没有一些县城多)大张伟是典型崇文口音,含混不清,带市井气很重。杨立新是东城口音,有书卷气。大幂幂宣武的,有很浓的乡土气。英达西城的,有贵气(他家老爷子英若成文化部前部长,《我爱我家》的胡伯伯)。海淀简直是另一种方言。高晓松基本上一句北京土话不会说。一个字儿都说不准。很多外阜朋友认为的老北京,六爷冯小刚。也是满嘴没有一句老北京话。他们是军队大院的,父母都是解放时期进的北京城。姜文,夏雨,张一山也是。说老北京话很尬。关晓彤倒是一嘴正经的老北京话。(不是北京人,听不出来区别吧?)通州,朝阳,丰台,石景山。。。乃至于延庆。平谷。房山。昌平。呵呵。真的跨省的感觉。
当然,大家说普通话的时候都差不多。
■来自的网友回复
没有什么北京人了,只有其他人印象中的北京人。
就我的观察,无论你怎么说,总有人跳出来说:“不对吧,我印象中的北京人是()样子的。”
括号内自行填写。
■来自的网友回复
身为北京郊区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北京城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的人,自带高等气质和京味自信。所谓的高等气质,并非意味着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狗眼看人低”。而是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政治中枢核心区,见多识广,受到最为优质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最高等的熏陶。这不是由意识决定的,而是由潜意识决定的。
远郊区(房山、平谷、大兴、门头沟、北部三区)的人,一般见识少,孤陋寡闻,口音重,比较土。来到城区后需要一段时间来接轨。而且远郊区的很多人斗志低,对城区并无太多向往,只想在郊区过普通生活。他们大多性格豪爽直率,也比较野性。北京的校园欺凌和各种打架斗殴,基本发生在远郊区。刁民多。
近郊区(石景山、通州、顺义、昌平、丰台)大概介于城区和远郊区之间。我觉得这些地区位置比较尴尬,不远不近。你说是纯正北京人吧,也不是;说是北京山沟里的,更不是……
以上是在北京市内部相对而言的。我对任何地区的人都没有偏见,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
■来自的网友回复
石景山为代表的西边还有过去事业单位的稳定沉闷,东边CBD、酒仙桥的躁动,通州早期野蛮发展引起的杂乱之感,北边奥体的片区的稳定成熟、回龙观IT圈无法描述清晰的迷之气质。丰台南二环的低购买力,南三、四环的乱。大兴、亦庄整体规划的新城有一种区别于北京的新感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人比较少的石景山、亦庄。
■来自的网友回复
以前是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现在北京太大了,我住的地方看不出人群分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