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北京二环内有优越感吗?什么体验?
直接上图吧,我的家和我的单位。
自己看的时候都觉得骚气,家住二环里,史家小学学区房,每天上班往二环外走,真的是走,15~20分钟到单位,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出门还能在楼下抽根儿烟。不需要挤车挤地铁,长安街戒严堵成狗我都无所谓。这算是优越感吧。更多的优越感来自于出差的时候,和当地去过北京的人聊天,一听我住二环里马上就接一句“哎呀呀真是有钱”,去温州的时候当地的房地产老板以为二环里的房价基本是25万左右一平米,激动的跟我敬了杯酒。实不相瞒,上班两年多单位的外国人一直以为我是富二代,招我的老板起的头儿,好不容易他要回国了,跟新老板交接那天他还特意指着我介绍“这是XXX,他家住二环里,他是富二代”。得,这标签是下不去了。当然,他们不太了解,我们家以前住胡同,上厕所都是胡同口的公共厕所,晚上只能用尿盆儿,2002年拆迁,05年回迁,不给补偿金,房子多出的面积需要自己买,而且我们家就这一套。他们也不太了解,我家附近有北京站、建国门、灯市口、朝阳门、东四、东单六个地铁站,最短的也要走15分钟才能到。他们肯定不了解,家门口最近的公共汽车站只有24和674两趟公车,开车间隔成迷,走到长安街、二环路还有灯市口附近的车站都需要15分钟。因为工作原因,除了单位以外,我时不时也出没在商务部和外交部,没有车坐,最快的办法就是走着,商务部20分钟,外交部25分钟。冬天还好,天气一热到了地方就是一身汗。为了突出自己惨,你们就当我找不到小黄车吧,不过确实也真的不好找,而且也是一身汗。。。反正就是这么个地方,虽然是二环里,但是真不能算交通方便。真说优越感,有,仅限于下班时看着建国门地铁站拥挤的人群默默优越。现在看着拆迁户又拿钱又给房,我也是没脾气。更多的还是一种习惯。打小住二环里住惯了,90年代那会儿一说三环外都觉得是郊区,那时候城里人一听拆迁安置房在回龙观,第一反应就是拆一套给两套都不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让我卖了房子住五环外,我同意我父母也不能同意。其实亦庄、通州、一些外环的居民区我经常去,买菜比二环里便宜,停车比二环里方便,房型比二环里好,环境也比二环里强,甚至出差到一些二、三线城市,无比羡慕当地人的居住环境。但是没办法啊,走不了的,算是个执念吧(当然你现在给我外面两套房再加个几百万人民币,我二话不说收拾东西就走)。这事儿不能往深了想,就赶上这时代了,没辙。父母以前都是普通职工,日子也就普普通通,说我家穷吧,我把房卖了直接千万富翁。说我是千万富翁吧,这房子又不可能卖。优越感我是真秀不出来,有也是别人加给我的,琢磨着“家近是一宝”,走着上下班乐呵乐呵得了。剩下的,毕竟二环里才是老北京城,住这儿觉得自己挺地道的。给千万富翁一面子呗,点个赞什么的。
捎带手把我追媳妇的故事也点一下呗,我想给丫一惊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45094/answer/4736699227月18日:哈哈哈哈哈哈哈都说了优越感是别人衬托出来的。
7月21日更新:客官老爷们我真是爱你们。快7000赞了,谢谢大家的厚爱。这个答案下的最后一次更新,我说点儿心里话。1、我看评论好多人说读着读着读出北京话的味儿了,其实我真的手动懵逼,不是成心的各位,可能是平时说话的味儿自然而然的揉到文字里面了。真要说那些北京土话,实话实说我知道的不多,还是得找公园晨练的大爷们问问。2、好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这个房子不能卖?几天前一个人留言问我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我是这么回复的:既有作为祖国首都人民的自豪感,又深深被城市发展所困扰。北京人有强烈的故乡情,但是北京人没有故乡,出国待几年回来都变了,也就二环里才能维持。其实以上就是原因。不难理解,虽然现在拆迁的时候给钱给房政策都比较完备,但是当排除所有外部干扰之后,我敢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户家庭心甘情愿的离开自己的根儿。燕子都知道每年飞回来搭窝儿,别说人了。这种情况下,即便卖了房之后可以去别的地方过更好的生活,这个选择显然也不是心里上最优的选择。说句不好听的,自己到底是千万富翁还是穷逼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己最明白),千万富翁没那么多毛病,穷逼活的才讲究。根儿就得守着,我在这儿出生在这儿长大,过的舒服是我命好,过的不舒服也赖不着谁。但是你让我自己离开,不可能。我好歹已经住了楼房,您各位身边儿要有胡同里那帮千万富翁,问问他们是不是宁可天天去公厕解决问题也在这儿挺着呢。所以我也挺庆幸虽然十几年前经历拆迁但是没离开自己的根儿,这是缘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的。最后,放上一篇我2015年留学回来写的东西,放这儿我觉得特别合适。
哎呀~我真他妈矫情∑( ̄□ ̄;)8月20日更新:我耳机可能坏了?﹏?
■来自的网友回复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祖上住在颐和园 后来被轰出来了 我爷爷拉家带口的搬到了北二环旧鼓楼大街的一个狭小的小胡同里 平房 我父亲六岁就在这里居住了 我爷爷五个子女 最后只有我父亲留在了身边 我父亲结婚生我 所以我一直在这里住了25年直到出嫁
优越感更多是别人赋予的 你要说二环里多方便 也一般吧 毕竟我爸朋友住在南长街 一些敏感时期 都是拿着身份证过安检回家的
各位高赞都说过了老平房的缺点 我补充几个“胡同串子”的生活吧
小学有个校区就在胡同里 早晨忘了带红领巾或者水彩笔 经常跑回家拿一趟再回学校2. 同学都在胡同 下学了大家一起下学 上学的时候 先到一个同学家集合 然后再一起去学校 对 就是五分钟的路程 我们也得凑齐了走
3. 上了初中 有小男生想“护送”我回家 就想知道我家在哪儿 我愣是在胡同里给他们溜迷路了
4. 我爸的发小的孩子也是我发小
5. 从我六岁开始认字儿 门口就写着拆 外面圈个圈儿 后来把房子加固了 重新刷了 胡同的地也刨了无数次填了无数次
6. 什刹海在我们小时候是随便进的 每年冬天我爸都得拉着我去雪地里骑自行车坐雪橇 夏天就一群大爷光膀子游泳 或者钓鱼的 反正比现在有生活气息多了
7. 因为学校小 我们的体育课是在什刹海上的 那边原来都是居民 前头圈个小院儿 我们就在那儿玩过家家 捉迷藏 体育50米考试 是在广华寺外面 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红墙前头跑
8. 我爸我必须重点提一下 住平房的男人 都是生活经验极丰富的 我爸 盖房 木工 瓦工 水电路 暖气路 剃头 缝纫 烹饪 全会 你要说多专业 没有 但是家里这些事儿 全是我爸干的 我爷爷那屋漏雨了 上去铺雨毡 还给糊窗户 总之只有我想不到 没有我爸不会的 如果把我爸扔野外 我爸指定能安营扎寨 还过得有滋有味 就是我的生活能力 也比我老公强不少 比如家里哪儿坏了 组装个什么东西 都是我来
9. 小时候烧土暖气 我中了三四次煤气 第一次最严重 感觉要死了 昏迷了很久才醒 也没送医院 喂点酸菜水就没事了 后面几次有经验了 头疼了 要吐了 快好了 我都习惯了 哦对 我也是会生火的人 《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段是狗八妈妈不在 他家烧煤 生火 煤连起来这么办 火灭了怎么办 看那段的时候太有共鸣了 我小时候 就是这么过来的啊 煤心儿如果是黑的就扔了 回家还会被妈妈骂
其实北京人不仅不会有优越感 还经常被冠以 懒惰 暴发户 素质低 等等不好的印象 我婆婆刚开始听我老公说我住在胡同 就觉得我是胡同串子 对我印象就不太好 我面试的时候 很多总监听说是北京的 就直接不见了 最常听到的就是 “你们北京人 有什么了不起” 唉
零零散散写了这么多条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 不是北京的小伙伴们看了 是不是觉得其实北京人也就那么回事儿 只不过生在北京罢了 其实北京人很无奈 在北京这个城市 我们是没有故乡的人 北京发展的太快 以至于我们很难适应它变化的速度 但北京是我长大的地方啊 我也没得选
北京这座城市是自带优越感的 但北京人 没有
——————————
大家对我老祖住颐和园这个事儿比较关注 我家最早住在南长街 给故宫里送药的 后来因为鸦片败落了 托了人才在颐和园找到个地方落脚 后来颐和园规划 把我们规划出去了 政府在胡同里给我们找了个小院 很小 我爷爷是家里老大 带着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媳妇孩子都住在这个平房里 后来走的走 嫁的嫁 就剩下我爷爷和我爸还守着这个小院 爷爷前段时间走了 我爸现在仍然守在那里
————————————
看的人还挺多 我再补充几个
10. 上高一那年 因为考的不错 我妈给我买了台电脑 然后每次偷偷上网插网线 从手指到胳膊都会麻那么一下 我也不敢说 我也不敢问 直到物理老师讲了火线零线和 地线 我蓦地意识到是不是家里没地线 回家问我爸 果然 我爸问我 什么是地线 之后我爸简单粗暴的在角落里插了根铁棍子引了根地线进屋 从那以后 我更加肆无忌惮的偷偷上网了 终于有个月电话费爆了 被我妈臭骂一顿
11.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哥哥姐姐不在 爷爷骑着三轮车带着我和奶奶去早市 他们买菜我捡菜 回家喂我的兔子 后来兔子死了 我爷爷说是我给撑死的
12. 小时候每天喝豆汁 爷爷从旧鼓楼大街街边小摊儿给我买 豆汁儿是从泔水桶里盛出来的 后来有人质疑泔水桶的卫生问题 我只想说 我喝了整整一个童年......
13. 我奶奶喜欢种丝瓜 然后等丝瓜干了刷碗用
14. 我一直到高中 独自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是安贞华联 还是同学硬拉我去的......除了我家那一片儿 我哪儿哪儿都不认识 出了门总迷路 所以总有小伙伴质疑我是不是北京人
15. 后来上班了 有次晚上加班到三点多 旧鼓楼大街还是热闹的 但是胡同里一片安静 然后走着走着 胡同口飘出来一个.....喜洋洋氢气球......当时的我有那么一刹那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要交代在那儿了
马上破千赞了 这届知友真的相当nice~
再过两天我就30岁了
在这30年 北京已经今非昔比
慢慢的旧鼓楼大街从狭小混乱的小街道变成了宽敞的大街
地安门大街没有小商贩摆摊儿了
姚记炒肝儿门口排起了长长的大队
鸦儿胡同小学墙根儿也见不到吊死鬼儿了
鸦儿李记从原来门口烧个油漆桶卖烧饼炸糕变成了知名清真店
小时候爷爷经常骑三轮带我去的南锣 烟袋斜街变成了旅游景点 我天天路过却再也没进去过
护城河旁边再也见不到去逮蝌蚪抓蝴蝶的小朋友了
早市一个一个的消失了 现在要喂兔子 得花钱买菜了吧
一直陪伴我长大的爷爷 去年也走了
童年的美好时光 和我熟悉的北京 只在记忆里
我慢慢懂得 我的父亲为什么一直守着那个小平房 多次单位分房拆迁也不肯走
这里有我们一家人最美好的回忆
■来自的网友回复
比起优越感,更多的是五味杂陈的感觉吧。
说来惭愧,我是一个地道北京土著,30 岁之前没离开过二环,等买房时却退到六环去了。我是在产房看到孩子出生后才下定决心买房的,那是 2009 年,我 40 岁。
买房是为了弥补我童年的缺憾。
我打小是在赵家楼的大姨家长大的,父母结婚时,父亲单位还没分房子,母亲的单位只在东城给了一间 8 平米的东厢房,而我上面还有个姐姐,父亲常年在外,母亲还要上班,房子小不说,母亲也无暇照看我俩,就这样,我在大姨家住了 12 年。
寄人篱下的生活让我很没有归属感。大姨全家都对我很好,表哥表姐中年龄最小的还大我一轮多,他们都宠着我。
也正是这样,小时候的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谁家。按常理说,我应当亲近自己的父母,但实际上,我却对大姨家有着更多的依恋。
推荐阅读
- 每日一问,今天北京让湖北籍的进去了吗
- 你为啥爱北京
- 北京最安静的地方在哪里。
- 北京男怎样认识北京女生
- 国庆买票很绝望!今天看到这么个中转方案 但是我从来没换乘过 对北京也不熟悉 请问一下这样换乘来得及吗
- 北京哪里点痣好
- 北京有安静的考研地方么
- 甘肃人来北京发展,怎样找到甘肃人一起报团取暖
- 北京首都机场距离天安门多远
- 山东户口可以去北京领区办理日本旅行签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