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西藏军区某营官兵:守望离天最近的地方
守望离天最近的地方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 , 车窗外江水滔滔 , 让人心里发慌 。
一路辗转数千公里 , 采访人员即将踏上雪山 , 来到驻守在西藏雪域高原的官兵身边 。
公路蜿蜒崎岖 , 此去遥遥 。随行的西藏军区某部干事晏良说 , 走一趟哨所 , 高原反应是每一位“雪山来客”的必修功课 , “咬牙也要扛过去” 。
果然 , 头痛“如约而至” , 采访人员第一次感受到西藏高原冷峻的一面 。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坚守在这样连氧气也吃不饱的地方 , 究竟啥滋味?
某边防团四级军士长冯朋乐告诉采访人员:“习惯了就爱上了 , 爱上了就留下了 。”简简单单两句话 , 透着高原军人特有的直爽 。
服役16年 , 冯朋乐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守好他的哨所、他的雪山 。每过一段时间 , 他都会在数十公里的边防线留下脚印 。雪山无语却有痕 , 以特殊的方式见证着战士的跋涉青春 。
一位退役多年的老兵曾带着家人千里迢迢回哨所“探亲” 。老兵流着眼泪说:“我老了 , 这是最后一次来看望部队了 。”老兵心里 , 雪山和哨卡是他最珍贵的青春记忆 , 就像高原上最珍贵的氧气 。
与称呼官兵为“战友”相比 , 冯朋乐更喜欢称他们为“兄弟” 。
他说 , 战友们一茬茬来到高原 , 从青涩走向成熟 , 从稚嫩走向刚强 , 营区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伴随着大家的成长 , 真到说再见的时候 , 才明白这里已经成为故乡 。
他说 , 他有两个梦想 , 一个是在高原种下家乡的华山松 , 另一个是希望儿子长大了还来这里当兵 , “让青松扎根高原 , 像钢钉一样铆在冻土上 , 替我守护故乡 。”
在某营四连指导员王辉辉眼中 , 坚守就是与天斗、与地斗的乐观豁达 。
王辉辉热情地带采访人员参观营区 , 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伙儿皮肤黝黑 , 乐呵呵地咧嘴一笑 , 露出一口白牙 。
营区的帐篷外 , 狂风像是突然打开的鼓风机 , 开足马力 , 裹挟着黄沙从四面八方吹来 。帐篷被风扯着发出呼呼的喘息声 , 仿佛随时都可能被吹跑 。“我们这里一年只刮一次风 , 一次刮一年 。”王辉辉的语气里总是透着几分诙谐 。
晚饭时 , 见采访人员嚼到米饭中混进的沙粒 , 王辉辉的幽默劲儿又上来了:“咱高原虽然缺氧 , 但不缺钙 , 沙粒就是营养钙片 。”
最恶劣的环境 , 生长最真挚的笑容 。与官兵聊起他们的家人和“梦中的她” , 大家总是笑声朗朗 。
某边防营营长姜军 , 外表粗犷敦实 , 看似不苟言笑 。点开微信朋友圈 , 他仿佛变身另一个人 。栩栩如生的手绘素描 , 和战友们演奏萨克斯的照片……姜军的另一个世界 , 竟然如此丰富多彩 。
采访人员好奇地问姜军 , 是不是专门学过绘画 。
姜军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 这些“技能”都是他利用闲暇时间自学的 。“在连队 , 许多战友们都有文艺潜能 , 也很注重培养特长爱好 。”姜军说 , 他最爱演奏的萨克斯曲目是《我和我的祖国》 。
“我和我的祖国 , 一刻也不能分割 。”守在这离天最近的地方 , 官兵们知道自己“为谁而守、为何而练” 。在生命禁区练兵备战不是一句空话 , 官兵将练兵备战落实落细 , 恶劣的自然环境成为砥砺胜战本领的天然磨刀石 。
高海拔对体能要求极高 , 他们冲山头训练体能、磨练耐力;夜间大风低温 , 他们采取每周夜训、拉动演练方式 , 锤炼极限条件下实战能力;高原条件对装备适应性要求高 , 他们就将所有装备多打几遍实弹、多练几回实操 , 检验装备在高原的实际性能 。
推荐阅读
- 【机关】缘何?成了战友口中“舒服又高端”的文印员,却让我“忧喜两重天”
- 『高寒山地』聚焦新装备功能集成,西藏军区某旅高寒山地演练创新训练方法
- 「」江西省军区采取“五个一”方式强化官兵国家安全意识
- 「边防线」在没有界碑的边防线上,这群人就是界碑
- #手榴弹#西藏军区某炮兵旅挑战恶劣环境锤炼官兵打赢硬功
- 「边防官兵」西藏:边防官兵的雪山巡逻路
- 『二战』德军士兵被埋地下六年,战友纷纷绝望自杀,二战结束六年才被救出
- 『特种兵』美军就那么"人道"?海豹六队抛下战友逃走,导致战友被围攻致死
- 『』文职博士后张章:12年后,他终于和战友并肩上战场
- 『』水冲厕所、阳光温棚……西藏官兵再也不愁这六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