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给内“高中”小老弟的信

一个大学生给内“高中”小老弟的信
“人生而无知 , 却并不愚蠢 , 是教育使人愚蠢 。 ”——罗素
一个大学生给内“高中”小老弟的信。一个大学生给内“高中”小老弟的信

这孩子显然并不了解鲁迅 , 更不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 。 他以为鲁迅的呐喊之所以有意义 , 前提是因为鲁迅所处的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鲁迅在当时的政府中任教育部佥事一职 , 相当于正处级 。 一个朝廷命官坚持针砭时弊 , 既未被道歉 , 更未被训诫...其暗度可见一斑 。以一位16岁孩子的格局、眼界与姿势水平 , 不理解鲁迅很正常 , 把祖国理解为衙门 , 也很常见;但无知之人 , 却总以为自己无所不知——这正是世间最为可悲的 。鲁迅之所以伟大 , 并不在于任何特定的时代 , 而在于鲁迅的精神 。鲁迅是什么精神?是直言进谏的精神 , 是伟大的爱国情怀 。两千多年前 , 孔子的嫡孙、孟子的老师———子思 , 有一次与鲁穆公的对话:“鲁穆公问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谓忠臣?”子思曰:“恒称其君之恶者 , 可谓忠臣矣 。 ”公不悦 , 揖而退之 。鲁穆公问子思 , 怎样的人算忠臣?子思回答说 , 永远拿着放大镜给君主您挑错的人 , 那就是忠臣了 。穆公很不高兴 , 把子思打发走之后 , 跟另一位大臣成孙弋说起这件事 。 穆公说 , 我很不能理解子思的话 。 成孙弋一听之下 , 大呼 , 子思说的好哇!“噫 , 善哉 , 言乎!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 , 尝有之矣;恒称其君之恶 , 未之有也 。 夫为其君之故杀其身者 , 效禄爵者也 。 恒称其君之恶者 , 远禄爵者也 。 为义而远禄爵 , 非子思 , 吾恶闻之矣 。 ”成孙弋说 , “为君主身死于前的 , 我见过;永远在给君主挑毛病的 , 我还没见过 。 因为——为君主而死 , 或许是为了高爵厚禄 , 荫于子孙;可是给君主挑毛病的人 , 能升官发财么?他们之所以如此 , 那是为了“大义”啊!为“大义”而远离“爵禄” , 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 。 如果不是子思 , 我永远都听不到这样的至理名言 。 ”注意 , 这是2500年前的古人所讲的话 , 作为今天的高中生 , 小老弟 , 我告诉你 , 以你的姿势水平 , 你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道理 , 高中生不懂 , 也是正常的 。但鲁迅懂 。鲁迅就是那个“恒称其君之恶”的诤臣 。 在鲁迅那个时代 , 作为这样的诤臣当然有风险 , 正因有风险 , 方显鲁迅之伟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 直陈忠言者 , 就是鲁迅的精神 。 自古皆曰“忠言逆耳” , 好听的赞歌怎能算“忠言” 。 所以 , 鲁迅这样“为义而远禄爵”的人这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鲁迅曾撰文说:“我们从古以来 ,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 有拚命硬干的人 , 有为民请命的人 ,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正因有这样的人在 , 所以 , 中国人并未“失去自信力” , 也永远不会“失去自信力” 。 任何一个时代 , 都需要这样的人 。看到了么 , 在鲁迅眼中 , 方方这样的人才是“中国的脊梁” , 却被一个高中生污之为“狼心狗肺”...试问 , 是谁玷污了这个时代?是方方 , 还是小老弟您呢?作协主席 , 作为祖国之“臣” , 冒险进忠言 , 才是她的职责之所在;唯有“逆耳”之忠言才对祖国——这位“母亲”有所助益 。尽说漂亮话的 , 古代也不是没有 , 易牙、竖刁之辈是也 。 这两位都是齐桓公的近臣 , 易牙为讨好桓公 , 将自己的儿子烹了 , 给桓公吃;竖刁就更有意思了 , 为向齐桓公表忠心 , 自阉其身进宫做了宦官 , 这两位都特别善于阿谀逢迎 。 “逢君之恶” , 历来是奸佞的标配 。仗义直言、“为义而远禄爵”这才是“爱国” , 鲁迅如是 , 方方亦如是 。无知之辈懂哪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国 。一个16岁的孩子不懂这些道理 , 很正常 , 你还小 , 我相信 , 等你长大了、有了真才实学之后 , 你会懂的 。 不过 , 那些给他点赞叫好的成年人 , 就不觉得脸红么...​一个大学生给内“高中”小老弟的信

一个大学生给内“高中”小老弟的信。余誓以至诚 , 效忠于自由与正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