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有一种逼出来的优秀叫日本!( 二 )
表2 :2016全球IGBT供应链市场份额企业排名客户结构从TO C到TO B作为终端消费者 , 我们看到的日本产品越来越少 。 日本企业确实“退居二线” , 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了 , 因为你必须得把产品拆开 , 才能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 。 在细分的科技领域通过To B的业务不断壮大 , 取得细分领域里不可替代地位 , 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霸主 。 这是日企的另一条隐秘转型路径 。例如曾经的松下电器 , 如今是松下电池;曾经的富士胶卷 , 如今是富士化工;曾经的东芝音响 , 如今是东芝核电 。 类似的例子 , 不一而足 。【案例】索尼的模块化战略日本企业曾经红极一时的许多产品 , 如今都给人以渐行渐远的感觉 。 有人给索尼的标签是“一个风烛残年的没落贵族” , 因为曾经 , 索尼产品无处不在 , Walkman当年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丝毫不输现在的iPhone新品 。 然而 , 现在这些产品却踪迹难寻 。 有人会问 , 那些年风靡万千粉丝的索尼倒闭了吗?答案是:非但没有 , 反而活的更好了 。 2017财年索尼销售额达8.5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950亿元) , 同比增长12.4%;营业利润734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26亿元) , 同比增长154.5% , 创历史新高 。索尼顺应电子产业链专业化分工的大趋势 , 借助自身在镜头成像方面的优势 , 实施模块化战略 , 并一举获得成功 。 索尼由此完成了从To C端转向了To B端的身份转变 , 在CMOS图像传感器领域大展宏图 。 索尼从全球市场份额仅7%的“小将” , 成长为市场占有率49.9%的行业第一[9] , 不到8年时间 , 市场占有率是排名紧随其后的三星的1.5倍之多 。
图1:2018年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规模占有率近年来 , CMOS在汽车电子、安防、医疗科研、玩具、工业系统、手机行业应用领域快速增长 , 各方对CMOS市场的前景预测持续看好 , 而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在2018年的市场规模高达155亿美元[10] 。 此外 , 全球范围内 , 每辆汽车的摄像头数量不断增加 , 手机镜头需求也不断扩大 , CMOS图像传感器业务正处于黄金时代 。 这对已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龙头企业的索尼来说 , 就是其模块化战略成功落地的标志 。除了松下、东芝和索尼这些如雷贯耳的日企 , 还有一些“隐形冠军”像暗夜精灵般闪耀 。 例如松浦器械 , 是法拉利、布加迪威龙等高端汽车的御用机床;冈野工业 , 只有6个员工 , 但拥有全球第一的冲压技术 , 能制造出世界最细的无痛针尖;发那科 , 被称为“机器人界的微软” , 产品占全球市场约一半份额 , 净利率高达25%[11] 。 很多退出电机半导体行业的日本企业 , 和索尼一样——从电脑、手机、白色家电等传统领先行业转向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新产业的研发和传统行业的电子供应商 。 他们走向产业链的上游 , 掌握了技术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和产业链更大的掌控力 , 为未来投资 。这样的名字还可列举许多 , 包括山崎马扎克、中岛田铁工所、五藤光学、SATAKE等等 。 有人说 , 世界上大多数门类的高科技精密制造 , 背后都有日本供应商的影子 。 这成为了日本在当前环境的最佳选择 , 既不会让人“嫉妒” , 自己也能活得比较“滋润” 。这种低调的TO B转型 , 一方面倒逼出更加精深的技术能力和附加值 , 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消费者、市场端瞬息万变的风险 , 集中精力放在更加核心和可控的方面 , 从而以相对稳定的内在能力穿越周期 。全球化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日本企业向供应商转型 , 建立合作伙伴式的全球化关系 , 让他们融入进了世界贸易的血脉中 , 成为全球化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供应商 。 以某家美国半导体公司为例 , 其芯片的生产所需的最主要的原材料硅晶圆就是由日本生产、送往美国进行处理的 , 且在所有硅晶圆的出口占比中 , 日本高达一半 , 占有绝对主导地位[12] 。日本企业的全球化 , 不仅仅是产品市场的全球化 , 还是资源配置方式全方位的全球化 。 日本企业通过产业布局、生产要素布局与研发中心布局三个重要举措进行海外全球化产业链布局[13]:海外产业布局保留了日本对“磨合型”产品的一体化优势 , 将“组装型”产品移至发展中国家 , 缓解了全球模块化浪潮对“精益生产”的冲击;海外生产要素布局是在科技研发的驱动下 , 从“微笑曲线”的低点——产品组装和生产环节走向了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 , 即核心零部件及技术研发领域 。 这些与核心优势密切相关的环节保留在国内母工厂里 , 其他的底端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
图2:微笑曲线海外研发中心的布局主要通过设立海外实验室 , 获取技术溢出 。 在全产业链条研发中 , 基础研究是日本相比其他发达国家相对薄弱的环节 , 海外研发布局让日本企业充分利用当地先进科研能力和技术 , 既能够直接优化海外制造 , 也能反向弥补日本在基础研发环节上的相对薄弱的劣势 。另外 , 日本企业也通过施行海外本土化 , 加速核心供应商的形成之路 。 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日本小松工程机械 , 2018年在日本市场以外的营收占比高达85% 。 小松利用当地市场、资源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 从而加固自己核心级的供应商的地位 。 例如在中国市场 , 小松在建设销售代理网络时 , 在中国的每个省份都会选择一家土生土长的本地企业作为代理商[15] 。 此外 , 小松还在在各个国家建立生产基地 , 有效地分散部分由国家内部市场波动而引起的风险 。
推荐阅读
- Lemon赵少@中国第二小的城市,人均GDP亚洲第一,旅游人数20年翻5倍!
- 【红星新闻】救出来了!四川自贡一工地突然垮塌致一人被困 紧急救援8小时
- 「贵阳晚报」那个撞车后“人间蒸发”的贵州小伙,有人在找你,毛毛汗都急出来了……
- 骑手■指挥交通的外卖小哥找到了!你挺身而出,我们出来挺你!外卖小哥指挥交通,深圳交警全网搜寻!饿了么:你守护消费者,我守护你和员工共赢才
- [毛女士]“抢劫,把钱拿出来。”|深夜,中山一女子回家途中突然被箍颈…
- 『光明网』警惕!这只小虫子又出来活动了,市民去野外游玩最好穿长衣长裤
- 『云南法制报』有一种安全感叫“交警在身边”
- #万先生#宝马冲进斗门鱼塘!老司机瞬间按了车上这个按钮逃出来!
- 周女士@女子从养发馆出来后变“秃头”!店家这么回应
- 徐荣@武汉发热门诊青年护士感人自述:我应该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