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冬天的八张面孔
封面 | 武汉冬天的八张面孔原创:财新网
职业操守、服务精神、建设意志和对生的希望 , 将这座城市重新拉回人世文|财新采访人员 萧辉 包志明 高昱 (发自武汉)图|财新采访人员 丁刚2020年初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公共卫生灾难 , 将曾经的繁华壮阔笼罩于巨大的阴影之中 。在武汉前线的一个多月 , 财新采访人员进行了上百次采访 , 遇见了这座正经受磨难的城市中各种各样的人 , 倾听他们的恐惧与牺牲 , 坚守与放弃 , 并选取了其中八个人 , 记录下他们的故事 。 他们之中 , 有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康复后回归岗位的护士 , 有创下跑单全国纪录的外卖骑手 , 有完成不可能任务的建筑公司项目经理 , 也有清扫隔离病房的保洁员、逆行的科学家、建言献策的大学教授、忠于职守的警察 , 以及坚持诞下生命的新冠孕妇 。 在曾经颠沛流离的日夜 , 在几度生死抉择的关口 , 是他们的职业操守、服务精神、建设意志和对生的希望 , 将这座城市重新拉回人世 。喻发胜: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 建言紧急隔离方案吴俊叶:武汉市第三医院护士 , 新冠肺炎患者 , 愈后即履职郭征利:武汉市硚口区新安派出所所长 , 入户摸排 , 转运病人王兴园:武汉建工集团公司项目经理 , 建设火神山医院马洪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保洁员 , 保洁新冠肺炎病区汪建:华大集团董事长 , 扩容核酸检测产能李珊珊:新冠产妇 , 母女平安何文文:送餐员 , 美团全国单日跑单最高纪录创造者事态升级之快2019年12月30日中午 ,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发胜与当地一位卫健系统的朋友一起吃饭 , 席间聊起国家应急管理部成立后的应急体制改革 。 喻发胜是湖北省和武汉市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也是华中师范大学大数据传播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他对那位朋友说 , 自己准备写一篇调研报告呈送中央决策机关 , “现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在于国家顶层缺乏一个常设机构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全面综合管理 , 遇大事只能组织一个临时的联防联控机制 , 缺乏制度性的长效机制” 。第二天上午10点多 , 有人给喻发胜转来武汉市卫健委一份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的内部通报 。 喻发胜立即打电话给头天一起吃饭的朋友 , 询问那份文件是真的吗?对方回答是真的 。2020年1月初 , 喻发胜去外地出差 , 到武汉天河机场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了三个口罩 , 70多元 。 “当时我是极少数戴口罩的人 。 ”1月15日 , 喻发胜从外地返回武汉 , 武汉市民都沉浸在快过年的氛围中 , 公共场合挤满了人 , 依然很少有人戴口罩 。喻发胜一度也觉得自己多虑 , 事后证明 , 没有 。1月3日 , 黄鹤楼脚下的武汉市第三医院本院(首义院区)出现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 医院很快就上报并建立发热隔离病房 。 1月11日 , 三医院首义院区和光谷院区分别建立隔离病区 。 三医院的护士吴俊叶听急诊科的同事说 , 发热病人越来越多 , 从一天几个人变成几十人、上百人 , 呼吸科原本只有一个病区 , 后来增加到了两个、三个、四个 。 她所在的耳鼻喉科也逐步进入“战备”状态 , 但由于不是一线科室 , 吴俊叶和同事们都没有穿上防护服 , 只有一件简单的隔离衣和普通医用口罩 。“大家起初都没有太在意 , 官方一直在说没有发现明显人传人现象 , 也没有发现医务人员感染 。 ”吴俊叶出于职业的敏感 , 让家人退掉了除夕的年夜饭 。 “我爱人因为也在医院上班 , 支持我的意见 , 但双方父母和亲戚其实都不太理解我们 , 我说 , 不管这个病严不严重 , 饭可以以后吃 。 ”吴俊叶今年要满30岁了 , 她有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爱人是同院的医生 , 有一个懂事的5岁女儿 。 2020年的春节对吴俊叶一家有着特殊的含义 , 爱人经过两年的海外学习 , 终于回到了武汉 , 结束了两地分居的他们想趁这个春节带女儿去上海迪士尼玩 。机票和酒店都订好了 , 行李也收拾妥当 , 吴俊叶却在1月22日接到了医院全员取消春节休假的通知 。 上海迪士尼去不成了 , 吴俊叶来不及细想这些 , 立刻买好了消毒水、口罩给长辈们送去 , 嘱咐他们多注意通风 , 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事态升级之快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 1月23日武汉市宣布“交通封城” 。 “我们早上一起来从新闻上看到这个消息 , 当时我整个状态都是蒙的 。 ”吴俊叶说 , 她和丈夫马上做了一个无比艰难的决定:送女儿去父母家 。 “这对我来说真的很艰难 , 我女儿以前从没有和我分开超过三天 , 我非常舍不得她 。 但没有办法 , 我和我爱人都是医护人员 , 感染的几率很大 。 我们要保护女儿 , 保护我们的家庭 , 只能牺牲亲情 。 ”武汉建工集团公司项目经理王兴园一家去马来西亚度假的计划也在1月22日戛然而止 。 这一天原本是王兴园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 他在中午前就把工作都处理完了 , 满心欢喜等着下班就可以放假过节了 。下午3点多 , 领导通知王兴园到会议室参加一个紧急会议 。 王兴园得知 , 要对武汉市第四医院7-21楼共15层进行隔离病房改造 , 时间无比紧迫——36小时内完成 。“当时都惊呆了 , 时间紧不说 , 临近春节 , 人员和物料筹备都是问题 。 ”公司领导马上就带着王兴园等人赶往汉正街上的四医院勘察场地 。 眼前的场景让王兴园头皮发麻——病人将四医院的门诊大厅挤满 , 排队足有百米长 , 一直蜿蜒到外面的马路上 。 他并不知道 , 这一天 , 武汉市卫健委已经宣布四医院等七家医院被征收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 。大家都怕的时候 , 我们不上谁上?从1月20日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电视上正式揭开武汉新冠肺炎已经人际传播的盖子 , 到1月23日凌晨2点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交通封城”的第一号通告 , 慌乱随着疫情如原上烈火侵略8000平方公里的武汉三镇 , 900万武汉人的命运像草一样动摇 。27岁的南水北调移民马洪全自2016年来武汉打工 , 做过健身房和金融理财产品的推销员 。 1月20日 , 马洪全供职的金融公司放假 , 他到武汉地铁公司找了一份临时工 , 在江汉站做安检员 。 他清楚地记得1月23日上午8、9点 , 地铁站突然挤满了人 , 很多人提着行李赶火车 , 或者拿着CT袋子去医院 , 还有很多爹爹婆婆拿着大型购物袋赶往超市囤东西 。 人们行色匆匆 , 地铁里嗡嗡响的都是在讨论“封城”、肺炎 。送走最后一班地铁 , 做了三天安检员的马洪全步行一个多小时回到家 。 他住处的对面就是长江航运总医院 , 透过窗户 , 他看到了王兴园一天前就见过的一幕——看病的人乌泱泱地排上了街面 。没有人能比警察更知道这样的场景意味着什么 。 武汉市硚口区新安派出所所长郭征利的辖区就在江汉地铁站和四医院旁边的汉正街 , 这条国内最为著名的商业街人流量一天能达到10万人次 。 与武汉大多数市民一样 , 53岁的老警察郭征利对新冠疫情的所有了解 , 都始于1月20日钟南山院士的电视采访 。 1月21日上午 , 郭征利和全市250个派出所所长一起到市局开年终总结大会 , 会议有400多人参加 , 郭征利注意到 , 并没有什么人戴口罩 。1月23日凌晨3点 , 郭征利在睡梦中被分局值班室的紧急电话吵醒 , 才得知武汉1月23日上午10点要“封城”的消息 , 分局命令他组织警力参与天河机场封控 。 武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封城” , 郭征利感觉到事情严重了 , 他凌晨4点赶到单位 , 通知所里全部43名民警、20名辅警到岗 。 早上6点半 , 他的搭档、派出所教导员吕刚带着15名民警赶往天河机场参与封控行动 , 郭征利带着余下民警上街道、社区巡逻 , 维持治安 。 所里一位24岁的女警察家在外地 , 本来已经调休 , 准备1月23日回老家过年 , 早上8点车已经开到出城的高速路口 , 被电话召回参与值班 。郭征利回忆 , 1月23日至1月29日“封城”的第一周 , 大家对新冠疫情所知甚少 , 民众焦虑 , 警察也焦虑 。 “封城”的第一天 , 不少人想离开武汉 , 当时高速公路路口还没有完全封闭 , 数十名汉正街的外地商户一窝蜂挤到派出所 , 要求警察开离汉证明 。 “我们从来没有开过这种证明 , 不知道怎么弄 。 ”有不满的居民和民警扯皮起来 。 郭征利只能尽力安抚 , “你看 , 我们都全部在岗 , 跟大家一起共渡难关 。 ”在第一个星期 , 派出所民警接到的指令就是协助街道和社区干部了解辖区内居民的情况 。 由于地处商贾云集的汉正街 , 周围居民楼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外地客商租住 , 他们需要了解有多少本地常住人口 , 有多少滞留在汉的外地人 , 有没有出现发热情况 , 等等 。最让郭征利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 1月25日 , 大年初一 , 一名51岁的社区民警出现发烧咳嗽 。 这名民警自“封城”后就和社区干部一起上门入户摸排居民发热的情况 , 1月27日 , 医院检查CT显示肺部感染 。 此时的医院一床难求 , 郭征利急了 , 每天不停打电话 , 向街道、向分局、市局反映民警工作中感染住不上院的情况 , 得到的答复也只能是先等着 。派出所党支部商量 , 取消了每天的单位办公 , 民警们依然如常到社区排查 , 但郭征利明显感觉到所里气氛有点恐慌 , 士气有点消沉 。 “那是最难熬的几天 , 我们心里也没有底 , 只能要求大家守在岗位上 。 ”自1月23日市内公共交通暂停后 , 1月26日 , 武汉中心城区又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 , 发热的居民没有车去医院看病 , 120急救车要排到几天之后 , 这成了当时武汉市民反映最大的问题之一 。 1月28日 , 郭征利接到上级指令 , 1月29日起 , 派出所派出两台警车参与运送发热病人 。郭征利清点了所里库存的物资 , 700个普通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 一斤84粉末 , 两瓶95%纯度的酒精 , 五套防护服 , 没有N95 , 也没有护目镜 。 郭征利很焦虑 , 五套防护服 , 四名转运民警一天就消耗完了 , 第二天怎么办?1月28日晚上 , 派出所党支部成员在微信群里商量怎么把95%的酒精兑成可以使用的75%医用酒精 。 大家讨论了大半个小时 , 每个人都计算了一遍 , 最后达成共识 , 先往瓶子里倒10厘米的酒精 , 然后再加水到13厘米 。 “封城时完全没有准备 , 物资真的是紧缺 。 ”好在1月29日上午 , 分局又下发了一批防护物资——十套防护服、四瓶75%医用酒精和两瓶84消毒液 。谁去开警车运送发热病人?工作群沉默了一小会儿 。 大家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 , 派出所那位感染的民警还在留观室没有床位 , 阴影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郭征利点了四名民警 , 没有人拒绝 。 1月29日 , 四名民警往医院运了六名发热病人 。 回到派出所 , 参与运送的民警脱防护服时 , 手在发抖 。 同事们对他们从头到脚进行消杀 , 用的是头天晚上大家自己动手兑水的酒精 。“你说怕不怕?肯定怕 。 ”郭征利对财新采访人员挺了挺腰板 , 说:“但是大家都怕的时候 , 警察不上谁上?”吴俊叶也在恐慌中站了出来 。 她所在的三医院耳鼻喉科一位病人突然术后发烧 , 诊断为新冠高度疑似病人 。 为了避免更多医护人员接触 , 这位病人被安排进了一个单独的病房 , 需要一位护士全程陪护 。 当时并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 , 同事们不免犹豫 , 吴俊叶主动报了名 。 “我知道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 但看着科里其他的年轻护士 , 我不忍心她们冒这么大的风险 , 我自己经验比较丰富 , 又是小组护士长 , 只能我顶上去 。 ”吴俊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给自己增加防护 , 她戴了几层口罩和手套 , 没有护目镜就戴上一个简单的面屏 , 没有防护服就拿手术隔离衣当防护服用 。病患当时发烧已达39度多 , 很痛苦 , 吴俊叶常在旁边安慰他不要多想 。 “我自己内心当时也是很害怕的 , 怕被传染 , 但我不能让病人看出我的恐惧 , 我要给他信心 。 ”让吴俊叶欣慰的是 , 病人的发热逐渐好转 , 后来核酸检测确诊为阳性 , 病人被转至隔离病房 。但吴俊叶自己“中招”了 。 病人转走的当天 , 吴俊叶在院方安排下做了CT , 结果显示肺部有白色磨玻璃影 , 高度疑似新冠感染 。 几天后 , 核酸检测结果也出来了 , 是阳性 。“我一下子难以相信 , 反复确认后 , 他们很确定地和我说 , 你是阳性 , 要尽快住院治疗 。 当时很害怕 , 我只能不断说服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 ”吴俊叶没敢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家人 , 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哭 。 “其实我当时并没太顾虑这个病本身 , 我只是想自己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见不到女儿了 , 她怎么办?想到这我就哭起来了 。 ”擦干眼泪后 , 吴俊叶把这个消息先和丈夫说了 。 没想到他出奇的平静 。 “结婚六年了 , 他一直都很支持我 , 知道我感染后 , 他就和我说 , 不要害怕 , 圆圆和爸妈他都会照顾好的 。 他用他的专业给我分析 , 新冠是自限性疾病 , 只要心态积极乐观 , 免疫力上来了 , 这个疾病就会恢复得很快 , 所以我什么都不用去想 , 只要负责吃好睡好就可以了 。 ”吴俊叶说 , 正是丈夫的支持 , 让她挺过了刚开始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 。女儿也成为了让她坚强的支柱 。 2月2日 , 吴俊叶住进了三医院光谷院区的隔离病房 。 “我住院治病的那段时间 , 每天都会和女儿视频 。 她一开始总是反复问我 , 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还要多少天回来啊?妈妈不会不要我了吧?”吴俊叶跟女儿说:“外面现在有病毒怪兽 , 你看到外面的那些叔叔阿姨都是白衣战士 , 他们都在打怪兽 , 等妈妈病好了 , 妈妈也要去当白衣战士 , 你觉得厉不厉害?”“圆圆很懂事 , 她说那妈妈快去穿战衣 , 你们要把外面的病毒怪兽都打败 , 我就可以在外面玩了 , 可以去迪士尼玩了 。 ”说到女儿 , 吴俊叶两次哽咽 。
推荐阅读
- 『武汉』武汉战疫日记丨抗疫中最难忘的床号——火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一病区38床
- 【中国新闻网】武汉复工体检热 检查结果当天可查
- 「武汉市」关于武汉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确诊病例死亡数订正情况的通报
- [武汉临空港]渍水了怎么办!汛期之前“练”起来!
- 「房山组工」驰援武汉的长阳“逆行英雄”,欢迎回家!
- 「武汉」海报丨春风拂武汉 童趣醉春天
- 「武汉商超」武汉商超防控一刻不松懈
- 【旅客】武汉海关:如实申报可有效切断传播链
- 武汉:武汉“解封”一周无一例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
- 武汉■武汉投放5亿元消费券活跃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