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队■24小时连轴转43天,“检验特战队”检测核酸标本1.5万余份

每天全副武装 , 在微观世界里与病毒交手 , 搜寻、侦察、确认、擒获病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检验科分子生物实验室 , 有一支14名医师组成的特战队。 截至3月6日 , 他们与病毒较量了43天 , 完成1.5万余份病毒核酸样本检测 , 为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实验室就是主战场
3月5日晚上8点 , 实验室内4人一组忙不停歇 , 样本分拣、灭活、提取等一系列工作紧张有序 , 核酸提取仪、核酸扩增仪等各类设备高速运转 。
31岁的主管技师吴唐维博士照例加班 。 2个小时前来了500多个标本 , 正忙的时候 , 不忍心先回去 。 我是检测组的组长 , 多承担一些应该的 。
特战队■24小时连轴转43天,“检验特战队”检测核酸标本1.5万余份
文章图片

北京联盟小编注意到标题:【特战队■24小时连轴转43天,“检验特战队”检测核酸标本1.5万余份】吴唐维所在的检测组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 , 是该院组建的一支检验特战队 。 1月25日 , 紧急改造后 , 实验室正式运行 , 吴唐维临危受命担任检测组组长 。
武汉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卢忠心介绍 , 实验室是主战场,承担来自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和隔离点的标本检测 , 高峰时期一天要检测900多份核酸样本 。 早一分钟发报告 , 就早一分钟诊断 , 早一分钟治疗 , 这关系到生命安全 。
12名党员当先锋
检验组的组员最初由科室6名干将组成 , 一天两班倒 , 24小时连轴转 。 随着检测量剧增 , 小组陆续增员至14人 , 清一色的80后、90后 , 年龄最大的40岁 , 最小的28岁 , 其中党员就有12名 。
令卢忠心感动的是 , 科室的检测团队虽然年轻 , 却召之即来 , 来之能战 。 每位队员 , 特别是党员冲锋在前 , 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病毒正面交锋 。 连续坚守了一个多月 , 从没有人叫苦叫累 , 也没有人打退堂鼓 。
作为检测组组长 , 也是党员 , 吴唐维经常一连工作十几个小时 , 并随时待命:能在这个关键时刻尽自己一份力 , 这是医者的本分 , 也是荣耀 。每次和远在江苏海安市的家人视频时 , 吴唐维都反复安抚 , 让家人放宽心 。 3岁的女儿年前就送回老家由父母照看 , 已有2个多月没有见面了 。
38岁的党员张驰是组里公认的劳模 , 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进到实验室里 , 能待上七八个小时不上厕所 。 张弛说 , 其实刚开始很不适应 , 呆一会就觉得憋闷、头晕 , 时间久了 , 大家相互鼓励 , 也能得心应手了 。
36岁的党员熊阿莉是组里的多面手 , 工作之余 , 还兼职当起了理发师 , 利用休息时间帮忙义务理发 。
特战队■24小时连轴转43天,“检验特战队”检测核酸标本1.5万余份
文章图片

当天标本当天完成
穿着防护衣、隔离衣、戴上口罩、护目镜、面罩、三层手套、套上脚套等 , 这是进入实验室之前的标准动作 。 穿好一般需要半小时左右 , 独立完成比较难 , 大家会互相帮助 。 被层层包裹后 , 动作都会慢下来 , 连侧个身弯个腰都不方便 , 吴唐维介绍 。 为了加快检测速度 , 大家通常七八个小时不会吃饭、喝水 。
病毒样本送到实验室后 , 需要经过6个步骤完成检测 。 先要在生物安全柜里分拣病例样本 , 对装有标本的密封袋喷洒消毒 , 随后再灭活、编号……到出报告 , 整个过程要持续6个小时 , 吴唐维介绍 。
虽然接触的不是感染的患者 , 但直接接触有传染性的标本 , 每一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气溶胶 。 吴唐维说 , 刚开始也害怕 , 但相信科学规范的操作、专业的防护能够尽量避免风险 。
当天的标本 , 不管晚上到多晚 , 我们都全部完成 , 不让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 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 对病人的每一份标本负责 , 慎重审核每一份报告 , 这是职责 , 该团队多位队员表示 。
(湖北日报全媒采访人员 余瑾毅 通讯员 马遥遥 李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