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发:我觉得我是气溶胶传播感染的( 二 )
▲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 联合考察组由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与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担任组长 。 图据央视新闻
▲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 。 联合考察组由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与中国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担任组长 。 图据央视新闻 。
关于感染者儿童、无症状者传染性弱红星新闻:报告中也提到 , 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尚不明确 , 但相对比较罕见 , 不是传播主要驱动因素 。王广发:因为我自己发病前后也接触了不少人 , 发病前没有做任何防护 , 发病后戴了口罩 。 患病后我非常关心和我有关接触的人 , 现在据我了解到的情况 , 没有传染给其他人 。 目前也有报告说潜伏期病人也有传染性 , 但传染性可能不会像有明显症状的人那么强 。红星新闻:另外 , 报告中提到 , 18岁以下人群占比相对较低 , 只有2.4% 。 并且没有发现儿童传染成人的情况 。 报告还提到 , 儿童病例多是通过追踪成人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时候发现 。 是否能证明儿童患病者症状不明显 , 发病几率低 , 传染性低?王广发:在疫情最初的时候 , 大家发现几乎没有儿童病例 , 曾经也有看法“儿童不易感” 。 现在来看 , 这主要是因为 , 初期病例主要和流动人口有关系 , 特别是到与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有关系 。 儿童因为很少去华南海鲜市场这样的地方 。 所以最初的时候 , 没有看到儿童病例 。 当社会上病人增多 , 儿童暴露的机会增多后 , 儿童病例还是出现了一些 , 目前看来这个病是人人易感 。但现在观察到的情况是儿童相对较轻 。 我认为其实只要排毒 , 成人也可能被儿童感染 。 但现在怎么解释(未发现儿童感染成人)还需要一些科学研究来得出结论 。 另外儿童病情较轻 , 可能与儿童的生理结构、机体的功能状态、免疫状态等有一些关系 。 还需要科学研究来回答 。关于密切接触者初期管理密切接触者非常重要红星新闻:在报告中我注意到 , 各地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人数相差很大 。 密切接触者确认感染率也相差很大 。 是否与各地密切接触者管理的执行标准不一致有关系?(采访人员注:报告提到 , 截止2月17日深圳2842名已确认的密切接触者 , 已追踪到2842人 , 其中2240人结束医学观察 。 88人被确认感染新冠病毒 , 感染率为2.8% 。 四川省25493名已确认密切接触者 , 已追踪到25347人 , 其中23178人结束了医学观察 。 密切接触者中0.9%人后来被确认感染 。 截止2月20日 , 在广东省9939名已确认的密切接触者中 , 已追踪到9939人 , 其中7765人结束医学观察 。 密切接触者中 , 479人 , 4.8%后来被确认感染 。 )王广发:标准现在基本上是各地公认的 , 国家疾控中心有一个密接的标准 。 这种差别可能和接触强度有关系 。 有的人与患者呆了一个小时 , 有人与患者呆了几天 , 接触强度就不同 。 另外还与人群差异 , 暴露方式 , 密切接触的程度 , 以及病人病情都有关系 。红星新闻:报告提到 , 第一阶段 , 1月10日中国分享了全基因组序列 , 制定下发诊疗、监测、流调 , 密切接触者管理 , 还有实验室检测方案 。 那么从时间上来看 , 最早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王广发:我是第二批去武汉的专家 , 实际上第一批去的专家去了后 , 当地已经做这件事儿 。 实际上疫情初期管理密切接触者非常重要 。红星新闻:在报告中提到 , 武汉有超过1800个流行病学调查小组 , 每组至少5人 , 每天对成千上万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 。 据您考察了解 , 这些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如何工作?密切接触者管理情况怎样?王广发:我们在和武汉当地专家交流时获悉 , 他们大量的流调人员和医疗人员一样 , 都是从外地支援 。 他们做的工作就是发现确诊一个病例后 , 他们要去调查他的密切接触者、生活环境 , 把密接者隔离起来进行观察 , 对其居住的环境进行消毒 。 更重要的是 , 他们要对病例溯源 , 就是了解患者是怎么感染的?在他得病之前他接触了谁?是被什么人感染的?有可能通过追溯病情接触了谁 , 可能又找着新的病例 。流行病学的调查 , 实际上在感染病的防控当中是非常重要 , 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 另外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 , 可能对它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及传播强度有一个初步了解 。关于气溶胶传播“我觉得我是气溶胶传播感染的”王广发:我觉得我是气溶胶传播感染的。
▲王广发病愈走出医院 图据新京报
红星新闻:报告中对新冠肺炎传播途径提到 , 无防护下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 , 在感染和被感染者之间发生传播 。 不认为空气传播是主要方式 。 但在医疗机构中或可能存在因医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而发生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 如何理解?王广发:现在我把我患病的过程的拼图基本拼接完毕 , 我觉得我是气溶胶的传播感染的 。 气溶胶的传播就是病毒颗粒可能粘在一些粉尘上 , 或者很细微的液体滴上 , 然后悬浮在空气当中 。 它不像飞沫比较大 , 很快就掉下来了 , 落到物体的表面 。 要不就地面 , 要不然就家具衣服这些表面 , 这样的传染性表现为近距离传播 。气溶胶传播 , 病毒悬浮在空气中 , 可以维持时间比较长 , 而且可以通过气溶胶远程输送 。 比如通过空调系统 , 中央空调有回风 , 从一间屋子到另一间屋子 , 可以引起远距离传播 。 虽说不常见 , 可以说很少 , 但是我认为是有的 。 游轮上的通风 , 空间密闭情况怎么样 , 我不清楚 。 如果是在特别密闭的空间里有病人 , 其他人即使戴着口罩 , 可能也不一定幸免 。关于病毒传播系数若传染系数小于1就会逐渐被控制红星新闻:报告提到病毒的传播系数是2—2.5 。 这个系数有没有变化 , 与什么有关系?王广发:你说的是基础传播系数 , 就是在没有防护下一个人传播给几个人 。 2和2.5反映了比较强的传染性 。 但是这个数据是无防护情况下的 , 来源于早期数据 。 这与早期防护不到位、还有意识不到位有关系 。 如果加了防护一个病人就不会传染这么多人 。 经过有效防护 , 这时我们称为有效传播传染系数 , 如果小于1 , 传染就会逐渐被控制住 。红星新闻:报告提到 , 医疗机构、监狱这类特殊场所不是疫情扩散主要驱动力 。 但3月1日 , 武汉通报监狱系统806人确诊 。王广发:相对于约8万例病例 , 在医院、监狱这种环境中传播造成感染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 他们不是社会流动人口 , 加强防护以后很少感染 。 与SARS相比 , 医院没有成为传染源 , 反映了这次医疗机构的防控意识还是比较强 。这次疫情初期的一些医务人员感染 , 后来通过疾控系统分析 , 主要是因为当时病人突然增多 , 防控隔离不到位 , 病人隔离也不到位 。 病人集聚在急诊室、发热门诊 , 加上疫情一些时期防护物品缺乏造成 。 其他非呼吸、传染科等科室防控意识就不是太强 , 这引起了在其他科室传播 。现在来看 , 监狱其实相对比较容易控制 , 因为它与外界交流少 。 只要把与外界交流的狱警、其他工作人员和新来犯人控制住 , 这个群体相对容易管理 。关于回顾性检测检测显示:1月以前没有大规模爆发红星新闻:报告中还提到 , 联合考察组系统询问了中国常规呼吸道疾病监测系统中针对新冠肺炎进行监测的情况 , 包括对流感样病例(ILI)和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监测样本进行RT-PCR监测 。 现在回溯2019年11月到2020年1月的流感和SARI的样本进行检测 , 有何意义?王广发:因为我国与许多国家都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 因为要预测流感的流行 , 监测流感病例是否增加 , 流感流行的类型以及流感病毒是否变异 , 所以建立这套系统 , 提出预警 , 指导防控 。 这套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 它会定期收集哨点医院一定量的样本 。现在回头去做这些早期样本中的新冠检测 , 是一个回顾性的诊断 。 现在我们发现最早的新冠病例是在2019年12月 , 那么回顾性诊断就要提得更早 , 检测12月以前当时是不是就已经有病人误诊或漏诊?或者是不是当时疫情就已经流行得很严重 , 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的流行强度是什么?但这和哨点医院的数量 , 每个哨点医院的采样情况都有关系 。 目前我们掌握的武汉的情况 , 这个问题不突出 。 至少在疫情发现之前没有广泛在社会上流传开 。(采访人员注:报告提到 , 武汉对2019年11月和12月以及2020年1月前两周的ILI标本进行新冠肺炎检测后发现 , 2019年的样本未见阳性结果 , 1月第一周有1个成人标本呈阳性 , 1月第二周有3个成人标本呈阳性 。 所有儿童标本均为阴性 , 有些为流感阳性 。 在广州 , 1月1日至14日期间 , 15000多例ILI或SARS标本中 , 只有一例新冠病毒检测阳性 。 在北京一家医院 , 从2019年1月28日至2020年2月13日收集的1910份标本中没有发现一例阳性 。 在深圳的一家医院 , 40例ILI样本中业务新冠病毒检测阳性 。 )关于检测标准变化前期试剂盒不够 , 强调流行病学史 , 常常漏检红星新闻:报告提到 , “根据早期的病例定义 , 进行实验室检测的疑似病例需要与湖北或者其他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 。 然而 , 最近实行的临床诊疗方案 , 允许临床医生以较低的怀疑指数进行测试 。 ”这是否意味着 , 对疑似病例和病毒检测的标准有所调整?王广发:检测对疾病防控非常重要 。 最早因为病原还不清楚 , 没有检测试剂 , 所以临床诊断的方法是根据临床特点并排除其他肺炎 。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实验室检测考虑是这个病 , 而且不支持是其他的肺炎 , 才考虑是这个病 。 当时还没有名字 , 叫不明原因肺炎 。 而且认识到它白细胞不高 , 淋巴细胞常常偏低 , 所以命名一个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 。 但区分不同的肺炎病人非常重要 。 既能及早展开针对性治疗 , 又能减少对医疗资源的无谓占用 。实际情况是 , 确定实验室检测以后 , 初期的试剂盒跟不上 。 发烧病人来了很长时间才能确诊 , 才能收住 。 这就造成很多病人还在社会上流动 , 增加传染风险 。 或者他们在急诊室、发热门诊集聚 , 给其他就诊的病人也造成感染 。 初期诊断能力不足 , 导致病人不能及时确诊 。明确诊断以后 , 会有助于我们及时对病人进行隔离 。 诊断方法的推广其实是有助于疾病防控的 。但不能把这个标准定得特别高 , 比如说一定强调它有流行病学史 , 一定要强调他到过武汉 , 一定要强调他的肺炎多典型 , 这常常容易造成漏诊 。所以在检测能力有一定的冗余的情况下 , 对有些可疑的病人给他早做检测 , 不要等到他很典型或很重了才做 。 因为流行病学史有可能是不准确 , 病人有遗忘 , 甚至有些病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 不说实话 。 这样才能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关于出院标准标准几乎没有调整 , 两次检测防止假阴性红星新闻:报告中提到 , 现在的出院标准是 , 无发热>3天 , 症状消失 , 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善 , 间隔24小时两次核酸检测为阴性 。 您当时出院也是这个标准吗?这个标准有没有经过调整?王广发:这个标准基本上没有改变过 。 这实际上是根据临床经验来的 , 我觉得这个标准目前来讲还是比较合适的 。 因为肺炎一般三到五天不发烧基本就向痊愈方向发展 。 医学影像在改善 , 虽说没有完全消失 , 但是可能已经没有活的病原的复制 。 这种情况下 , 就认为他已经进入恢复期 。 再加上病原学检测 , 也是阴性 , 就进一步证实了没有病毒复制 , 也不排毒了 。 但任何检测方法都不是100%准确的 , 有一定假阴性率 , 可能与采样有关系 。 所以做两次检测都是阴性 , 错误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 我当时出院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红星新闻:那您现在身体感觉怎么样?王广发:现在恢复很好 , 因为我的肺炎很轻 , 没有明显咳嗽 , 没有呼吸困难 。红星新闻:那您最近还在临床部门吗?王广发:我随考察组再次去了武汉 , 现在回来又要隔离 , 尽管作为治愈患者已经有了抗体 。 但按照规定 , 我还是需要隔离 。关于病理解剖看待病理解剖要一分二 , 结合临床红星新闻:近日发布的新冠患者病理解剖报告您有没有关注?对临床有没有指导作用?王广发:我觉得肯定是有帮助的 , 但是要一分为二看 。 因为这些病例解剖的病人都是去世的病人 。 相对来讲 , 都是重症、危重症患者 , 而且常常是终末期的重症 。他的情况只反映这个疾病终末期的状态 。 疾病终末期的状态有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 就是谁是因谁是果 。 比如病人气道里的黏液 , 它肯定是个果 , 可能也是其他损害的因 。 那么它仅在疾病终末期出现 , 还是在疾病更早期就出现了 , 还是需要思考的 。 另外从临床处理上 , 有了黏液是不是注意痰液的稀化、引流 , 这样就能改善?还是需要临床观察的 。 其实 , 在严重感染 , 然后导致ARDS , 最后导致死亡的病人 , 气道内的黏液并不少见 。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结合临床客观理性看待 , 不要过分解读 。 (红星新闻)
推荐阅读
- 『周某』周某出狱了!但看了这篇报道后,我觉得脸红.....
- #河南商报TB#闻着有酒味,但是觉得自己很清醒,这位快递小哥真的是“醉了”
- 「漫画君」女生哪些行为让人觉得很low?
- [陈满案]陈满这一年:迷恋“互联网创业”,称亲友“不懂”觉得孤独
- 55.4%受访家长觉得自己"临时教师"当得不错
- 两害相权取其轻?越来越觉得不乐观
- 如果你觉得不好
- 我觉得彩票是真的,没那么多阴谋论
- 黑客帝国看过没?谁和我的看法一致?
- 口罩戴久了,觉得自己还好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