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以进口高关税保护中国装备制造业

要对进口的机械装备零部件征收高关税 , 正是为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下 , 给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发展留出它们积累所需要的时间 。以进口高关税保护中国装备制造业2020年2月9日中国当前需要的是 , 对进口的机械装备零部件征收高关税 。 为了说清楚需要这样作的原因 , 先援引一篇介绍基本情况的文章 。 此文在《经济导刊》2015年6月号于杨青、高梁名下的一组文章“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中 , 题目为“链接2”:“中国装备制造业:基础技术是短板” , 文末注:“石勇供稿” 。 摘要如下:“2014年 , 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2万亿元 , 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 , 稳居世界首位 。 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 ”“但超精、超微产品却时时困扰着中国装备制造业 。 ”“当我们把一个个装备拆解开来 , 越往下拆 , 发现的问题就越多 。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 , 机器人的关节用RV减速机 , 90%以上被日本帝人精机公司垄断 。 现在 , 我国高端装备的基础部件 , 特别是运动部件 , 如阀门、伺服电机、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 自己能够生产的大多为静止部件 。 我们在短期内面临着多重矛盾:技术能力难以快速向高端升级 , 资源难以向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流动 , 大量资源集聚到组装、制造等价值链低端环节 , 进而形成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 最终导致我们的装备价格是按机器的重量卖 , 产品利润受到原材料价格的挤压 , 缺乏技术创新的产品议价能力较弱 , 常常受制于人 。 ”“长期以来 , 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植入’性强 , 自主基础研究不足 , 底层技术和配套产业基本技术支撑乏力 , 发展不均衡;通过‘举国之力’实现的重大技术装备的突破多是单机 , 无法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 ”“我国装备制造业一直是‘以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思路 , 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 整机发展起来了 , 但零部件并没有真正被带动起来 。 由于整机厂的强势和游说 , 本世纪初 , 国家把进口‘零部件不免税 , 整机免税’改为‘零部件免税 , 整机不免税’ 。 措施着力点的错位 , 使得我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 产业最薄弱的环节要直面进口产品的冲击 。 当我们今天想再发展关键基础零部件时 , 几乎找不到可以承接国家重点任务的配套企业 。 ”“20世纪50年代 , 日本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 开始走的也是‘整机带动零部件’的发展策略 , 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 , 他们感觉这条路径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相违背 , 因此改为强力支持基础技术和基础零部件 , 从底层做起 。 到目前为止 , 日本通产省每年还要支持200余项基础技术支持日本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 ”“中国装备制造业规模目前已远超出日本 , 虽然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 但基础技术不牢、关键零部件不能自主的弊端进一步突显 。 现在欧洲、日本、美国装备制造业的很多大企业都是由采掘业慢慢延伸至冶炼业 , 再慢慢进化到金属产品制造 , 最后成为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制造商、整机制造商 。 这种产业链的自然进化过程使得这些装备制造企业的基础很扎实 , 内力很‘绵长’ , 即使很一般的产品也能注入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 , 最终制造出高端产品 。 ”“近年来 , 虽然日本作为全球制造基地的重要地位不断降低 , 但是在关键零部件领域 , 日本仍然是‘严防死守’ 。 日本仍然有一批‘怪物级’的长寿企业(约3千家)和一群经验丰富的工匠 , 在全球电子、材料等技术集聚型产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技术优势” , 这“是隐藏在这些消费品背后的控制部件和原材料产业尖端技术实力 。 ”“发达国家依托自身技术和资本优势 , 牢牢把控着处于全球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关键零部件和技术 , 这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钳制和影响是深刻的 。 一是掌控着我国自有产品的生产节奏 , 产业安全难以保障 。 如日本大地震时几乎导致我国工程机械全面停产 。 再如外商可以根据委托加工的关键部件参数推导出我国国防用产品的产量 。 二是产品利润沿着零部件产业链传导到国外 。 如在激烈的汽车竞争市场中 , 一些外商提出降价 , 但中方不同意 , 因为中方只有在最后的整车销售中才能分得利润 , 而外商已经在关键零部件上赚得盆满钵满了 。 三是控制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 如机床行业 , 使用国外零部件 , 其可靠性最高可达5千小时无故障 , 平均2千小时 , 而我国产品最大可靠性也只能达到1千小时 。 机床工业关键零部件的发展滞后是主要原因 , 国产功能部件无论从品种、数量、档次上都不能满足主机配套要求 。 ”“目前给予我们追赶的时间已经不多 。 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规律 , 更是妨碍了国内基础零部件领域的追赶 。 例如 , 信息技术和传统装备制造业高度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 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模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 零部件的电子化 , 使得零部件变得更加集成化和‘黑箱化’ 。 面对这一趋势 , 传统的仿制手段已经失灵 , 反求工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 未来的企业必须拥有一种‘正向开发’的能力 , 能更好地理解产品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机理 , 接受更加复杂的设计策略 。 而这种正向设计能力必须是长期经验的积累以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结果 。 ”“我们应当学习日本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优点 , 即整机和零部件、材料协同发展 , 相互促进 。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 , 日本电子企业在设计新产品的同时 , 采取大力支援外包企业研发所需材料的战略 。 开发出材料后 , 再协助外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 一直到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定优势为止 , 始终保持良好关系 。 ”“国家应鼓励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发挥全价值链创新 , 需要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合约关系 , 荣辱与共 , 协同发展 。 ”“随着环境、安全等压力不断加大 , 面对产业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 , 每当中国的整机企业转型升级一次 , 一大批中小型供应商就面临着一次生死抉择 。 如某著名空调企业 , 为了提升产品智能化 , 召开了60多家供应商大会 , 强制供应商提升零部件的信息化 , 否则将被淘汰出局 。 其中 , 积极的一方面是倒逼零部件企业进行转型升级;而消极的一方面就是中国的供应商有可能被外商所替代 。 再如上世纪50-60年代 , 美国的汽车市场一直被本土汽车企业所把持 , 但由于本土企业没有及时应对排放标准的提高 , 为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良机 。 ”“一方面 , 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 ,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下 , 中国零部件企业随时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 使产业整体发展面临零部件空心化的危机 。 ”“未来 , 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发展模式 。 ”“优先发展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和材料、关键零部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创新体系”;“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联合整机厂共同开发研制为用户定制的专用产品;逐步形成以基础技术和关键基础零部件等配套产业支撑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新格局 。 ”此文写得很好很全面 。 要对进口的机械装备零部件征收高关税 , 正是为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下 , 给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发展留出它们积累所需要的时间 。 文中已经批评了进口“零部件免税”的关税政策 , 本身就说明了为什么应当对进口的机械装备零部件征收高关税 。 不过 , 在表示支持之余 , 我不能不对前边所引的论述说两点不同意见 。第一点是 , 上述文章的论述给人留下一个印象 , 似乎“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是错误的 。 我认为 , “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战略路线没有错 。 中国这样的大国建立的现代化发达经济 , 应当形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需要使用的机械装备主要由自己制造 , 应当是这种独立自主的产业体系的重要方面 。 国内生产的零部件应当主要用于本国制造的各种机械装备的整机 。 这样来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 , 势必要形成“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的格局 。 当然 , 这样发展独立自主的机械装备制造业 , 要求整机的研发生产与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密切合作、相互配合 ,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整机与零部件同时研发生产 , 不应将“整机带动零部件”发展变为先搞整机、后搞零部件 , 更不应变为整机优先 , 零部件不重要 。第二点是 , 对进口的机械装备零部件征收高关税 , 当然意味着纠正进口“零部件免税 , 整机不免税”的错误关税政策 , 但这绝不应意味着回到进口“零部件不免税 , 整机免税”的另一种错误关税政策 。 恰当的进口关税政策是 , 对那些国内生产尚不能替代进口的机械装备 , 进口零部件不免税 , 整机也不免税 。 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听取国内厂家的意见 , 确定适当的整机进口关税率和零部件进口关税率 , 以便同等保护国内机械装备的整机生产和零部件生产 。按照这样的进口关税政策 , 应当对那些国内生产尚不能替代进口的零部件征收进口高关税 , 以便使国内的机械装备整机生产者愿意购买和使用国内产的零部件;但是这样的进口高关税会提高国内生产者购买和使用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 由此提高国内生产者生产整机的成本 , 并且有可能导致国内生产的整机无法在市场销售竞争中替代进口的整机 。 在这种情况下 , 为了使整机的使用者愿意购买和使用国内生产的机械装备整机 , 就应当对进口整机征收高关税 , 以便使这些整机的使用者为购买和使用进口整机而付出的成本足够高 。对进口的机械装备的零部件和整机都征收高关税 , 当然会使所有进口产品平均缴纳的关税明显高于只对整机或只对零部件征关税时 。 那些主张降低关税的人肯定会以此为由 , 反对向进口的机械装备的零部件和整机都征收高关税 。 上引文章说的本世纪初把进口“零部件不免税 , 整机免税”改为“零部件免税 , 整机不免税” , 应当就是在加入WTO时为履行降低平均关税率的条件而采取的政策 。 那样只对整机或零部件之一征收关税 , 就是为了保持平均的低关税率以加入WTO 。 而对进口的机械装备的零部件和整机都征收高关税 , 却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向高水平发展的需要 。 为加入WTO而不得不过度降低平均的关税率 , 正是当时我说加入WTO弊大于利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