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被害女生性格好待人诚:为何这更加让人悲凄?

“南医大女生被害案”告破后 , 有关“被害人”的消息增量并不多 , 而更多媒体资源集中在“嫌犯”的周边 。 不过 , 有心的媒体还是采访到“被害人”的高中班主任 。 据其称 , 被害人在高中时期 , 成绩好 , 字也写得漂亮 。 并且 , 性格沉稳 , 待人诚恳老实 。坦白讲 , 这样的概述性讲述 , 出自老师的口中 , 算是很高的评价 。 与此同时 , 当我们复盘这起28年前的惨案时 , 会觉得更加可惜 。 毕竟 , 在那个时期 , 一个女生能顺利进入大学 , 意味着在未来会有很好的人生 。 起码从就业上来看 , 算是抱得“铁饭碗” 。只是 , “这一切”从惨案的发生起 , 就彻底破碎 。 不仅毁掉一个女生的未来 , 也同时击碎一个家庭的期望 。 我们可以想象 , 高中班主任老师在讲述“被害人”的过去时 , 应该是充满惋惜之情的 。 毕竟 , “得意门生”遇害 , 对于老师总是会感到可惜 , 尤其 , 还是班主任 。虽然 , 这种“可惜之情”更多倾向于对才华的尊重 , 但是 , 朴素的情感应该也是存在的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性格好 , 待人诚”基本上可以从侧面实证 , “被害人”并不是惹是生非的女生 。 之所以这样去看待 , 是因为这是一起“奸杀案” , 容易被人们对“被害人”的人品产生质疑 , 而这种讲述 , 很大程度上将这种可能性排除 。当然 , 在警方没有公布具体的细节时 , 很多事情还不好下结论 。 但是 , 对于高中班主任提到的“成绩好 , 字漂亮” , 也再次显现出周边人对于“被害人”的惋惜之意 。 说到底 , 一个“好学生”的遇害 , 往往更容易勾起老师的悲凄之感 。所以 , 就南医大“被害人”的高中班主任的回忆性讲述 , 就不是简单的一种回忆 , 其中所掺杂的情愫应该是很复杂的 。 虽然 , 这跟“被害人”父母的感受有区别 , 但是依然对于这起惨案 , 是一种必要性的补充 。 因为 , “被害人”早已不在 , 我们只能透过她的关系链条 , 进行最大限度地复盘(她在遇害前的状态) 。要知道 , 离“被害人”最近的“局外人” , 在很大程度上 , 对于“被害人”的评价 , 是较为客观的 。 尤其 , 对于其大学前的高中阶段 , 作为班主任老师来讲 , 可能比父母对其当时的个人状态评价更为准确 。 所以 , 媒体在采访的平衡性上 , 还是较为可取的 。当然 , 事情过去28年 , 很多细节是相对模糊的 。 目前来看 , 虽然嫌犯被捕 , 但是 , 要想搞清楚案情的全貌 , 其实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 因为 , 对于惩治来讲 , 如果只是抓住罪犯就处罚 , 而不去搞清楚案情的来龙去脉 , 以及被害人当时的状态 , 很难说这是救赎性的正义 。因为 , 就目前来讲 , 对于嫌犯和被害人的关系 , 是一个很大的谜团 。 他(她)们到底认识不认识 , 有没有更隐秘的关系 , 这对于案情发展至关重要 。 虽然 , 可能跟最终的惩治结果没有太大关系(毕竟奸杀的事实已经确切) 。 但是 , 对于案情之外的人 , 以及公众的启示 , 却有很大的意义 。当然 , “被害人”的高中班主任透露出很重要的信息 , 就是“被害人”算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人品好 , 成绩好” 。 这起码可以从可能性上讲 , “被害人”并不是那种随意社交的女生 。 这其实也暗指 , “被害人”跟嫌犯认识的可能性不大 。 于此 , 班主任老师的讲述 , 更具有一定参照意义 。不过 , 当岁月将28年前的惨烈消解后 , 留给高中班主任老师的就是最简单的惋惜之情 。 毕竟 , 作为当年的班主任老师也已经老去 , 经过岁月的洗礼后 , 对人生的磨难 , 以及人生的不测 , 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 就算有悲凄 , 也已经显得相对理性 。毕竟 , 高中班主任算是“局外人” , 只是从关系的远近上看 , 较为亲近一些 。 尤其 , 在28年前 , 这起案件属于当年较为轰动一时的大案 , 所以“被害人”的周边人 , 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 。 毕竟 , 这属于人与人之间 , 最不可回避的一种朴素行为 。与此同时 , 人们对于“被害人”最大的惋惜之处 , 就在于她年轻 。 当然 , 我们并不是要否认 , 不年轻的女性遇害者就不值得同情 。 而是 , 基于生命的尺度 , 以及生命的意义 , 对一个年轻受害者进行优化性的损失衡量时 , 年龄是最基本的尺度 。 接下来 , 才是其它层面的考量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 是一种可能性的集合 。 无论是父母 , 还是师长 , 都会对于年轻人赋予很多期望 。 甚至 , 不可能去想象年轻人突然的遇害 。 所以 , 谈论起来 , 怎能不显得悲凄呢?甚至 , 谈论得足够久 , 就成为一段悲惨的故事 , 一代传一代 。所以 , 28年后 , 对于案件的告破 , 就不只是惩治完结就行 , 还要对整体案情进行全面剖析 。 看这起被隐匿28年之久的案件里 , 到底有没有蹊跷和隐情 。 因为 , 这关系到人们在新环境中 , 如何自我保护的问题 。 所以 , 值得追究 。于此 , 从案情的全面性补充来看 , 除却要搞清楚嫌犯的作案动机 , 以及案情的具体过程 , 还要搞清楚“被害人”的基本情况 。 只有这样 , 才能更加准确地对“陈年旧案”进行复盘 。 才能让恶行被定性 , 让无辜被慰藉 。就像我们去看电影和小说 , 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他(她)者的悲欢离合一样 。 在面对一起惨烈的案件时 , 其实也是一样的 。 因为“共情之心”多数人都有 , 即便参差不齐 , 也总是存在的 。 当然 , 很难用感同身受去描述 , 因为 , 太难了 。这就是为什么 , 即使人们在舆论的氛围中 , 都正义十足 。 但是 , 转而回到生活中 , 对于“被害人”的惨烈 , 总是显得“事不关己” 。 甚至 , 与“被害人”高中班主任相比 , 都差得很远 。 因为 , 公众所关注的就是“大恶”和“大悲” , 至于 , 背后的“当事者” , 总是显得很抽象 。 而这也是“被害人”高中班主任老师讲述的意义所在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