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香港鼠疫的中西医之争

1894年 , 淋巴腺鼠疫先后在广州、香港爆发 , 港英政府采取近代公共卫生措施 , 对生活环境进行消毒 , 将病人加以隔离并施用西药治疗 。 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 , 华人对被强制隔离并使用西医西药治疗难以理解 , 进行了强烈抵制 。 港府在华人压力下让步 , 单独设立了由中医主持的医院收治华人患者 , 同意让华人自愿疏散到广州 。1894年香港鼠疫的中西医之争
为应对鼠疫冲击 , 香港政府派出军队 , 采取逐户搜查、隔离、消毒等数项措施 , 图为到华人居住区入屋搜索的情形 , 此举遭到华人的强烈反对 。广州、澳门是最早出现中西医共存的城市 。 1805年 , 英国东印度公司医生皮尔逊来往广州、澳门两地 , 为百姓种牛痘以预防天花 。 1835年 , 美国医生伯驾在广州十三行新豆栏设立医局 , 后发展为广州博济医院 , 是中国第一家正规西医院 。 博济医院擅长眼科、外科手术 , 中医在这方面缺乏优势 , 因此西医落户广州的前期 , 并没有发生中西医之间的争端 , 保持着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 。1879-1890年间 , 广东已有一些零星鼠疫病例出现 , 但大规模的爆发则是在1894年 。 1月16日 , 博济医院女医生赖玛西(Mary West Niles)确诊了广州第一例鼠疫患者 , 随后发现疫情开始蔓延 。 典型的鼠疫症状 , 是在腹沟、腋下等处出现肿块(中医称之为“核症”) , 伴有发烧、昏迷等症状 , 若得不到及时救治 , 两三天内就会死亡 。 鼠疫的传播方式 , 是带菌的鼠类传播给蚤类 , 蚤类吸血时传播到人 。 到3月份 , 广州本地媒体开始陆续有所报道 , 这给香港提供了预警 。1894年香港鼠疫的中西医之争
北美长老会传教医生赖玛西(1854—1933) , 1882年28岁时自美国来华 , 成为广州博济医院第一位女医生 , 在广州生活长达46年 , 直到1928年74岁时退休后才返美定居 。 在广州为盲人创办了明心书院(1889-1932) , 并通过自己先学的办法 , 将英文盲文字母系统翻译为中文引进中国 。 图为1910年美国政府保存的她的护照照片 。5月8日 , 香港国家医院确诊了第一例鼠疫患者 , 接着 , 专门为华人治病的东华医院发现了约20例 。 5月15日 , 有两名葡萄牙人死于鼠疫 , 随后又有多名英军染疫身亡 。 到疫情结束时 , 香港政府统计有2000多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 , 但实际应不止此数 。 香港被宣布为疫区 , 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香港疫情比较严重的是华人聚居的太平山一带 。为应对鼠疫冲击 , 香港政府按照近代公共卫生学说 , 采取逐户搜查、隔离、消毒等数项措施 , 派出军队到华人居住区入屋搜索 , 强制将鼠疫患者送到医疗船“健康女神”号(Hygeia)上隔离并接受西医治疗 。 从一开始 , 香港华人就表达了对西医防治方式的不满 。 西医对这次突如其来的腺鼠疫还缺乏研究 , 尚无确切治疗方案 , 只能尝试性地使用抗疟疾的奎宁等药 , 加上冰敷等辅助手段 。 由于没有特效药 , 被送往“健康女神”号隔离的病人大多不治 , 加剧了华人对西医的不信任 。 一些香港华人开始传播一种谣言:收容到“健康女神”号的中国病人将被运往英国 , 化为齑粉 , 以供英国皇室药用 。香港政府坚信西医才符合科学原则 , 指责中医“完全无能力”应对鼠疫 。 港府与华人之间 , 在治理鼠疫的中西医方式上爆发了冲突 , 从事运输的华人船艇甚至进行了罢工 。 香港华人也强烈反对港府派军队逐户搜查疑似病人的做法 , 要求回到广州接受中医治疗 。香港东华医院诞生于1871年 , 是各行业华商共同出资设立的专为华人服务的中医院 , 也是代表香港华人利益的最主要慈善机构 , 一直以来坚持只用中医、中药治病 。 1894年5月10日 , 香港国家医院代理院长娄逊(Dr. J.A. Lowson)被派往东华医院进行检查 , 随后港府要求东华医院把病人迅速送到“健康女神”号进行隔离 。1894年香港鼠疫的中西医之争
创办广州博济医院的伯驾医生 , 右面的油画肖像系大名鼎鼎的林官(关乔昌)所绘 。东华医院对此进行了抵制 , 随即受到港府的猛烈指责 。 经商讨 , 港官同意东华派中医师到“健康女神”号上照料华人患者 , 但派到船上的中医师受西医指挥 , 觉得受到侮辱 , 愤而退出 。 应港府要求 , 东华医院董事出面劝说病人移到船上 , 但应者寥寥 。 东华主席刘渭川主张妥协让步 , 遭到其他一些董事反对 , 也被许多华人认作“汉奸” 。 5月15日 , 英国军医官强行进入东华医院搜查病人 , 酿成了冲突事件 。反对港府措施的华人连日包围东华医院 。 5月20日 , 由刘渭川主持在医院召开大会 , 70个商界领袖及400个各界华人代表参加 , 殖民地医官、警察署长也出席了会议 。 当会议进入到讨论遣送华人返回广州的议题时 , 愤怒的群众捣毁了刘渭川的商行;他收到消息后步出大门 , 群众向他抛掷石块 , 并掀翻了他的轿子 。 一队锡克族士兵荷枪实弹被派来弹压 , 才阻止了骚乱 。在华人力争之下 , 港府不得不将坚尼地城“玻璃局”改为完全中医中药治疗的医院 , 由东华医院派遣中医师负责治疗 。 在广州爱育善堂、东华医院的合力推动下 , 两广总督李瀚章与港督同意让香港华人回到广州就医 。 东华医院组织船只 , 以每日一千人的规模 , 把香港病人或疑似病人送到广州方便医院等机构接受中医治疗 , 这场冲突遂宣告结束 。香港华人不愿接受西医治疗 , 与当时人们的传统观念有直接关系 。 他们认为:西人、华人脏腑各有不同 , 治法药方迥然各别 , 担心西方的“虎狼之药”不适合华人身体;同时 , 香港的尸体解剖制度也让华人对西医院望之却步 , 认为“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即不幸病死 , 还要无辜受到“身后加刑” , 对此感到极为痛心 。中医从传统的“温病”入手 , 认为鼠疫是疠气致病的一种 。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 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疫病、瘟病 。 疫毒伤人 , 中医认为是热毒迫血攻心 , 故当确立“解热毒、清血热、活血淤”的治疗原则 , 并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 。 当时西医对鼠疫同样没有特效药 , 只能尝试用奎宁、洋地黄制剂、阿摩尼亚、非那西汀等 。 从事后看 , 无论中医西医治疗效果都不算十分理想 , 痊愈者仅得十之一二 。1894年5月 , 广州西关绅士刘学询以兼善堂名义独力捐资在黄沙江边设立“施医养病所” , 盖搭棚厂收容医治病人 , 每日均公布痊愈、病故、施棺明细人数 。 从6月1日至7月2日一个月内 , 兼善堂收容就医男女共1050名 , 痊愈者301名 , 病故棺葬者596名 , 留医者153名 。 从这个统计数字看 , 兼善堂采用中医中药的“治愈率”接近三成 ,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属于自愈性质的 , 就不好说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