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疫而行筑底气——广州推复工促复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广州2月25日电题:破疫而行筑底气——广州推复工促复产一线见闻 新华社采访人员周强、徐弘毅、杨淑馨 作为全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 广州坚持分区分级精准施策 ,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 , 努力实现“两全” 。 步伐不停、任务不减 。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超过90% 。 不让口罩“拖后腿” 复工率超过90% , 广州凭什么? 答案或在一条条满负荷运转的口罩生产线上 。 在广州冠桦劳保用品公司车间内 , 32条生产线全部开启 , 日产量已从5万只扩产到110万只 。 “复产之初 , 多数员工已返乡过年 , 我们开5倍工资 , 返岗还不到10人 。 ”公司董事长陈玮向增城区政府反映 , “没想到第二天政府就派来工作小组 , 很快就招到120多名员工 。 ” 防疫物资到位是企业复工复产的前提条件 。 小小一只口罩 , 已成为不少企业复工复产的“卡脖子”问题 。 春节以来 , 在广州多个政府部门动员下 , 约20家企业快速转产 。 提前谋划、主动出击是广州实现口罩生产“加速度”的重要原因 。 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建华说:“当全国口罩产能只恢复了40%多时 , 广州已实现100%复产 。 当其他城市着力提升产能时 , 广州已开始考虑核心原材料熔喷布紧缺问题 。 ” 在当地政府支持下 , 广州金发科技改造生产线 , 将熔喷布专用聚丙烯材料日产能提升到了200吨 。 公司董事长袁志敏说:“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 , 1吨可满足25万只口罩需求 , 未来有望达到每天500吨 。 ” 目前 , 广州口罩日产能已接近500万只 , “一罩难求”局面大幅缓解 。 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说:“广州将继续加大口罩等紧缺防控物资生产 , 不能让口罩等防疫物资拖了复工复产的后腿 。 ” 破解“复工难复产” 高复工还要高复产 。 缺人、缺资金、缺供应链是当下企业复产普遍遇到的难题 。 广州积极搭建企业互助平台 , 实行“一企一策” , 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 。 市工商联副主席李洁明说:“一切政策都是为了尽力解决企业想复工又怕复工、想复产又难复产的急事难事 。 ” 近年营收超3600亿元的广汽集团全面复产需要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 。 当公司董事长曾庆洪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后 , 需协调的93家企业 , 已复工87家 。 “整车厂的零配件库存通常维系一周 , 只有上下游企业同步复工 , 我们才能正常运转 。 ”他说 。 广州有30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 , 外资企业贡献了广州5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 。 2月初 , 由于上游供应商没有复工 ,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一度面临原材料供应困难 。 “政府及时介入有力保障了安利公司的产业链稳定 , 目前广州生产基地五个系列产品线已全面恢复生产 。 ”公司供应链副总裁陈森林说 。 工业产能恢复多少 , 电气水指标最有“发言权” 。 作为广州高端制造聚集区 , 黄埔区目前用电量、用气量、用水量已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80%以上 。 区复工复产工作组副组长谷林说:“作为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 广州重要企业必须尽快复产 , 我们不能因为疫情而‘掉链’ 。 ” 倒逼营商环境优化 疫情是一次对城市社会治理能力的检验 , 也是倒逼营商环境改革的助推器 。 17日 , 广州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 , 率先提出要以营商环境改革助推企业及重点项目复工复产 , 将解决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内容 。 两天后 , 广州贝研生物公司收到了关于公司年产消毒液20吨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决定 , 这是疫情发生后广州新投资生产消毒液的企业 。 “太快了!”公司负责人陈伟感叹说 ,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审批决定 。 ” 疫情发生以来 , 从市属银行降低贷款利息 , 到国企物业减免租金 , 再到社保减负 , 广州市区两级政府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硬核”举措 , 为占据广州经济实体超九成的中小微企业送上“及时雨” 。 由于受疫情影响不能如期交货 , 德资企业海瑞克隧道设备公司面临着上亿元合同违约风险 。 广州市贸促会收到求助后 , 以“不见面办公”的方式帮助企业提交佐证材料 , 仅用两个小时便开出不可抗力证明书 。 广州市贸促会主任杨勇说:“要尽力避免企业的无谓损失 , 就需要我们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 。 ”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 , 当下广州数十个超过10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已按下“快进键” 。 广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李朝晖表示 , “能线上审批的绝不线下审批 , 能不见面的绝不见面审批 , 广州将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 , 为经济发展释放营商环境优化的效能 。 ”(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