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

继网红"圆三"直播睡觉一夜被打赏7万后 , 好运哥一篇高达80万元的付费订阅文章再度刷新了网友被贫穷限制的想象力 。
【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
文章图片

好运哥晒500"精选股票池"
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元
"好运哥"的文章推送于2月22日 , 标题为《好运哥自选股票池》 , 与以往多篇推送不同的是 , 该文章开启了付费阅读 , 并且标价98元 。 当用户解锁付费阅读后看到的内容是作者的"精选股票池" 。
好运哥在文中表示 , 每天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 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品种 , 都是我长期跟踪的 , 我的所有交易都在这500池子里 。
【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
文章图片

目前该文章已被微信方面封停 , 违规页面显示的原因为"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 , 涉嫌过度营销、骚扰用户"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被封前 , 该文章付费阅读便超过了8000人 , 总收入达80万以上(此处的收入指付费人数×单次付费金额 , 未考虑IOS微信支付苹果30%的抽成 , 下同) 。
事实上这并非好运哥首次开启付费阅读的模式 , 早在一周前一篇《下周 , 这2个板块要爆发》的推送便为作者带来超过18万的收入 , 单篇标价18元 , 付费人数超过1万人 。
【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
文章图片

【【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昨日下午 , 好运哥就"自选股票池"文章被删一事发出声明和质疑 , 其表示 , 本意是为了让少一点人订阅因此才提高了付费金额 , 本来预计最多2000人订阅 , 但事实8000人的订阅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 至于被删原因目前仍不得知 。
单篇文章超高的付费收入让好运哥瞬间成为行业内备受关注的对象 。 不少人对其文章内容发出质疑 , "当看到这500精选股票池时 , 感觉自己被骗了 。 "有网友说道 。
文章涉嫌违规被删为哪般?
微信1月15日开启付费阅读灰度测试至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 , 从付费人数和总收入来看 , 好运哥这篇文章或达成了微信公众号付费阅读灰度测试以来 , 单篇收入最高的记录 。 如此高收入的文章被封 , 在行业内也属首例 , 从某种程度而言 , 此次的封文事件 , 或多或少对自媒体从业者日后的操作规范产生一定影响 。
好运哥文章被删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 目前就开启付费阅读的公众号运营者言 , 哪些行为属于违规 , 需要规避哪些红线?在封文后巨额的付费阅读收入何去何从?
就上述部分问题蓝鲸采访人员咨询到腾讯方面 , 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应 。 虽然腾讯方未给出具体原因 , 但从微信往年的判罚案例中可以窥探一二 。
一直以来 , 微信方面对打击"荐股"毫不手软 。
2017年年底 , 微信发布了《关于规范微信个人帐号发布投资建议及"荐股"相关服务信息的公告》 。 明确了针对个人帐号发布投资建议或"荐股"行为 ,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
2018年年初 , 微信公众平台官网再度发出公告 , 规范"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类信息发布 。 官方表示将配合微信安全中心的打击行动 , 针对相关诈骗、骚扰等违法违规的信息和公众号进行处理 , 进一步规范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行为 , 保障微信用户的信息安全及合法权益 。
微信称:"非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指包括但不限于股票、期权、期货、外汇、大宗商品、电子货币等本金或收益存在不确定性的投资产品 。 "
【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
文章图片

【【微信】单篇付费阅读收入超80万 “好运哥”股评因违规被删】从2017年发布公告至今 , 微信多次重拳出击 , 对违规的微信群、个人账号、自媒体进行封号、限制功能等阶梯式处罚 。 虽然官方打击力度很大 , 微信荐股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
据《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执业规范(试行)》第十二条 , 从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的营销、客服等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 , 同时向客户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员应取得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 。 上述营销、客服人员应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正式员工 。
也就是说 , 任何人未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 , 或者取得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资格 , 但是未在证券、期货投资咨询机构工作的 , 不得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 。 "
此外 , 《刑法》、《证券法》及配套法律法规中也有相关规定 。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122条: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 。
投资咨询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证券服务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代理委托人从事证券投资;
(二)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
(三)买卖本咨询机构提供服务的上市公司股票;
(四)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