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一场平凡的抗疫战争

泡面:一场平凡的抗疫战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出生110年 , 离世13年之后 , “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和饥饿之间的战争仍未就此终止 。 2020年初 ,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 让各城市居民的出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 。 也让“消费升级”这一大背景下 , 阔别主舞台多年的泡面 , 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 数据统计显示 , 过去的一个月里 , 淘宝上搜索“方便面”的人数增长了200倍;京东平台上 , 从除夕到初九十天内 , 方便面售出了1500万包;与此同时 , 苏宁小店里的方便面也迎来了342%销量环比猛增 。 需求的暴增传导到资本市场 , 是企业的股价大涨 , 2月3日至2月14日期间 , 日清食品、康师傅、统一的股价分别上涨12.18%、12%、11.56% , 截至2月22日 , 康师傅控股盘中涨幅1.25% , 总市值已经达到了821亿元 。 一个月前 , 福布斯发布的台湾地区富豪榜单中 , 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魏应行兄弟以72亿美元 , 顶替郭台铭 , 一举登顶了首富宝座 。 很难想象 , 仅仅是在一两年前 , 市场的主旋律还是“方便面已死” , 被视为“垃圾食品鼻祖”的它 , 在多线城市外卖业务崛起的档口惨遭重创 , 节节败退 , “3年少卖80亿包”的数字 , 就这样轻描淡写的溶化在蓝黄色洪流扬起的尘土之中 。

泡面:一场平凡的抗疫战争

在历史的潮流、商业的风口面前 , 所有人都相信 , 泡面终究会被外卖完全取代 , 正如飞驰的高铁取代绿皮火车那样 , 这一陪伴了数代人味蕾的食品 , 终究只能成为时代匆匆步伐下的又一抹回忆 。 只有在又一段“共克时艰”的岁月里 , 商超外卖被迫停滞 , 足不出户的人群蜗居于家中 , 再一次感受到关于饥饿和饱腹之间关联的复杂情绪之后 , 那被108克面饼和80摄氏度热水所浇灌的温暖感受 , 才能重新唤醒人们对于生活更深层次的思考和信心 。 01 在南京城东 , 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里 , 街区便利店和商超被迫全部关闭——他们中的大部分即使开着 , 也早已面临商品售罄、无货可卖的窘境 。 在此基础上 , 大型综合商超几乎成为了方圆数公里内居民生活物资唯一的补给站 。 其中一间超市里 , 泡面区域十余米长的货架前早已被抢购的人群所填满 。 戴着口罩、面无表情推着购物车匆匆经过的人们 , 即使没有事先的购买计划 , 也并不介意随手拿上几扎放入车篓 。 过去的大半个月里 , 我和另一位朋友几乎每隔3天就要来这里重新补满家用 。 也得以近距离目睹了这两个满装着泡面的货架的变迁 。 尽管连千禧之后出生的年轻人 , 都已经熟知这种高油盐、高热量食物的种种危害 , 但这似乎并不影响疫情面前 , 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它的选择和信任 。 从最初的“红烧牛肉”、“老坛酸菜” , 到后来动辄满满一货架的“香菇炖鸡”、“鲜虾鱼板” , 琳琅满目的快消商品之中 , 这是唯一一个时刻有员工在侧补齐货物的柜台 。

泡面:一场平凡的抗疫战争

图片来源于豆瓣小组 那段时间 , 互联网上 , 层出不穷的泡面吃法和话题 , 成为了宅家人群的一大解压途径 , 疫情初期 , 人们调侃“这是康师傅的报复”、“事实证明 , 即使封城了 , 人们也不会吃香菇炖鸡面” 。 然而伴随着禁足时间的延长 , 后续的超市货架上 , 连这些最不受欢迎的泡面品牌也被抢购一空 。 最近的几次购物经历里 , 堂而皇之摆在泡面货架上的 , 已经变成了“手工挂面”、“公仔面”、“大碗宽粉”等“李鬼”商品 。 没有人知道 , 整个疫情期间 , 这一间超市的两台货架之上 , 一共售出了多少份口味不一的泡面 , 这些泡面所构成的餐食又节约了多少储存空间 , 减少了人们多少不必要的出行次数 。 有数据显示 , 自春节以来 , 仅康师傅天津顶益食品有限公司所恢复的产能 , 就已经达到了3条生产线 , 日产方便面超400万包 。 尽管同火锅牛排相比 , 这些图案诱人的泡面所能提供的营养终究十分有限 , 甚至远远不如自热米饭之类的速食品 。 但这并不能磨灭泡面产品在此次疫情之中的独特贡献 。 相较于自热食品繁多的生产工序、配套附件 , 唯有泡面可以在复工期尚未来临之际 , 短时间内释放如此庞大的产能 。 无论是市井平民 , 还是身处火神、雷神医院一线的医生、工人们的餐桌上 , 泡面的身影都挥之不去 。 正如二战时期盟军阵地上堆积如山的午餐肉罐头一样 , 腻味但不可或缺 。 美国坊间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段子 , 说的是战争结束后 , 时任五星上将的艾森豪威尔在一次宴会中 , 碰到了生产午餐肉的荷美尔公司总裁 , 饱受午餐肉荼毒的他本想走上前去 , 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 , 但犹豫良久之后 ,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和对方握手: “在二战当中 , 我和其他几百万大兵一样 , 吃了我那份午餐肉 。 我必须坦白 , 我对它有过一些不厚道的评论——但无论如何 , 我得感谢你们生产的午餐肉 。 作为前任总司令 , 我想我可以饶恕你们唯一的原罪:你们送来的太多了 。 ” 02 “食足世平” , 这是方便面的发明者安藤百福留下的信念 。 而在那之外 , 过去20多年里 , 方便面所关联的 , 并不只是这个飞驰国家的温饱 , 同样也是身处市场经济体制下 , 一个时代的味蕾和回忆 。 在康师傅等著名品牌的企业历史中 , 它活跃在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之上 , 伴随着那个GDP腾飞的奥运时代一道 , 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变的一种色彩 。 在美国彭博社的镜头下 , 方便面市场的崛起同样与城市人口的庞大迁徙 , 与汹涌的农民工潮流密不可分 。 “建筑工地上随处可见的方便面碗 , 有如地面上高耸的起重机一样多” 。 它们是中国经济繁荣时期最直观的象征 。 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 , 在2013年以前的中国 , 上述场景平均每年约发生400亿次 , 国人吃掉的方便面相当于世界总消费量的一半 。 然而伴随着外卖业务的崛起 , 消费升级的浪潮之下 , 过往的胜景终究不能长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