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医者孙文斌二审维持死刑:为何这“可预料”?

靴子落地 , 孙文斌最终获得死刑 。 2020年2月14日 , “法院”二审开庭审理孙文斌故意杀人上诉案 , 依法裁定驳回孙文斌的上诉 , 维持原判 。 原判是什么 , 这要追溯到2020年1月16日的“一审” , 当时 , “法院”对孙文斌故意杀人案已经定性 , 认定孙文斌犯故意杀人罪 , 判处死刑 ,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而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 只是程序上留给孙文斌一口气而已(据悉 , 一审宣判后 , 孙文斌不服 , 提出上诉) 。 就事论事 , 孙文斌犯下的恶行 , 即便有理由辩驳 , 也终将显得“不够格” 。 因为 , “动用私刑”本就是对公共秩序的蔑视 。 我们很清楚 , 如果我们所处的社会之中 , 到处都是“滥用私刑”的行为 , 那么我们的世界 , 就如同地狱般残酷无情 。 所以 , 就凭“这一点” , 孙文斌的“不服”就该被“驳回” 。 但是 , 回到各自家属的处境中 , 我们也允许他(她)们发声 。 因为 , 在亲缘关系的认知中 , 确实存在一种极致的仇恨:“血仇” 。 坦白讲 , 站在杨文医生家属的处境中 , 肯定希望严惩孙文斌 , 而且是希望他“速死” 。 但是 , 以现代社会的正义实现过程来讲 , 孙文斌的就算死 , 也要明明白白的死 , 也就是在法理的尺度中 , 案情被解离清楚后 , 他才能被推向法场 。 由此 , 反过来看众多的“伤医”事件 , 其实也是一样的 。 如果患者(患者家属)对医生医治过程有异议 , 可以提出来 , 或者走正当的渠道进行投诉或维权 , 而非“动用私刑” 。 我们能理解各自的苦衷 , 但是 , 回到现代社会的正义实现机制 , 一定是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 。 要不然 , 很难实现普遍的正义 。 所以 , 对于“动用私刑”的人来讲 , 无论有多么堂皇的理由 , 都必须零容忍 。 于此 , 在看待孙文斌的“死刑”上 , 就基本“无悬念” 。 就如杨文医生的家属所言:“相信司法机关一定会严惩凶手” 。 言外之意 , 就是“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 。 但是 , 这种惩治的意义 , 却值得玩味儿 。 因为 , 对于公众而言 , 惩治意味着普遍的正义 , 可对于杨文医生的家属而言 , 却终归难离血仇情绪的释放 。 说到底 , 孙文斌获得“死刑” , 属于“动用私刑”的结果 。 于此 , 对于“动用私刑”的打击 , 一定要彻底 。 要不然 , 那些热衷“以牙还牙” , “以眼还眼”的人 , 会变得更为嚣张跋扈 。 当然 , 有人会辩驳 , 寻求程序正义不行怎么办 。 可是 , 我们要知道 , 很多时候不是不行 , 而是很多人压根儿就不去尝试 。 在我们可触及的环境中 , 很多人热衷走捷径 , 喜欢走后门 。 总觉得走“正道”太麻烦 , 或者效率低 。 于是 ,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 就可能将自己也送进去 。 就以“孙文斌伤医案”来讲 , 他伤害杨文医生后 , 问题似乎也没解决 , 反而闹大 , 不可收拾 。 所以 , 对于孙文斌之恶来讲 , 就算他母亲的病情好转 , 他依旧处于焦躁不安之中 。 因为 , 真正触怒他的不是杨文医生 , 而是生活带给他的压迫 。 因为 , 按照他的家属描述 , 孙文斌就是一个典型的“loser” 。 本质上 , 自暴自弃已经很久 , 就差一个“出气口”而已 。 家属大概的意思也很明确 , 就是孙文斌“穷” , 所以 , 才会因为母亲的治疗的效果 , 以及花费太多而“抽刀伤医” 。 逻辑上不能说没有道理 , 但是 , 任何道理都不是“动用私刑”的合法依据 。 所以 , 孙文斌家属的发声 , 只不过是一种牢骚的存在 , 对实际案情无太大影响 。 不过 , 作为典型伤医案的剖析 , 还是应该全面解析的 。 目前来看 , 有一种典型的“迫害妄想”逻辑 , 比较让人感到后怕 。 他(她)们(患者和患者家属)认为 , 医生就是为挣钱 , 不为治病 。 并且 , 他(她)们还会把“挣钱难” , “挣钱少”的罪责 , 归罪于“看病难” , “看病贵” 。 实际上 , 作为个体在社会中生存 , 任何一方面的开销都不少 。 并且 , 我们会发现 , 但凡热衷这种“迫害妄想”逻辑的人 , 都是好吃懒惰者 。 因为 , 他(她)们就想让别人为他(她)们负责 。 于是 , 巨婴的嘴脸常挂 , 不出事儿才怪 。 回到杨文医生家属对孙文斌的憎恨上 , 血仇是最好的注解 。 坦白讲 , 这是人之常情 。 因为 , 在古代社会中 , 冤冤相报的世仇 , 确实是存在的 。 你家杀我家 , 我家杀你家 , 一代又一代 , 就感觉个体的命运彻底被家族绑定 , 复仇成为一种使命 。 说到底 , 这是一种朴素的正义 , 略带一种愚蠢 。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 一个人成年后 , 就该为自己负责 。 我们不排斥亲情的互助 , 也不排斥公共的帮扶 。 但是 , 作为个体 , 无论是面对家庭的不公 , 还是面对公共的纷争 , 一定要清楚 , 不能将自己送进去 , 成为纷乱中的牺牲品 。 孙文斌爱不爱母亲 , 这是他的家事 。 但是 , 他因为母亲的医治存在异议 , 就对医生下死手 , 着实让人有些惊诧 。 甚至 , 对于他私自带刀的行为 , 更让人触目惊心 。 一个人 , 只有丧心病狂的情况下 , 才会笃定要去伤害他(她)人 。 由此 , 对于孙文斌的辩护 , 别总拿“医患关系”说事儿 。 从“血仇”到“公义” , 其实并不矛盾 。 作为被害人的家属 , 对于杀人者的“仇恨” , 是真实存在的 。 并且 , 只有这种“仇恨”的存在 , 才能激发受害人家属对正义的诉求 。 本质上讲 , 人类从“以牙还牙”的反击模式到“程序正义”的维权模式 , 这是一种良性的进化过程 。 因为 , 在程序正义的结局里 , 一边达到仇恨的释放 , 一边达到普遍的正义 。 从利弊平衡来看 , 属于较为妥当的一种秩序 , 并且有可持续性 。 这不但可以斩断“冤冤相报”的死循环 , 也让局外人看到 , 在罪恶面前 , 人人平等 。 当然 , 媒体在报道杨文医生遇害事件时 , 在提到孙文斌家属时 , 总是往“一窝坏”上靠 。 甚至 , 有提到孙文斌家属在面对杨文医生离世的事实时 , 表现的“无动于衷” , “冷漠无情” 。 这些是真相 , 还是想象的真相 , 可能都要打一个问号 。 因为 , 在探讨任何行为的触发时 , 都不能离开人性的底色 。 原创文章 , 谢绝转载 , 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