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基建狂潮背后的中国工人

【文/海克·克洛菲尔特 译 观察者网/武守哲】 从整个建筑工地的层次结构中俯瞰 , 徐定强(音)的主要工作地点位于最高处 , 从他的着装中也可以明显看出这点:工作裤、钢头靴、安全帽、反光背心 。 并非所有的工人都拥有此类装备 , 他今年47岁 , 经验丰富 , 目前参与一项重要的施工任务 。 他负责埃塞俄比亚国家足球体育场的电气和卫生设备的安装组建 。 该建筑在亚的斯亚贝巴周围迷宫一般的街道中显得非常显眼 , 就好像一艘宇宙飞船降落在该市一般 。 徐匆匆走过看台 , 很快就将有多达六万名观众涌进体育场给运动员们加油助威 。 在工地的最高层 , 他进入一个昏暗的洗手间检排设施 。 在该体育场的1000个洗手间中 , 目前仅有10个完整安装了电器和卫生设备 。 其他洗手间的灯光仍无法正常工作 , 地砖被一层层的建筑灰尘覆盖 。 一位同事用江苏省某地的方言和他交谈着 , 徐双腿分开站立 , 双臂交叉在胸前 。

非洲基建狂潮背后的中国工人

徐定强坐在阿迪阿贝巴体育场内(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德国《明镜》周刊) 这两位专家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简称CSCEC)的员工 , 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公司之一 。 阿迪阿贝巴体育场(Adey Abeba Stadium)的屋顶被设计成像是原始蜥蜴的外壳 , 这是该公司的承建项目之一 。 该公司还负责承亚的斯亚贝巴的埃塞俄比亚商业银行 , 以及在埃及的非洲新总部大楼 。 最近几年 , 中国掀起了一股在非洲建造摩天大楼、高速公路、铁路、体育场和水坝的基建浪潮 , CSCEC只是许多中国公司(不论是国有还是私有)之一 。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中国非洲研究计划》公布的数据 , 非洲各国在2000年至2017年间从中国政府和银行贷款总额为1430亿美元(约合1300亿欧元) 。 但是 , 这场建筑热潮背后都有什么人在参与?对驻扎在非洲的中国工人来说 , 他们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 徐定强完成了对厕所的检查 , 倚靠在体育场的一个混凝土栏杆上 , 凝视着前方一望无际的草丛和灌木 。 眼前这片绿地 , 将很快被运动场和停车场所取代 。 绿地的背面是各种大小的房屋和建筑物 , 远处还有朦胧的山丘 。 徐说:“这要是在中国 , 整个场地会看起来更整洁 。 ” 徐几乎没有机会打卡亚的斯亚贝巴的各种服务 。 他每周只翻过围栏 , 离开施工现场两三次 , 为员工准备工作所需的基本物品 , 比如一些小吃等等 。 与其他非洲城市相比 , 亚的斯亚贝巴的治安还算是比较安全 , 但徐定强游览这座城市的时候从不选择步行 , 而且他一般会叫上同伴一起出发 , 因为他听说过中国人曾被抢劫过 。 他说:“我有点害怕 。 ” 据估计 , 目前有20万中国人在非洲的中外公司工作 。 许多中国工人就像徐定强一样 , 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轮番找工作 , 流动性很强 。 在来到亚的斯亚贝巴之前 , 他曾在吉布提附近的新港口工作 。 他说 , 在此之前他还曾在德国、西班牙和格陵兰岛工作过 。

非洲基建狂潮背后的中国工人

徐定强和同事正在探讨工程进展 这些带球全球性色彩的中国工人大部分都保有自己独特的身份 。 他们生活在临时搭建的营房或公寓楼中 , 以普通话、英语和混杂的当地语和各种工人交流 , 并且通常与所在国的土著人口几乎没什么联系 。 当然 , 一些中国人已经在埃塞俄比亚定居 , 娶妻生子组建了家庭 , 或者自己投资开了商店或饭店 , 当了老板 。 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迟早还会回到中国 。 徐定强两年前在埃塞俄比亚找到了工作 。 他渴望新的挑战:目前在埃塞俄比亚的收入是在国内的两倍 , 而却食宿免费 。 他将妻子和孩子留在江苏 , 自己则搬到亚的斯亚贝巴体育场附近的营房内 。 晚上 , 他会在金属双层床上睡觉之前上一会网 , 看看中国电影 。 徐的生活几乎全都是工作 , 在过去的两年中 , 他几乎和中国隔离了 。 不过 , 他确实喜欢埃塞俄比亚的气候 , 因为那里不下雨 。 因为建筑工人非常不适合在雨水中作业 。

非洲基建狂潮背后的中国工人

令徐定强开心的是 , 埃塞俄比亚很少下雨 , 所以工程进度不会受到影响 作为电气和卫生的主管 , 徐享有某些独立的生活空间 。 而职位较低级别的工人一般会合住在营房内 , 其中还有八人挤在一个房间的状况 。 在徐的卧室内 , 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一张看上去很土的桌子 , 电缆盘裸露在水泥地板上 , 堆在床旁边 。 他的三双鞋放在焊接好的卷盘上 , 紧挨着一箱装满干海藻的纸板箱 。 对于徐和他的许多同事来说 , 他们在非洲大陆的工作是一个明显双赢的局面 。 他说:“我们正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 。 ”中国将技能、专业工人和过剩的产能带到非洲 , 扩大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 建立了新的贸易关系 。 当徐谈到这个话题时 , 他从不谈什么“殖民”或“债务陷阱”之类的词 , 这不在他的话语范围内 。 三年来 , 来自CSCEC和其他中国分包商的多达200名工人 , 与至少三倍于埃塞俄比亚工人一起工作 。 这些人组建了一个工程小组 , 一般由一名中国人向几名埃塞俄比亚人派遣任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