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 专家回应

新华社北京2月10日电 题:病情突然加重、核酸“假阴性”、气溶胶传播……权威专家回应关于疫情认识的最新热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采访人员王秉阳 截至2月9日24时 , 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4万 。 近日 ,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一些新的令公众关注的现象和说法 。 事实上 , 随着大规模检测以及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 , 医学界对于疫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 “新华视点”采访人员就相关热点采访了权威医学专家 。 热点一:为什么有的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甚至去世? 有的患者早期发病并不严重 , 但会突然加速 , 几天内发展成危重症甚至死亡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日前表示 , 病人体内可能启动了炎症风暴 , 导致各个器官功能衰竭 。 所谓炎症风暴 , 指的是病人因感染激活了肌体的免疫细胞 , 造成免疫细胞过度损伤 。 正常的免疫是保护 , 过度的免疫是损伤 。 炎症风暴不但对肺 , 还会对肝、肾、心脏等器官造成损害 。 炎症风暴发生后 , 病人的病情往往急转直下 , 很快神志不清、呼吸紧迫、气急、憋气 , 然后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甚至凝血功能障碍 , 各个脏器会发生衰竭 。 炎症风暴一旦启动 , 阻断十分困难 。 北京协和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对采访人员形容 , 炎症风暴发作就像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 , 至于什么时候会触发第一张牌 , 目前还没有固定模式 。 “炎症因子就像是扳机 , 扣动后会触发各个器官出现炎症损伤的问题 。 ”刘正印介绍 , 炎症风暴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比较高 , 尤其是晚期呼吸机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 , 高龄和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人 。 多位专家表示 , 炎症风暴的出现没有绝对规律 , 难以预判、监测 , 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 刘正印表示 , 发生炎症风暴的患者早期看起来都非常轻 , 但到后期会越来越重 , 多在10天左右最为明显 , 真正到了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时候再去救治 , 困难就非常大了 。 所以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诊断 ,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 热点二:为什么核酸检测“假阴性”现象频发? 病毒核酸检测中 , 有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前几次检测呈阴性 , 但在多次检测后最终呈阳性 。 核酸检测中的“假阴性”频发令人关注 。 近日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一则通知显示 , 一位武汉来京发热肺炎患者 , 2月5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 此例患者入院前3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 甲流核酸检测阳性 , 因此于1月30日以“重症甲流”收入院 。 入院后插管上呼吸机 , 通过肺泡灌洗检测才发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类似的多次核酸检测均为“假阴性”的情况并不罕见 。 采访人员了解发现 ,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包括“样本采集”“直接或灭活后提取核酸”“扩增检测核酸”三部分 , 并非仅仅有足量的试剂盒就可以开展检测 , 还需依赖多环节的共同努力 。 检测试剂盒性能如何、采样是否规范有效、实验操作是否标准 , 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检测结果 。 “目前 , 病毒核酸检测通常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 , 方法成熟 , 有很好的特异性 。 不过 , 目前很多此前没有研发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经验的公司也加入生产 , 试剂盒的质量难以保证 。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表示 。 而且 , 专家表示 , 并非只要有病毒 , 试剂盒就能检测出来 。 只有当采集到的样本中病毒量达到某个量值时 , 才能检测出其中的新冠病毒核酸 。 此外 , 患者样本问题、检测人员的操作也对准确率有很大影响 。 金博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的助理研究员 , 负责疑似病人的核酸检测 。 他说 , “目前核算检测基本采取鼻咽拭子、口咽拭子采样 , 样本采集的部位都是在病毒浓度较低的上呼吸道 。 而病毒浓度较高的下呼吸道样本——如肺泡灌洗液、深部痰 , 其实是更好的检测标本 , 但对于轻症患者却往往并不实行这样的采样方式 。 ” 金博说 , 所有检测环节的规范标准都有赖于人员的操作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疫情愈发严重后 , 北京、上海紧急对医务人员采样进行了强化培训 , 并采取三甲医院采样送疾控部门检测 , 或有资质的医院自行检测疾控部门复核的方式 , 尽量避免“假阴性”出现 。 热点三:如何避免“假阴性”患者不能及时确诊?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紧迫 , 为避免“假阴性”患者继续传染 , 及时被隔离并得到救治 , 多位专家表示 , 多种方式印证和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说 , 如果出现感染症状 , 建议检查血常规和胸部CT 。 如果在新冠肺炎高流行地区 , 白血球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偏低 , 且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 , 就符合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 , 即使核酸检测为阴性 , 也不能放过 。 国家卫健委日前在官网发布了第五版诊疗指南 , 表示湖北省内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 , 这意味着 , 不再仅仅依靠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唯一标准 。 中日友好医院在发生“假阴性”事件后也回应称 , 不再以核酸检测阳性作为患者确诊、转运的唯一标准 。 即使患者核酸检测阴性 , 只要由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史、影像检查结果、临床症状等综合表现判定为临床确诊病例的 , 也应在第一时间转至定点医院收治 , 最大限度降低潜在疫情影响 。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表示 , 新冠肺炎有个特点 ,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 。 此前有根据大量流行病学史、接触史、临床症状看着都像是 , 但是核酸检测未能得到确诊的病人 , 现在 , 这些患者也被列为疑似病例 。 他建议在武汉出现这样的病人 , 应当可以列为临床诊断病例 。 热点四:气溶胶也是主要传播途径? 近日有消息称 , 气溶胶传播也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 对此 ,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 , 理论上气溶胶传播是有可能的 , 但目前还没有得到证实 。 “即使有 , 对传播流行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 , 不是主要传播方式 。 ”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中所有固体和液体的颗粒 。 气溶胶传播 , 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飘浮至远处 , 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 国家卫健委第五版诊疗指南指出 , 目前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 。 李太生表示 , 在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特殊条件下 , 才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 。 临床医务人员应注意采取空气隔离措施 , 如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 。 但普通民众对此不必过于担心 。 李太生说 , 新冠肺炎目前还是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的疾病 , 如果是在常规临床护理、一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下 , 采取正确佩戴口罩的飞沫传播防护措施 , 去公众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记得戴口罩、勤洗手 , 足以保护不被感染 。 吴尊友表示 , 飞沫传播距离很短 , 不会在空气中长期飘浮 。 如果不是在密闭空间里 , 通风会令空气中的病毒浓度降低 。 “建议公众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开窗通风 , 降低感染风险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