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智能可穿戴设备与居家养老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 居家养老作为90%以上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 面临着许多困境 。 本文从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出发 , 就智能居家养老的概念、目标、服务模式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见解和参考建议 。 关键词:智能居家养老 , 养老服务体系 , 智能穿戴设备 谈到养老 , 许多人把2013年成为“养老元年” 。 因为这一年 , 中国老龄人口总数突破了2亿 ,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脚步明显加快 , 养老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一年 , 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配套政策 ,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于2013年7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版(主席令第七十二号)、于2013年9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2013〕35号) , 分别从法律高度影响养老行业 , 从全局角度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纲领 。 一.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通常的养老方式 , 主要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几种 。 入住养老院或类似的公办、民办的养老机构 , 称为“机构养老”;由政府主导或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的 , 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公益或半公益的便民服务 , 例如日间照料、爱心送餐、陪伴就医、心理关怀等 , 让老人就近获得社区的养老服务 , 这就是“社区养老”;而居家养老 , 就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 有自我照顾能力 , 又有晚辈关心 , 当然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 , 也是符合绝大多数老年人传统观念的 。 从当前的总体情况看 , 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目前覆盖能力尚不足3%和7% , 居家养老则占到90%以上的比例 , 所以有的地方提出“9073”养老模式 , 就来源于此 。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养老方式 , 现实却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 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事故和案例 。 比如 , 老人A才63岁 , 家庭幸福 , 除了有心脏病之外身体其他方面都很健康 , 但就是在身边无人时突发心脏病 , 求救无门 , 被发现已经是2个小时之后 , 老人已经遗憾离世 , 家人痛不欲生;有一位70多岁的空巢老人B , 早年丧偶 , 儿子成家后工作非常辛苦、很少有时间来看他 , 老人渐渐感到生活力不从心、精神没有寄托 , 又不想增加家人的负担 , 最终 , 在极度孤独和苦闷中、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人世;还有一位83岁高龄的独居老人C , 本来平常还能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 , 但因为在家意外摔倒不能动弹 , 等后来发现时已经去世多日!这种结果真的太不应该 , 家人为此深深自责 , 政府、社区甚至邻居 , 都觉得问心有愧……还有更多的现象 , 比如老人出门摔倒了没人主动去搀扶、生病了自己去医院结果却在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因为迷路或走失而永远没有找回、因为不合理饮食等不健康生活习惯导致老年疾病迅速恶化而过早病逝……这种种悲剧 , 都曾真实发生过 , 现在依然时有发生 , 值得整个社会深刻反思 , 也是居家养老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 。 二.智能居家养老的概念和服务方式;近几年 , 很多地方在尝试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来提高居家养老的服务能力 ,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智能居家养老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 本文综合多种提法后做出如下描述:智能居家养老 , 是指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 ,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互联网服务等手段 , 最大限度地实现老人的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指标、活动量等各类传感器和互联网、数据中心随时随地实时连接 , 让监护人(子女或家人)、服务机构和志愿工作者等 , 能远程自动实现对居家老人的安全看护、健康监测、精神关爱和生活服务等 。 我们可以畅想一下智能居家养老方式所带来的变化 。 居家生活的老人 , 通过其佩戴的智能手表中植入的定位、脉搏等传感器和无线数据传输网络 , 可以24小时自动采集和上传其位置信息、生理健康数据和活动量数据等 , 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老人的子女 , 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监测到这些数据 , 在出现异常情况时 , 还能主动预警、主动干预;而老人在紧急情况或需要帮助时 , 也可以一键拨通智能手表上的SOS按钮或求助按钮 , 第一时间得到紧急救援或生活帮助 。 智能居家养老的初衷 , 就是让老人的日常居家生活质量更高 , 过上安全、健康、轻松、快乐的老年生活 。 在安全方面 , 类似侨亚E脉智能手表这样的穿戴设备 , 可以通过GPS定位技术 , 随时了解老人的位置 , 不再担心走失或迷路;在老人摔倒或突发疾病时 , 可以一键SOS紧急求救 , 通知急救中心和家属 , 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护人员能主动了解情况 , 为老人消除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 。 在健康方面 , 通过智能手表、手机或电脑 , 可以远程自动监测到老人的日常作息规律、脉搏数据、活动量等 , 保证最基本的健康监护;还可以通过智能手表外接蓝牙医疗设备 , 监测到老人的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 , 这些自动采集的健康信息 , 加上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或家属进行健康调查或定期体检录入的数据 , 形成持续的健康档案 , 可以对老人进行更全面的健康监测、预警、建议和指导、干预等一系列健康管理 , 帮助老人防控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意外突发风险、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作息、饮食、运动、服药提醒等) , 也有助于对老年常见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治疗 。 老人年迈体弱、行动不便 , 日常生活逐渐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 如果有一套便捷的服务求助系统 , 生活就轻松了!智能手表就有这样的求助按钮 , 可以设置亲人或社区服务中心的电话 , 需要时一键拨通!当然 , 在亲人不在身边时 , 就需要有政府组织的社区服务或公益性的志愿服务 , 为老人的生活求助进行对接服务 。 例如老人出门就医有诸多不便 , 提供陪伴就医服务的机构或志愿者 , 可以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周边范围的老人求助信息 , 就近就快地上门帮助 。 有了安全、健康的保障 , 有了便捷的求助方式 , 还有子女和家属随时随地的关心和监护 , 这样的居家养老生活就安心无忧了、具备了“老有所乐”的坚实基础!老人自己安心还不够 , 还有他们永远牵挂的子女或孙辈 , 无论走向多远的地方 , 都可以随时随地关爱到老人 , 即使出现什么状况也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 即使不在身边也可以及时求助于其他亲属、邻居或社区 , 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心忙于事业、照顾好孩子和家庭!其实 , 让子女放心 , 这也正是老人所希望的 , 无论子女多大 , 永远是“儿行千里母担忧” , 让子女放心、尽最大努力减轻一点子女的负担 , 这更能让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快乐! 三.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 , 智能居家养老是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的 , 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 才能实现其真正的目标 。 这方面 , 笔者考察过多地实践 , 也参与了一些规划和实际运行管理 , 基于此 , 本文提出一点浅见 , 供养老事业的政府部门、机构、志愿者等广大同行参考 。 智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 可采用“立足家庭、社会支撑;政府兜底、市场运行”的基本思路 。 立足家庭、社会支撑 , 这是面向相对健康、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得到家庭照顾的居家老人群体 。 这类老年人 , 在享受居家生活和天伦之乐的同时 , 需要更进一步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保障 , 因此通过智能居家养老方式 , 让子女和家庭能随时随地关心和照顾 , 能够解决其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 。 但相对比较专业的健康医疗、生活服务、紧急救援、心理咨询等服务需求 , 一般家人难以提供 , 这就需要社会力量来支撑 。 武汉侨亚信息技术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实践 , 他们建立了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呼叫中心 , 一方面可以24小时接收老人通过智能手表或其他电话拨打的求助电话 , 并进行自动分类、和服务资源智能配对 , 另一方面在武汉进行网格化的服务资源整合 , 使得这些服务提供商 , 能第一时间获得这些求助服务需求、就近就快提供对接服务 。 也有的地方是政府主导、依托社区来提供这些服务的整合与支撑 。 政府兜底、市场运行 , 应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状况和生存状态的老人 , 针对共性或个性的养老服务需求 , 明确服务保障的责任主体 。 对于失能、半失能、失智、孤寡、残疾以及经济特别困难等特殊老人群体 , 除了依靠政府之外 , 几乎是“老无所依” , 所以这个群体 , 应该由政府来“兜底” 。 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 或者购买专业机构或企业提供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 , 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另外也有武汉市等地方出台政策和财政支持 , 针对所有65岁以上的老年人 , 统一提供标准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 满足老年人养老生活的一些共性需求 。 近两年 , 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应对养老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实施了一些养老服务的民生工程 , 这都是体现政府责任、“兜住底线”的行动 。 但是 , 居家养老服务 , 面对着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多样的服务需求 , 政府能做到“兜底”就已经很不容易 。 对于大多数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 , 立足家庭、部分依靠政府惠民或志愿机构(公益服务)、部分依靠社会力量(付费服务) , 是目前比较合理的选择 , 这也是能够将智能居家养老服务进行持续市场化运行的基础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 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智能居家养老的重要性和现实价值 , 对于尊崇传统孝道文化和更向往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们 , 也更容易接受居家养老的信息化、智能化变革 , 所以 , 智能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 对于从事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互联网、手机应用开发的企业 , 对于从事老年护理、家政、健康、生活等传统服务的企业 , 对于从事老年人智能穿戴设备和便捷健康医疗设备等研发生产企业 , 都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 。 当然 , 智能居家养老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 还需要从服务模式设计、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资源整合、服务系统优化、智能设备研发等方面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 , 还需要社会各方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长期、持续的共同努力 。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我会妥善处理 , 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 , 互助交流 , 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 http://www.zzz818.com 赵站长的博客 。 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