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只有极其努力 , 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 ”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 , 每天更新 。 给你WiFi、手机和食物 , 你可以宅在家里多久不出门? 面对这个问题 , 许多人曾经的回答是:我可以坚持一个月、一年 , 甚至一辈子 。 直到今年春节假期 , 很多人发现 , 当初真是高估了自己:别说一个月 , 一星期就受不了了 。 被迫留在家里的半个月 , 曾经以为的快乐 , 都变成了折磨: 无聊到发疯的我们 , 开始感叹“在家的我被逼成什么样了” 。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床上一直躺着 , 去趟客厅都觉得像出游; 盯着手机太久 , 静静地看着窗外反而成了放松; 以为自己资深宅 , 却没想内心也有如此渴望出门社交的时刻; 曾经对放假望眼欲穿 , 现在一觉醒来 , 最怕的就是假期又被延长…… “闲着没事儿” , 真不是想象中那样快乐 。 1 终于闲下来的我们 , 没那么快乐 空闲 , 就像高甜度的奶油 , 吃多了就会觉得腻 。 睡觉、打游戏、刷剧、追综艺……这些平日里的最爱 , 慢慢都失去了吸引力 。 无聊的极限变成了压力 , 放大了心中的挂念和焦虑 , 任何想转移注意力的娱乐方式 , 都无法让我们真的“闲下来” 。 被大把空闲时间“逼疯”后 , 大家发明了千奇百怪的招式应对无聊: 化身艺术家 , 用瓜子布阵: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天天摆瓜子” / 微博@绘LINGing 数数 , 瓷砖、玻璃、大米……凡是家里有的 , 都可以拿来数一数 。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更有人将“数数”发展成了全家总动员 , 拖家带口地蹲在窗前 , 数到腿麻 。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朱亚文带着孩子数对面的玻璃 / 微博@朱亚文 《射雕英雄传》中 , “老顽童”周伯通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上 , 自己一个人待了十五年 。 十五年里 , 穷极无聊的他甚至开始让自己的左手与右手打架 , 从而打发时间 。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无聊起来 , 连自己都打 / 《射雕英雄传》 这次 , 年轻人们也终于理解了这种”闲得发疯“ , 拼命给自己找事做 。 朋友圈里慢慢出现了线上课程的分享海报、居家健身的短视频 , 和“点一个赞 , 学十分钟PS”的豪言壮语 。 随着假期的延长 , 不少人甚至忘记了“只想退休”的宣言 , 开始期盼上班 。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年前有多渴望放假 , 现在就有多渴望上班 。 闲下来的年轻人 , 真的没那么快乐 。 2 忙里偷来的“闲” , 才真让人快乐 相比起忙碌 , 百无聊赖才真正折磨人 。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指出:“最累的人 , 其实是什么都不做的人 。 ” 发表于《Science》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记录了一项实验 , 被试者被要求在房间里待6-15分钟 , 除了思考 , 不允许做任何事 。 尽管时间并不长 , 但这样的“放空”状态依然让人难以忍受 。 相比起呆坐着 , 有些人甚至愿意接受电击来让自己产生轻微的疼痛感 , 用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

朋友圈集体打脸现场,说“丧”都是骗你的

“绝大多数人宁肯做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 , 也不想什么都不做” / Science 无意义的精神消耗是一块看似不起眼的沼泽 , 刚踩上去时浑然不觉 , 时间一长就越陷越深 。 长期宅在家 , 少了目标和压力 , 生活像被抽了真空 , 活力慢慢耗尽 , 人会渐渐地被孤独和空虚包围 。 在英国一档名为《In Solitary》的节目中 , 进行了一次密室独处实验 。 尽管参与者能够随意携带三样东西入场 , 一定程度上有事可做 , 依然有半数无法坚持到第五天 。 没有了忙 , 闲也不再那么吸引人 。 在一场名为《我们为什么更热爱自己的工作》的TED演讲中 , 主讲人Dan Ariely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促使我们去工作的动力其实远不止报酬 , 更重要的是意义、创造性、挑战等等心理上的回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