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心里瞧不起文化人是传统文化的惯性

历代的统治者(掌权者、治国者、政客或政治家)是打心里瞧不起文化人的 。 流氓出身的汉高祖曾以溺儒冠来表达对书生的轻蔑 。 司马迁说汉武帝对他以倡优蓄之;乾隆皇帝则直斥多嘴的纪晓岚是倡优之属 。 春秋战国时期 , 知识分子(士)是“良禽择木而栖” , 然后“士为知己者死” 。 秦汉大一统之后 , 他们的最高理想是“为王者师” 。 总之 , 必得依附掌权者才能建功立业 。 这就决定了他们发言的方式 , 总是站在统治者(治国者)的角度立论 。 先秦的纵横家周游列国 , 欲说服掌权者 , 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 并极力证明自己所献的计策是于他大有好处的;到了科举时代 , 不仅考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八股文 , 考公文考书法 , 还要考策论 , 即为统治者建言献策 , 殿试就是以策论定高下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