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冲击波--拉丁美洲“离美国太近”

从16世纪初开始 , 欧洲文明在全世界范围扩张 , 成为主体 , 而拉美地区则是这一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 。 从16世纪以后的300多年 , 是欧洲国家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历史 。 之后 , 拉美国家逐步独立出来 , 但又不得不开始了对美国的依附历史 , 这个阶段已经持续了150多年 , 至今仍未结束 。 16世纪最初的20年 , 成千上万西班牙冒险家沿着哥伦布的脚步 , 来到拉丁美洲 。 然而 , 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任何成就 , 失望而归 。 但有很少的人成为幸运者 , 他们先后占领墨西哥和秘鲁的印第安国度 , 开始了对这里的殖民占领 , 并向大陆内部扩展 。 紧接着 , 厄瓜多尔、波利维亚、智利、巴拉圭、阿根廷等地逐步被纳入殖民地范围 。 在这一时期 , 巴西也被葡萄牙“发现” , 成为葡萄牙人的殖民地 。 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分别把自己的统治机制带到拉丁美洲 , 在扩大殖民地的同时 , 力图使这里成为帝国的组成部分 。 那时 , 西班牙殖民者实行的是“纵向主义” , 严格禁止各殖民地之间有任何横向交流 , 辖区内各种官职都是宗主国派遣 , 全部由西班牙人担任 。 各殖民地颁布了多如牛毛的法令 , 对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生活中最琐碎的细节都作了详细规定 。 当然 , 葡萄牙人也是这样管理 。 由于拉丁美洲比较适合采矿业发展 , 许多为采矿业服务的大庄园应运而生 , 但17世纪中叶以后 , 随着白银产量的减少 , 大庄园的经济意义相应减小 , 于是 , 拉丁美洲的种植园又开始兴盛 。 种植园一般分布在沿海地区 , 主要生产蔗糖、烟草、棉花等 , 后来又有了橡胶、咖啡和香蕉 。 不过 , 种植园和矿业、大庄园一样 , 生产的产品受到宗主国严格限制 , 不得擅自改种其他产品 。 欧洲宗主国从拉丁美洲殖民地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 但严格的产品管控 , 也使拉丁美洲失去了市场自主权和主动性 , 一旦海外市场萎缩 , 国际市场价格下跌 , 单一产品经济很快就会走向崩溃 , 陷于被动 。 18世纪末 , 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 , 殖民地土生白人、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都无法忍受 , 把斗争的矛头直指殖民统治者 , 开始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 , 人们纷纷举行武装起义 , 建立独立的共和国 。 但是独立运动并没有使拉丁美洲摆脱对欧洲经济的依附地位 , 土生白人地主的大地产所有制不仅原封未动 , 而且还取代了西、葡殖民者的地位 , 如以往一样牢牢地控制着经济资源 , 而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和大批无产者仍被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 。 各个国家独立后 , 纷纷建立了军人独裁政府 , 军人管理替代了文官管理 。 军人或地主凭借个人威信称王称霸、任人唯亲 , 长期合法地干预政治 , 严重经阻碍了拉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 而在北美洲 , 美国独立之后完全摆脱了英国的政治、经济控制 , 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核心成员 。 作为新兴强国 , 美国不允许任何欧洲国家对拉丁美洲实行殖民 , 也不允许任何欧洲国家干预拉丁美洲政治和经济 , 否则将被看作是不友好的举动 。 美国实际上严格控制着拉美国家 , 使他们都无法及时和自由地开展适合自己的经济活动 。 美国是想通过扩大自己的影响 , 彻底排挤掉欧洲在美洲大陆的势力 , 确保战略安全和本地区的霸主地位 。 美国的做法实际上对拉丁美洲相当不利 , 而且这种不良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 因此 , 如今的拉美人常常抱怨说 , 自己“离上帝太远” , 却“离美国太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