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冬青奥会冰壶训练日 上演“咆哮游戏”

  新华社洛桑1月17日电(记者罗鑫)“Hurry hard!Hurry!Hurry!(意思为快速擦冰)”17日 , 洛桑冬青奥会冰壶混双比赛迎来赛前训练日 , 因赛道狭长 , 各国队员之间“打配合”的“咆哮声”时不时响彻尚佩里冰壶馆 , 而此时英语成为大多队员之间互相沟通的通用语言 。


特写|冬青奥会冰壶训练日 上演“咆哮游戏”

----特写|冬青奥会冰壶训练日 上演“咆哮游戏”//---- //

  1月14日 , 中国队选手裴君杭、刘彤和翟志鑫(从左至右)在比赛中 。 新华社记者白雪骐摄

  在冰壶运动早期 , 这项运动也被称为“The Roaring Game(咆哮游戏)” , 因石头在冰上滑行时发出的声音而得名 。 而此时在冬青奥会赛场 , 在混双比赛的特别赛制下 , 血气方刚的队员们为了加强沟通 , 上演“咆哮游戏” , 不过这次“咆哮”的是运动员 。

  按照冬青奥会冰壶混双比赛规则 , 由来自不同国家的两名性别相异的选手组队进行淘汰赛 。 此次有48支队伍将在接下来5天的时间里决出冠军 。 中国队四名选手分别和捷克、土耳其、丹麦和波兰队选手进行组队 。

  中国冰壶队三垒队员刘彤说:“我这次和土耳其队一名男队员组队 , 虽然我们母语不同 , 但是通过简单的英语表达加上手势比画 , 目前来说配合得还不错 。 对于我们而言 , 这不仅是一种技战术的交流学习 , 更是对沟通能力的一种锻炼 。 ”

  “虽然今天训练时间不长 , 但是收获非常多 。 这种赛制形式很新鲜 , 开拓了我的视野 , ”刘彤说 , “不过毕竟不是用母语 , 沟通上有时候还是存在挑战 。 因此未来我还要加强英语学习 , 将挑战转化为机遇 。 ”

  刘彤说:“我目前在比赛训练之余每天努力坚持花一个小时进行英语学习 。 一方面促进与外教的沟通 , 另一方面参加国际赛事也有助于与对手沟通 。 到时候考大学 , 英语也是必考科目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