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这种东西,都是给我们穷人吃的(图文)( 二 )
△《溏心风暴》里的镇店之宝——双头鲍 。 /截图 而个头的大小 , 又令鲍鱼再次层层分级下去 。 在鲍鱼界 , “几头”的意思是指一司马斤(600克)里含有几只鲍鱼 , 比如一司马斤里有4只鲍鱼 , 那就叫4头鲍 , 如此类推 , 数字越小 , 自然代表越大、越贵 。
△鲍鱼个头大小决定身价 。 /《有何贵食》截图 除了弄出这些复杂的术语 , 使干鲍与普通民众划清界线的 , 还有令人头大的煮法、吃法 , 和与之相匹配的礼仪 。 寻常一只干鲍 , 要先用水泡两日 , 还不是泡着就好 , 还要不时换清水 , 唤作“泡发” , 又用秘制的汤汁熬煮两日两夜 , 在盘子上晾晒 , 方是叫“完成”而已 。 吃的时候 , 又非得右手拿刀 , 左手拿叉 , 餐巾摆好 , 才不至于让人失礼了这只鲍鱼 。
而鲜鲍的煮法 , 则对咱穷人友好得多 。 在市场里让摊贩洗刷处理好 , 回家煮够火候 , 再加点喜欢的配料 , 一样能够食指大动 。 在老艺术家看来 , 其实无论人工养殖还是海底野生 , 鲜鲍还是干鲍 , 4头还是12头 , 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 只是加上了“富人”的标签 , 鲍鱼自然就被赋予了一套独特的饮食江湖文化 。 谁把鲍鱼推向珍馐之巅 那么 , 到底又是谁 , 把鲍鱼捧上了天 , 到了普通人一口难求的地步? 鲍鱼“金贵” , 好像生来就该如此 , 若非要写一部鲍鱼简史 , 那中国人一定占有很大的篇幅 。
第一个吃鲍鱼的人早已不可考究 , 但史料里记载着爱吃鲍鱼的人 , 个个非富则贵 , 不是皇帝就是权臣 。 《汉书·王莽传》记载 , 西汉后期的新朝皇帝 王莽馋于鲍鱼 , 尤当“忧懑不食”时 , 必喝酒吃鲍 。 东汉的曹植在悼念其父亲时 , 也曾提到曹操生前喜食鲍鱼 。 而到了清朝 , 鲍鱼已经发展到皇家宫廷宴的地位 。
△清廷“全鲍宴” 。 /bilibili 在清廷皇室 , 就有“全鲍宴”的记载 。 据说当时沿海各地大官朝见时 , 大都进贡鲍鱼为礼物 , 一品官吏进贡一头鲍 , 七品官吏进贡七头鲍 , 以此类推 。 由于皇家的厨房不能进活物 , 所以呈上的贡品 , 大多是制作好的干鲍 。 鲍鱼之所以登上珍馐之巅的宝座 , 最初并非因为口感 , 而是因为物以稀为贵、繁复难记的干鲍制作和熬煮流程 , 非得配有厨子的大户人家不可 , 才成了“身份的象征” 。
在过去 , 鲍鱼的数量稀少 , 对生存环境要求大 , 特别是个头大的鲍鱼 , 少则需要20-30年才能捞出一只 。 而制作成干鲍后 , 个头又会比原来缩水不少 。 所以 , 稀缺的鲍鱼自然就逐渐成为了富贵人家的菜肴 。 与其说吃的是口感 , 还不如说 吃的是地位、权力 。 “成功上位”的鲍鱼又被附加了许多非比寻常的意义和功效:比如中国人在新年吃鲍鱼就寓意着“大富大贵” , 中医又认为鲍鱼对人体有“滋阴”的作用 。
△鲍鱼在中国有着很好的意头 。 / 图虫 近代以来 , 香港人杨贯一对鲍鱼文化的推崇又到了极致的地步 。 用跨越了两个年代的时间 , 杨贯一在80年代成功钻研出令世人惊叹的鲍鱼烹调方式: 用传统的瓦煲和木炭 , 用老鸡、排骨吊味 , 再用慢火熬煮 , 使其他材料不会盖过鲍鱼的鲜味......
△“鲍鱼大王”杨贯一 。 / Youtube截图 终于 , 在香港著名食评家唯灵、梁玳宁、韩中旋的推荐下 , 杨贯一到新加坡比赛 , 一战成名 。 继而又凭“鲍鱼”获得国际御厨协会的C.C.C金章 , 世上仅此三人 。 就这样 , 90年代末 , 涌向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又把鲍鱼这道菜带进唐人街 , 作为中华料理顶级美食的代表 。 至此 , 鲍鱼已成为上流华人饮食文化的一种符号 。 鲍鱼 谁说穷人不可以一日三顿 其实 , 鲍鱼演化至今 , 已经不是什么稀有食材 。 自从70年代中国成功研制出鲍鱼的养殖技术后 , 我们就成了鲍鱼的养殖大国 , 占比达到了世界的90% 。 很多外国人吃的鲍鱼 , 其实都来自中国 。
推荐阅读
- #东南网#提醒!别在电动车上加装这个东西!已有多人受伤!
- #帮兄爱唱歌#现在55岁原来交的农保可否转为社保,这种操作非常不划算
- 『焦作看点』焦作又有人种这种植物被抓
- 「南陵县广播电视台」我要飞的更高!南陵的这种玩法有味道
- #金箔#十几块钱的东西当几千块钱买,一对被骗的夫妻给你血淋淋的教训!
- 「陆丰」紧急预警!这种诈骗现身朋友圈
- 「罗平警方」专坑学生!这种新骗局正高发,已有人中招!千万警惕
- #小海社会热点#62岁了还在工厂打工被人嘲笑:买东西还用现金,火车票都不懂买
- 株洲电视法制频道@羞死人!男子入室行窃竟为了偷这些东西
- 【姚经理】曝光!唐山多小区出现这种情况!极度危险!你的小区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