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破产之日》观后感
国家要破产 , 这样大的事件 , 普通的民众就不该有知情权?难道公布真实的情景 , 引起恐慌的社会效力 , 要远远高于在不知情的情况 , 被多罗米骨牌的连锁倒塌砸中 , 效果要好 。 -----辛琳 《国家破产之日》观后感 这几天 , 我抽空看了一部很特殊的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 。 这部影片选材很特殊 , 自揭伤疤 , 直击在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中 , 韩国社会 , 上下不同阶层在金融危机前后不同的反应 , 尤其是韩国政府高层在危机之前的麻木不仁 , 在危机之中隐瞒真相 , 装腔作势 , 无视底层百姓的悲惨 , 任由底层民众陷落 。 这部电影还在反思危机爆发时 , 政府的政策失误 , 失职对社会 , 尤其是对底层普通民众造成的巨大伤害 。
1.在国家破产之前 , 有没有征兆? 在国家破产之前 , 韩国处于虚幻的膨胀中 。 报纸、电视新闻每天给民众打鸡血 , 宣传国家的强盛 , 经济的提升 , 国力的发展 。 整个韩国民众 , 整体民族情绪高涨 , 他们自信地认为他们的国家非常强盛 , 已经步入世界经济强国 , 他们在1988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 , 向世界展示了崛起的韩国 , 他们在1996年加入OECD(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英语: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大踏步迈进世界的行列 。 媒体渲染 , 韩国在1997年 , 人平均收入已经达到一万美元 , 社会成员整体富裕 , 每个人都已经升级为中产阶级 , 国家跃身为世界发达国家 。 在这样的情景下 , 能想到 , 此时此刻每一个韩国人 , 对自己的人生 , 对大韩民族的复兴 , 对国家的未来都是昂扬百倍 。 往往就是在这样信心高涨的时刻 , 一直潜伏的危机 , 也会膨胀到巨大 , 大到能吞噬尽你苦心经营的所有 , 将所有存在的现实打成粉碎 。 当年 , 韩国走的不是一条健康经济之路 , 它是靠借贷堆砌起貌似强盛、繁荣的经济 , 就像某一个人借了一大堆债 , 过着奢华的生活 , 任意花钱样 , 不限制借贷 , 不考虑到期的贷款 , 不预先筹备好还贷的款项 , 这样的经济模式很危险 。 韩国政府以非常宽松的政策 , 让银行给企业大量贷款 , 在1997年时 , 韩国大型企业负债率已经高达到五比一 。 为了大企业的发展 , 三星 , LG、现代、韩宝等大财阀过度借入美元债 , 造成外汇短缺 , 危机爆发当时 , 韩国光是外债总额达1100亿美元 , 其中银行外债700多亿美元 , 而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 , 国家已经资不抵债 。 所以国家破产的根本的原因 , 就是尹正学所说:无知、无能的政府执政高层在经济发展的规划上过分追求繁荣 , 亲手酿成了一场灾祸 。
2、谁能预知国家即将破产? 电影中 , 提前知道韩国要破产的 , 有三位:第一个是暗中没有现身的华尔街金融高层;第二个是韩国银行的韩诗贤和她的团队;第三个是某投资公司小经理:尹正学 。 华尔街金融高层有世界级金融专家组成的团队做分析 , 他们对全世界各个地区的经济运行状况 , 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向一直都在做跟踪监测 , 根据各种收集数据 , 对世界未来的经济动向 , 做到准确的预测与分析 。 所以 , 电影一开始 , 韩国各大报纸 , 电视新闻正在连篇累赘地播报韩国取得的骄人成绩 , 可镜头转到美国华尔街 , 经纪人收到一封紧急邮件:所有的投资撤出韩国 , 立刻!收到这封邮件的华尔街 , 立即行动起来 , 资金立刻行动起来 , 从韩国撤出 。 大资本就是这样 , 在危险的地方撤离 , 在安全的地方着陆 , 在有利益的地方盘旋 , 驻扎 。
韩诗贤是韩国银行通货政策小组组长 , 她和她的团队能征集来自于韩国各大银行的收支流水 , 存储数据 , 她也有国家银行美元的进出收支数据 , 所以她的判断有真实的证据 , 银行还有多少存底美元 , 每天要兑换 , 支付多少美元 , 目前还要支付多少美元债务 。 当她将一叠打印好的报告呈递给韩国银行的行长 , 行长慌了神 , 和她一起向国家财务室次官等国家要员汇报 , 可他们傲慢地讥笑韩诗贤曾经不过是一个女秘书 , 竟敢来主持一个高级别的紧急会议 , 然而她将冰冷的现实 , 揭开来:目前银行现有的外汇数量 , 每天需要消耗的外汇数量 , 银行存底的外汇只能支撑最多一个星期 , 一个星期后 , 国家即将破产 , 这些傲慢的官员们才将思考的中心 , 收回到现实 , 不再纠结韩诗贤的平凡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