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市集成“网红”爆款 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20万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双塔市集成“网红”爆款 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20万》。//本文由热心网友[小徐说报] 投稿。


双塔市集成“网红”爆款 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20万

本文标题:双塔市集成“网红”爆款 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20万

(小编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过20万 双塔市集为何能成爆款)

双塔市集成“网红”爆款 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20万

来自双塔市集智慧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开业半个月以来,双塔市集客流量超过20万,在抖音上,双塔市集的话题阅读量达到22.5万。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其他社交平台上,关于双塔市集的讨论也热度不减,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上传。

开业半个月,客流量超20万人次

新年首日,采访人员来到双塔市集,满眼人头攒动。入口一块大屏滚动显示市集内部客流情况,上午十点已经达到2500人次,这一数据正以每小时增加1000余人的速度不断刷新。

传统小吃摊位前排起的长队印证着市集内的火爆。几家新开的饮品店也出现同样的情况。市集内外,还挤满了拍照“打卡”的人。

来自双塔市集智慧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开业半个月以来,双塔市集客流量超过20万,工作日客流量在1万左右,其中冬至夜和元旦当天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按照双塔市集的面积,这样的人流量“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双塔市集负责人贾子俊介绍。除了现场聚集大量人气,在社交平台上,双塔市集也持续引发大流量关注。

整合多种功能,老菜场焕发新活力

从传统菜场升级而来的双塔市集有何魅力?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却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徐成华亲自体验后表示,双塔市集除了具有传统菜场的功能,更集购物、娱乐、学习、休闲于一体,每处细节都体现着传统与时尚的融合与共生,满足了人们不断“进阶”的消费需求。

顺应自然形成的生活业态,是双塔市集的首要特点。升级后的双塔市集,拥有62个生鲜摊位,18个小吃摊位,占据主体地位。原来菜场里的商户都还在,保留了“我们老居民的生活记忆。”家住双塔市集附近的李乾琳阿姨说。

在此基础上,双塔市集引入更多功能,致力于将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和游客汇聚于此。双塔市集内增加了裁缝店、修锁店、咖啡店、酒馆、花店等。室外沿河区域的空间也得到合理规划,化身为户外市集,将在周末、节假日期间出现,呈现苏州非遗产品、原创设计和文创品牌的魅力。坐在日本北海道风格的咖啡馆里,市民余曼莹正喝着咖啡等待妈妈买菜归来,而她的女儿,正在不远处的书店内看书,市集“满足了我们一家三代人的需求,这种感觉很温馨。”

传统与时尚的融合,则体现在双塔市集的各个角落。小吃区在房顶设计了传统横梁与苏式瓦片,营造在屋檐下吃饭的感觉;生鲜区门头小黑板用艺术字书写着二十四节气的时令美味;室内表演舞台上定期还会有苏州评弹和西洋乐器演出……

“随着生鲜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的发展,传统菜场功能在逐渐弱化。而传统菜场基础设施普遍陈旧,市民体验度不高。”姑苏区财政局副局长、国资办副主任郁伟民认为,双塔市集通过软硬件提升,业态丰富,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直接的感观和触摸体验,使原有的菜场焕发出新的活力。

吸引年轻群体,激活古城活力和生命力

这段时间,74岁的李乾琳对家门口的变化很是欣喜。“过去的20多年,这里一直都是老旧菜场的模样。现在买菜还像过去一样方便,环境却变好了,功能更加齐全了。”

在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勇看来,双塔市集的改造升级是古城有机更新的一次有益尝试。王勇认为,姑苏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筑格局比较成熟,保护古城特色是永恒的主题。双塔市集在保留原有建筑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苏式元素和时尚元素,打造更加多元的生活空间,既延续建筑传统功能,又满足当下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对此,郁伟民表示认同。苏州最接地“气的文化就体现在‘老苏州’的生活中,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原有的建筑功能已经不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郁伟民表示,双塔市集的改造,改善了原有的环境,丰富了原有的功能,能够给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来自双塔市集人脸识别智能管理平台的数据显示,在20万的客流量中,4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超过60%。

王勇认为,双塔市集的“走红”,也应当引起对古城活力和生命力的思考。“古城的更新与发展,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人群的注入和流动能够给古城带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而双塔市集引入大量时尚和国际化元素,会吸引大量年轻人和追求生活品质的群体,从而带动这一片区的活力。”王勇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