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新加坡华裔企业家陈六使孙女:祖父教我努力坚毅

新加坡时尚界名人陈丽音是前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孙女 。 (新加坡《联合早报》/陈斌勤 摄)

中国侨网1月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载文章 , 通过新加坡华裔企业家、前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孙女陈丽音之口 , 讲述了陈六使的故事 。

文章摘编如下:

陈丽音的阿公叫陈六使 。 2019年10月 , 新加坡洋理工大学将校园内一条道路 , 以前南洋大学创始人陈六使为名 , 易名为“陈六使径” , 校园的人文学院大楼也以新加坡福建会馆命名 , 以肯定陈六使和福建会馆对教育做出的贡献 。

祖父创校父亲授课

“我不是前南大或后来的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 , 但我身上有南大的遗传因子 , 因为除了祖父陈六使创办前南大 , 我父亲也一度在南大授课 , 所以我和这所学府有深厚的渊源 。 ”陈丽音说 。

陈丽音的父亲陈永新早年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回国后 , 曾到南大授课两年 。 之后陈永新转战商场 , 成立一家再生纸公司 , 而陈丽音并没有进入南大修读 。 “我喜欢服装 , 但本地学府没有这方面的课程 , 于是我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学院修读 。 ”

面海大屋内的童年

鲜少人知道陈丽音的家庭背景 。 陈丽音透露 , 她自出生那天起 , 就与祖父同住在马林百列占地接近两英亩的面海黑白大屋内 , 直到十岁祖父去世为止 。 她的童年以至后来的成长岁月 , 或多或少受祖父敦厚处事态度影响 。

陈丽音印象中的童年 , 祖父是主角 。 陈六使有13个孩子 , 陈丽音有超过50个堂表兄弟姐妹 , 陈丽音的父亲排名第八 。 就像60年代的黑白粤语片中的富裕人家 , 大屋内除了人多 , 司机和佣人也多 , 包括司机和看顾孩子的妈姐 , 很有旧年代的电影画面 。

陈丽音记得的是 , 在她十岁以前 , 每个周末 , 祖父的所有孩子都会到大屋聚首 , 祖父都会给所有的儿孙派发“利是” , 所以大屋内经常都充满人气 。 过年的时候就更热闹 , 因为除了儿孙 , 陈六使的兄弟姐妹也都会一家大小前来拜年 , 因此当年的陈家大屋出入的人非常多 , 自成一个社群 。

“祖父样子相当严肃 , 为人耿直、诚实、保守、乐于助人 , 同时也有一定的威严 , 但他非常疼爱儿孙 , 经常带我们到福建会馆 , 办完正事后 , 一家人就会在会馆内吃晚餐 。 ”她说 。

1950年 , 陈六使接替陈嘉庚担任福建会馆主席 , 每天进出会馆成为日常作息 。 从六岁开始上学后 , 陈丽音通过大人的交谈 , 加上感觉上在会馆出入的都是大人物 , 每个人也都听祖父的话 , 慢慢知道原来祖父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

#祖父#新加坡华裔企业家陈六使孙女:祖父教我努力坚毅。“但当时也没认为那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 相比小时候和现在对祖父的认识 , 现在当然更深一层 , 也更了解祖父对国家社会 , 尤其是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真是相当伟大 。 ”

孙子为祖父提公事包

陈六使早年从中国南来之后 , 曾在陈嘉庚的橡胶园工作 , 累积丰富的经验 , 之后在1925年与三哥合创橡胶公司 , 大力发展橡胶生意 , 在十多年内迅速成为橡胶界巨子 。

“祖父会带我们到他在新加坡的橡胶工厂 , 以及在马来西亚的橡胶园玩 。 橡胶园内有虾池 , 虾池和虾都有浓浓的橡胶味道 , 所以我印象难忘 , 那是我和祖父度过不少宝贵亲子时光的地方 。 ”陈丽音说 。

像许多传统华人家庭一样 , 长辈都不太容易表露自己的情感 。 陈丽音出世的时候 , 陈六使已65岁 , 她记忆中的祖父拿着枴杖 , 每天早上必定会喝咖啡、看报纸 , 上班前会穿着白色汗衫和纱笼先到花园散步喂鱼 , 之后才整装到会馆去 。 每天下班回家后 , 包括陈丽音在内的小孩子就会忙着为祖父提公事包 , 拿拖鞋 , 并为祖父按摩双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