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趣味短视频进校园 乡村学生看到“新世界”

近两年 , 一种新的资讯传播形式——短视频尤如一夜春风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大众青睐 , 丰富多元的内容输出、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便捷灵活的时间长度 , 正在成为人们快速了解多维世界的另一种有效手段 , 其中 , 青少年对短视频的喜爱程度尤甚 。

放眼到中国的教育领域 , 近年 , 中国城乡教育鸿沟在一次次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正在不断缩小 , 但落后和乡村地区学生在知识面、眼界、心理建设等综合素质能力上与城市同龄学生仍有较大差距 。 距离的鸿沟越缩小 , 最后的挑战越艰巨 。

2020年是中国扶贫事业的决战年 , 教育扶贫也正在面临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 如何提升乡村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结合上述两种情况 , 一个新的机遇呼之欲出:当优质短视频遇上乡村教育 , 会为孩子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孩子与外面世界隔着一层“毛玻璃”

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显示 , 中国农村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 。 一些农村学校学生成绩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及格标准 , 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 。 学习成绩落后与学习兴趣衰减的累积效应 , 使农村学生后期学习面临更大的挑战 。

什么造成了农村地区学生的成绩落后和学习兴趣衰减呢?

相较于城市教育环境 , 中国幅员辽阔的乡村地区 , 囿于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原因 , 在师资匮乏的同时 , 优秀师资更是稀缺资源 。 在此情况下 , 乡村教育只能保证基础教育 , 艺术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 。 老师一人多职现象相对普遍 , 据采访人员调查了解 , 有些地区学校甚至包括校长在内 , 都要承担周均近20节课左右的教学任务 , 而每位老师在教授基础课程的同时 , 还要兼任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任务 。

同样由于优秀师资稀缺 , 即便是基础教育课程 , 也只能保证正常开展 , 而为学生提供一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课 , 仍是落后和乡村地区老师们可望不可及的美好愿望 。

音乐课只能唱唱歌而无法学习乐理 , 体育课只能在操场自由玩玩不能得到系统的运动指导等 , 成为落后和乡村地区孩子们的普遍教学状态 。

而在基础课程的教授中 , 学生们只能僵化地读到书本上的内容 , 没有生动的内容演示和讲解 , 学生与知识之间隔着一道坚硬而模糊不清的“毛玻璃” , 原本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 , 因教学手段的限制 , 成为学生们无法触及与开启的 “另一个世界” 。

师资不足与教育内容匮乏成为横亘在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之路上的两块巨石 。

长篇网络教学产品遭遇“水土不服”

移走巨石 , 打破孩子们面前的“毛玻璃” , 一直有人在行动 。

学生■趣味短视频进校园 乡村学生看到“新世界”。近年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网络覆盖面积的大幅度提升 , 网络教学成为各界破解乡村教育困境的手段之一 。

2018年 , 一篇《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文章刷屏 , 文章阐述通过直播教学 , 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同步上课 , 很多人考上了本科 , 还有人考上清华北大 , 改变了命运 。 该报道一经推出打动了无数关注落地贫困地区教育现状读者的内心 , 引起全社会巨大的关注并获得如潮好评 , 但很快不同的声音随之出现 , 很多人质疑直播课的作用有多大 。 带着这个疑问 , 在随后的跟进报导中 , 更多情况得以呈现 , 包括学校为保证直播课效果而进行的优秀学生选拔和资源倾斜 , 同时 , 一些上了直播课但效果不理想的学生情况也得以展现 , 在更全面的情况得以还原后 , 有评论称:“军功章”里直播教学顶多有一半 。

另一个佐证是:近年 , 在线直播教学方式在落后和乡村地区的实践并不少见 , 但获得如《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中神奇命运改变的 , 仍只是极少数学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