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有生之年为邢台留下点儿东西”( 二 )

  其实 , 早在杨文山上大学时 , 李光璧就注意到这个考试没出过前三名 , 还发表了很多论文的年轻人了 。 李先生曾说过 , 杨文山不是凡人 , 将来他成熟了 , 是会出不小的研究成果的 。 果然 , 杨文山在恩师的指点下 , 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扎实而艰苦的研究 , 陆续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论文 。 这一研究就是28年 。

  1979年 , 河北师范大学扩建历史系 , 到各地聘请骨干教师 。 听说南开大学历史系老师比较多 , 一位领导就特意跑到天津 , 希望能把南开大学里祖籍河北的老师“请回家” 。 这时 , 有人提起了杨文山:“你们眼皮底下就有人才呀!邢台的中学教师杨文山 , 是河北师院历史系的高材生、李光壁先生的得意门生!”这番推荐 , 成了杨文山命运的转折点 。 河北师大领导很快就找到了杨文山 。 他当然愿意去河北师大 , 科研本就是大学老师的工作内容之一 , 到了大学 , 他就能更好地搞研究了 。

  然而 , 事情并没有那么容易 。 邢台教育局的一位领导 , 要求河北师大找来三位中学老师 , 才肯“放走”杨文山 。 最终 , 师大的领导真的找来了两位老师 , 又通过省教育厅协调 , 才把杨文山调到师大 。 1979年 , 51岁的杨文山成为河北师大历史系的老师 , 举家迁到石家庄 。 他的研究重点被师大科研处列为校级重要科研项目 , 他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身于自己的研究 。

  倾心研究出版两部专著还有两部即将出版

  杨文山对邢台地方史的研究 , 起初是“全面开花”的 。 后来他觉得课题太多 , 力不从心 , 所以把重点放在了邢国和邢窑上 。

  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 , 因为历史上这里曾有燕国、赵国 。 然而 , 邢台一带还有一个邢国 , 曾辉煌一时 , 却因史料记载零散 , 尤其是《史记》中没有相关记载 , 而鲜为人知 。 杨文山据史料推算 , 邢国有404年的历史 , 远远长于存世不到200年的赵国 。 杨文山对邢国的研究全面而深入 , 弥补了《史记》的文献空白 , 向世人揭开了邢国的神秘面纱 。

  在邢台任教的28年里 , 杨文山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搞研究的 。 他不仅翻遍史料分析求证 , 还搜集了很多青铜器和金文资料 , 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 当地有一个习俗 , 只要是地里挖出来的东西 , 都要砸碎 。 而其中一些瓷器等对杨文山来说都是极有研究价值的宝贝 。 后来 , 他一听说哪儿挖出了东西 , 就跑去求人家不要砸碎 , 用香烟把东西换过来 。 多年来 , 有不少收藏爱好者慕名请他鉴定“老物件” , 他不收费 , 只提一个要求 , 允许自己给这些“老物件”拍照、测量 。 就这样 , 他积攒了大量照片和数据 , 后来都被用到自己的书里 。

  邢窑白瓷中有一种透光白瓷 , 像玻璃一样可以从外面看到里面盛的液体 。 写这部分书稿时涉及到酒 , 喜欢刨根问底的杨文上 , 由此对邢酒产生了兴趣 , 并开启了另一个课题——邢酒 。 在研究邢酒的时候 , 杨文山查到了古代的酿酒技艺 , 通过多次试验 , 恢复了传统的米酒和烧酒 。 他指导邢台的酒厂用古法酿造出大唐神麯酒和大宋金波酒 , 还制作出了这两种古酒的装具 。 如今 , 关于邢酒研究的专著即将完成 , 而另一个研究课题邢地 , 杨文山计划2023年成书出版 。

  《邢窑综合研究》和《邢国综合研究》分别是40多万字、20多万字 , 再加上尚未完成的邢酒和邢地的研究 , 杨文山倾毕生之力而完成的专著 , 总共有一百余万字 。

  一往情深“为邢台留下点儿东西……”

  从1953年开始研究邢台地方史 , 到2017年《邢窑综合研究》和《邢国综合研究》成书 , 前后历时60余年 。 这两部书被称为杨文山的“终身之作” , 对邢台地方史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是空前的 。 杨文山的学生支广正在《邢窑综合研究》的后记中写道:“(杨文山)对邢窑文献记载的查找做到了极致 , 对邢窑诸多课题研究用尽了力气 , 因此在古陶瓷界尤其是在邢窑圈内得到了首肯 。 ”他也被业内专家称为“邢窑之父” 。 2018年 , 这两部书先后出版 。 当年12月 , 邢台市专门为杨文山举行了新书出版发布会 。

「研究」“有生之年为邢台留下点儿东西”。  “我在邢台工作、生活了28年 , 我的4个孩子都是在这里出生的 , 我把邢台当作故乡 。 ”杨文山说 , 人生能有几个28年?他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出版邢酒和邢地的两本专著 , “为邢台留下点儿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