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雾 | 春山澹冶而如笑
“五岳归来不看山 , 黄山归来不看岳” 。 因着这诗句 , 在我印象里 , 四十节气里的黄山 , 每一眼的远眺 , 都是让人惊叹的钟灵毓秀 。
雨雾云海间移步换景 , 各色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 , 或沧桑嶙峋、或奇幻灵动、或含水弄秀 , 争相竞秀,意趣无穷;各类奇松破石而生 , 盘根于怪石嶙峋的峰崖绝壑之上 , 或挺拔高冷、或俊逸撩人、或娟秀妖娆 。 蒸云雾蔚中 , 俊峰秀谷在云海中时隐时现 , 每一秒都幻化出不同的景致 , 置身其中 , 如若飘然成仙…… 就在这样的仙风灵气里 , 那些吮露为水 , 抚云而生的黄山云雾茶 , 散发出悠远的馨香 , 成为松、泉、石、云的“黄山四绝”之后 , 上苍对黄山的又一绝味恩宠 。 不期然地 , 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 。 所以说 , 任何日子来黄山都是享受 。 我们的黄山访茶之行 , 正好始于春四月 , 走过润夏 。
正所谓 , “高山出好茶” , 黄山位于东经118°1""""度 , 北纬30°1"""" , 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是黄山云雾茶生长的绝佳纬度 。 由于山高谷深 , 太阳直射差异较大 , 形成了黄山地区日照短 , 云雾多(黄山一年约有三分之二时间在云雾之中)的气候特点 , 被地理学家称为“神奇地域” 。 同时 , 在海拔500~800 m间 , 随着高度的增加 , 云雾、雨量也相应增加 , 茶树芽叶由此生长缓慢 , 持嫩性强 , 肥厚多毫 , 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效物质积累较多 , 使得黄山云雾茶条索紧致 , 卷曲多毫 , 香浓味甘 , 汤色清澈 , 为茶中绝品 。 由此 ,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里夸赞它说:“黄山有云雾茶 , 产高山绝顶 , 烟云荡漾 , 雾露滋培 , 其柯有历百年者 , 气息恬雅 , 芳香扑鼻 , 绝无俗味 。 ”
事实上 , 黄山的制茶史是与黄山的行政变迁一脉相承的 。 隋文帝开皇年间设置歙州 , 经唐朝到宋徽宗宣和三年改名为徽州 , 元为徽州路 , 明初原名兴安府 , 后改徽州府至清末 。 黄山 , 隶属歙州 , 后属徽州 。
明代 , 黄山茶开始有了“品牌” 。 明代茶人许次纾《茶疏》中称:天下名山必产灵芝草 , 江南地暖故独宜茶 , 若歙之松萝 , 吴之虎丘 , 钱塘之龙井 , 香气浓郁并可雁行 , 与吤颉顽往郭次甫极称黄山 。 《黄山志》中又说:“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 , 冷韵袭人断腭 , 谓之黄山云雾茶是也 , 谓之黄山云雾茶 。 ”借此 , 黄山的茶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 , 叫黄山云雾 。 庄晚芳先生(著名茶学家)亦形容之为“白兰” 。 黄山“云雾茶”的称呼一直叫到清光绪年间 。 后歙(shè)县人谢正安改进黄山茶的制作工艺 , 试制成功“白毫披身、芽尖似峰”的黄山茶 , 从此改“云雾茶”叫“毛峰茶” 。 此后 , 黄山毛峰一度名列十大名茶之前三位 。
我们此次黄山访茶的目的地之一 , 便是醉心于毛峰茶(云雾茶)研制的戴氏茶园 。 在戴氏茶园官网上 , 有这样一段介绍戴氏茶园“莫问好茶”品牌缘起的介绍: “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二月 , 徐霞客首登黄山 。 时逢大雪 , 夜宿山寺狮子林 。 长老霞光沏上山中云雾茶 , 相谈甚欢 。 霞客问茶名 , 霞光笑云:“山外有山登山不忘山 , 茶中有茶品茶莫问茶 。 ”霞客恍然自语:“好茶莫问 , 莫问好茶” 。
黄山脚下 , 有戴氏一族 , 本分制茶 , 世代相传 。 曾北至京师 , 南过漂海 , 遍布中华 , 乃徽商茶叶大號 。 数百年而下 , 戴氏后人沿承祖上百年商号荣耀 , 深谙茶道 , 创春茗茶厂 , 取之于山 , 供之于民 。 后听闻徐公与僧品茶传奇 , 赞叹“好茶莫问”之意 , 顿悟与徽商之风契合 , 遂办莫问茶號 , 弘徽商质朴 , 扬好茶莫问 。 期与天下游客 , 共论徽派茶道 , 同品正山好茶 。 ” 用脚步丈量的访茶之路 , 便是通往四季与山川的通道之一 。 茶园往往铺展在路的尽头 。 石阶顺山路蜿蜒铺展 , 戴氏茶园便在这曲径通幽的最深处 。
推荐阅读
- 连接黄山■屯溪区奕棋镇开展2020年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 『黄山广电台』【民生帮忙团】车库频繁被淹 损失谁来承担?
- 「文明黄山」歙县新州社区:办理医疗救助解困难群众燃眉之急
- 文明黄山:安徽黄山:“爸爸打败病毒回家啦!”
- #连接黄山#逆行出征 今朝凯旋——屯溪区第二批驰援武汉白衣勇士平安归来
- 「山水之间」主播说联播丨黄山游客爆满 郭志坚@各地景区:是时候展现管理能力了
- 『游客』黄山景区游客爆满 建议游客选择黄山市其它景区游览
- #进山#黄山景区进山人数连续2天达到游客流量限制两万人
- 人民网■安徽黄山:国保“白鹇”飞抵石迹“安营扎寨”
- 「十月工程师」云祭祀,寄思念暨黄山镇木柞小学一年级清明祭英烈活动